分类: 娱乐 |
文/韩浩月
杨臣刚短信“恐吓”前女友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出来后的这些天,究竟又出场了多少主角,衍生了多少枝蔓,曝出了多少内幕,无从计算。当事人各执一词,舆论众说纷纭,成堆制造出来的新闻令人应接不暇,要想从这些蜂拥而来的消息当中分辨出个所以然来,那是相当困难的。
前几天的社会新闻中,有一起短信骚扰的案子,法院审理后干脆利落地将骚扰人拘留了7天。“恐吓”比“骚扰”严重多了,立案、审理、判决……谁的过错谁承担,杨臣刚的“短信门”事件走法律程序解决是最简单的方式,但相关人等可能并不这么想,他们大概认为,读者更希望看到这场闹剧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短信门”事件具备侦探片的玄疑,三流杂志对明星糜烂生活的猜测与窥探,多角关系的欺骗、隐瞒与背叛,短信内容又符合电视情感访谈类节目的直白与庸俗……这些要素足够构成娱乐版的重头新闻。
但对读者和观众是否真的会喜欢这种娱乐新闻,我持怀疑态度,如同肥皂剧也有精品和垃圾之区分一样,关于杨臣刚“短信门”的所有报道都应归于垃圾新闻的行列,应像对待无孔不入的流氓插件、色情小广告一样将之删除、屏蔽。这样说的理由有三,首先,“短信门”的娱乐性有待商榷。其次,后续报道口水化严重,浪费了公众资源。第三,相关人等粉墨登场,有蓄意炒作嫌疑。
蓄意炒作已经成为娱乐圈中的一个顽疾,炒作高手以操纵媒体为乐,同时也愚弄了读者。娱乐推手通常在狂欢收场之后,不无讽刺地站出来表明身份,这时大家方明白过来,自己不过当了回没拿报酬的群众演员,鼓掌和唾骂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人气。
“裸替”邵小珊要求《夜宴》为自己署名,就是合理运用了蓄意炒作这一圈内人常用的招数,她并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大家知道是我的背和胸就行了。”像邵小珊这种“一事一议”的炒作,我个人是喜闻乐见的,目的明确,手法精准,见好就收……这样的娱乐还算没有脱离“花边”的范畴。而杨臣刚“短信门”事件就有点泼皮式炒作的味道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鸡毛蒜皮,没完没了……像一场无聊的舞台剧,观众都打着哈欠睡着的睡着,上厕所的去厕所了,还没有及早停演的意思。
类似的泼皮式炒作并不新鲜。谢霆峰、张卫健打人事件横跨04、05两个年度,连篇累牍的报道令人看到相关几个人的名字就有想吐的冲动;李湘、李厚霖结婚一年多了,关于这感情生活的报道一直没消停过,直到上周某媒体还推出了李湘婚姻大调查的专题……娱乐的审丑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这颠覆不了娱乐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本质特点。
正面的娱乐仍然是人们的主流需求。尽管如此,受来自广告商的压力影响,以及对读者审美的错误理解和判断,不少娱乐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还是不自觉地像媚俗的方向靠拢,自以为是地认为凡是负面的、凡是揭露人性阴暗面的新闻,读者都会接受,却在满足一些团体利益和一部分人的需求时,忽略了传媒的其他社会功能,也忽略了受众有可能产生的厌烦心理。
所以,有许多泼皮式炒作有时并非当事人所愿,也有媒体的一份功劳,在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炒作行为中,媒体和当时人一起对受众实施了一场强制消费。
在泼皮式炒作的行进过程中,媒体和当事人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在心照不宣地完成着类似于市场推广的活动。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往往会进入癫狂状态,在媒体的集体参与下,当事人往往会被在推上浪尖后再被异口同声的一起抛弃。泼皮式炒作最终多以没有受益者的结果而告终,但却让娱乐这个中性的词语背上了恶俗的骂名。
高雅、情趣、愉悦、品位、格调,低俗、无聊、无趣、恶搞、媚俗,在这两组词语中,无疑后一组更贴合当下的娱乐状态。花边通常指的是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所以最早的花边新闻通常还能以事实为依据,为读者提供真实的趣味的娱乐,当花边逐渐被历史淘汰,八卦成为主流的时候,谁来终结这一场不能自控的闹剧?
杨臣刚短信“恐吓”前女友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出来后的这些天,究竟又出场了多少主角,衍生了多少枝蔓,曝出了多少内幕,无从计算。当事人各执一词,舆论众说纷纭,成堆制造出来的新闻令人应接不暇,要想从这些蜂拥而来的消息当中分辨出个所以然来,那是相当困难的。
前几天的社会新闻中,有一起短信骚扰的案子,法院审理后干脆利落地将骚扰人拘留了7天。“恐吓”比“骚扰”严重多了,立案、审理、判决……谁的过错谁承担,杨臣刚的“短信门”事件走法律程序解决是最简单的方式,但相关人等可能并不这么想,他们大概认为,读者更希望看到这场闹剧频繁出现在媒体上。
“短信门”事件具备侦探片的玄疑,三流杂志对明星糜烂生活的猜测与窥探,多角关系的欺骗、隐瞒与背叛,短信内容又符合电视情感访谈类节目的直白与庸俗……这些要素足够构成娱乐版的重头新闻。
但对读者和观众是否真的会喜欢这种娱乐新闻,我持怀疑态度,如同肥皂剧也有精品和垃圾之区分一样,关于杨臣刚“短信门”的所有报道都应归于垃圾新闻的行列,应像对待无孔不入的流氓插件、色情小广告一样将之删除、屏蔽。这样说的理由有三,首先,“短信门”的娱乐性有待商榷。其次,后续报道口水化严重,浪费了公众资源。第三,相关人等粉墨登场,有蓄意炒作嫌疑。
蓄意炒作已经成为娱乐圈中的一个顽疾,炒作高手以操纵媒体为乐,同时也愚弄了读者。娱乐推手通常在狂欢收场之后,不无讽刺地站出来表明身份,这时大家方明白过来,自己不过当了回没拿报酬的群众演员,鼓掌和唾骂都是为了衬托“主角”的人气。
“裸替”邵小珊要求《夜宴》为自己署名,就是合理运用了蓄意炒作这一圈内人常用的招数,她并不掩饰自己的目的,“大家知道是我的背和胸就行了。”像邵小珊这种“一事一议”的炒作,我个人是喜闻乐见的,目的明确,手法精准,见好就收……这样的娱乐还算没有脱离“花边”的范畴。而杨臣刚“短信门”事件就有点泼皮式炒作的味道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鸡毛蒜皮,没完没了……像一场无聊的舞台剧,观众都打着哈欠睡着的睡着,上厕所的去厕所了,还没有及早停演的意思。
类似的泼皮式炒作并不新鲜。谢霆峰、张卫健打人事件横跨04、05两个年度,连篇累牍的报道令人看到相关几个人的名字就有想吐的冲动;李湘、李厚霖结婚一年多了,关于这感情生活的报道一直没消停过,直到上周某媒体还推出了李湘婚姻大调查的专题……娱乐的审丑化倾向越来越明显,但这颠覆不了娱乐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本质特点。
正面的娱乐仍然是人们的主流需求。尽管如此,受来自广告商的压力影响,以及对读者审美的错误理解和判断,不少娱乐媒体在选择报道内容时,还是不自觉地像媚俗的方向靠拢,自以为是地认为凡是负面的、凡是揭露人性阴暗面的新闻,读者都会接受,却在满足一些团体利益和一部分人的需求时,忽略了传媒的其他社会功能,也忽略了受众有可能产生的厌烦心理。
所以,有许多泼皮式炒作有时并非当事人所愿,也有媒体的一份功劳,在带有明显功利色彩的炒作行为中,媒体和当时人一起对受众实施了一场强制消费。
在泼皮式炒作的行进过程中,媒体和当事人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在心照不宣地完成着类似于市场推广的活动。在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往往会进入癫狂状态,在媒体的集体参与下,当事人往往会被在推上浪尖后再被异口同声的一起抛弃。泼皮式炒作最终多以没有受益者的结果而告终,但却让娱乐这个中性的词语背上了恶俗的骂名。
高雅、情趣、愉悦、品位、格调,低俗、无聊、无趣、恶搞、媚俗,在这两组词语中,无疑后一组更贴合当下的娱乐状态。花边通常指的是编织或刺绣成各种花样的带子,所以最早的花边新闻通常还能以事实为依据,为读者提供真实的趣味的娱乐,当花边逐渐被历史淘汰,八卦成为主流的时候,谁来终结这一场不能自控的闹剧?
前一篇:国产大制作的草台班子习性
后一篇:娱乐精神与恶搞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