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连载:《雨中之城》3

(2006-05-19 12:12:01)
3

那封信压在杜少甫的枕头底下,杜少甫感到压着不是一封信,而是一团火焰。这团火焰将他的身心燃烧的灼热无比。他承认他对女笔友的兴趣比对和女笔友谈文学的兴趣要浓厚得多,有时候从梦里醒来他会发现枕头不知道什么时候从颈下到了身下,他总记不得梦里究竟出现过什么,每每疑惑地将枕头重新摆放在应该摆放的地方之后,他全身的热情瞬间便会变得冰冷。他觉得自己就是一根灼热的在火里烧了十多年的钢筋,而生活却是一瓢无情的冷水,在他每一粒火花要爆炸的时候,这瓢冷水便“滋拉”一声泼了过来。这团火烧得杜少甫实在难耐,但杜少甫清醒地认识到,眼下和女笔友只能停留在谈文学的阶段。于是杜少甫提笔给女笔友回信,“李清,你好,读到你的信的时候,夜色清凉,月亮很安静……”杜少甫骑着自行车到县政府旁边的邮局,在将信扔进邮筒之前,他再次检查了地址,确认邮票已经贴结实,才小心翼翼地把信装到空荡荡的邮筒里去,信笺落到筒底的声音让杜少甫感到愉悦。

在寄完信之后杜少甫想起应该去顾况的饲料站看看。那次给杜少甫送完信后他俩就没有再联系过。即使在学校里他们谈论的最多的是诗歌而不是别的什么,因此他们之间的关系显得有些虚假。顾况是个小个子,长得很紧凑,说话之前爱沉吟,偶尔嘴角会带出一点咝咝的声音。他的钢笔字写的很好,他曾经手抄过自己的一首诗寄给北京的庞中华教授,庞教授给他回信了,说他的字和诗都写得不错,应该继续努力下去。那封信顾况保存的很好,很少拿出来看,担心揉褶了。庞教授的来信对身处小城的顾况来说无异于一盏明灯,这意味着顾况以后有可能真正成为一名诗人,至少是个钢笔书法家。顾况因此有些矜持,如果不是杜少甫主动打着重新建立友情的名义前往探访,顾况是不可能主动去找杜少甫的。杜少甫想顾况一定很后悔给他送去了那封信,因为那封信的存在,使得杜少甫有了和他平等对话的权利,虽然庞教授是名人,但毕竟是个男的,这样的教授即使再来上10封信,也不抵一名文学女青年的来信。要知道,信的背后可是一个鲜活如花骨朵一样的女孩儿。

顾况的饲料站在县城的北关,一个工厂的门市中的一间。除了一张写字桌和一张床以外,屋子里摞满了一袋袋猪饲料。那个写字桌是顾况用来写诗的,那张床是顾况用来睡觉的。杜少甫有点羡慕顾况的生活状态,小小的一个屋子,既能生活又能工作,而且是个独立的空间,没人打扰。杜少甫觉得顾况比他幸福多了。他目前还只是个工地上的打工仔,顾况起码在一个国家单位谋到了一个临时差事,虽然只是个兽医站,兽医站怎么啦?兽医站也是占着国家编制的,没准哪一天顾况多卖出去几袋猪饲料,领导一高兴就给他转了正了。那样,他就再也不用写诗了。

杜少甫出现在顾况面前的时候,顾况显得有些冷淡。杜少甫只好开口和他谈诗歌。这样两人的共同话题才多了起来,在确认谈兴浓了起来之后,顾况突然停顿了一下然后看上去很郑重地对顾况说,“等一下,给你看样东西。”顾况走到屋子的里面撩开蚊帐,从席子地下翻出一个牛皮纸信封,拿着走到杜少甫的面前,杜少甫有点激动和紧张地问,“是不是你的诗歌发表啦?”顾况从嗓子里咳嗽了一下表示杜少甫猜对了。虽然那声咳嗽带出的傲气让杜少甫有点不舒服,但作为诗友他还是由衷地为顾况感到高兴。那张报纸是一张民间诗报,主办方是黑龙江哪个县文化馆,报纸是铅印的,油墨黑一块白一块的。杜少甫打开报纸,在四版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顾况的名字。顾况的诗大约有10多行的样子,杜少甫认真地读了一遍,然后兴奋地说,“祝贺你!顾况,我说过你写的诗早晚会发表的。”顾况舒展开脸上的笑容,洋洋自得的说,“早晚有一天我要把我的诗歌发表到《人民日报》上。”“而且还得是头版头条。”杜少甫迎合地说,两个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杜少甫从顾况那里带走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英儿》,作者是著名的诗人顾城。1993年10月顾城杀死妻子谢烨后仅仅一个多月,出版社就出版了这部作品。很快这本书的盗版就普及到了县城。顾况的书就是盗版的《英儿》,顾况是在一堆黄色书刊中将之挑选出来的,立即下决心省掉半个月的菜钱也要把这本书买下来。1990年代,顾城是众多年轻诗歌爱好者的偶像。杜少甫对这位偶像倒没多大的兴趣,只是在随手翻阅的时候,看到书中有些段子不错,才不惜以惹顾况不高兴为代价借走了这本书。

“我们静静坐在草上,后来就昏眩了。忽然知道她要什么,我把她一下抱到树丛里。她轻柔地挣扎着,但是更加轻柔的渴望,才知道她多么敏感。谁也不知道,一点声音也没有,四下整个大山都静静的,只有她的身体一个扣子一个扣子地摘开,显示出来。后来她说,就好像你在路上碰到的一个姑娘,也会这样吗。”看到《在灌木丛中》这一章这一节的时候,杜少甫轻轻合上了书页。他的心中充满了欣喜和绝望。欣喜是因为他重新对诗有了全新的认识,在他看了顾城的这段文字就是诗,能把秽淫之事写得如此诗意,不是诗又是什么?绝望是因为他发觉自己永远也写出这样的文字,他那些一晚上写不出七八首的诗歌说到底狗屁不是。他的脑海中浮现出顾城带着高顶帽子腼腆的样子,感到十分的亲切,这种亲切之感如同兄弟一般。“你在路上碰到的一个姑娘,也会这样吗”杜少甫在心中念叨几遍这句话之后,自问自答地说,“谁他妈知道呢!”说罢一个人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