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长篇连载:《雨中之城》1

(2006-05-17 11:46:41)

1994年,杜少甫已经在H城了,可他时常想起在C城时的一些事情。

在铁道旁的学校宿舍里,每当到了半昏睡状态的时候,他就会想起那个小城湿漉漉的街道,高挂在法国梧桐叶子中间的广播喇叭,县广播电台的女播音员正在用甜美的声音朗诵着一位本地乡土诗人的抒情诗。

他还想起在县医院桥后面有一个肮脏的小饭店,一群现在面孔已经模糊了的好朋友给他过生日,直到他喝醉了姐姐还没有来,暗恋他的一个小女孩酒后失禁尿了裤子,后来那个女孩哭了,没有人知道她暗恋他,此后大家都知道她给一个朋友过生日的时候尿了裤子,再看她时便有了异样的眼神,好像尿过裤子之后的女孩就不是处女了似的。

杜少甫又想起在去H城之前的那一天,他骑着钱江摩托车在往县一中的那条路上狂奔,到应该往自来水公司那条路上拐弯的时候,一个车把上挂着青菜的妇女在前方突然也向左拐,杜少甫猛踩刹车,马路上响起一阵刺耳的刹车声和橡胶的焦糊味,他摔倒在路上,因为醉酒并没有感到多少疼痛。他的脸紧紧贴在马路上,比面粉还要细腻的浮沉吸进他的鼻腔,他第一次嗅到这个小城的味道,潮湿,有一点树叶腐败后的气息,温暖,带着些许的腥味,非常的熟悉,他干脆趴在地上大哭了一场。然后扶起摩托车一瘸一拐地推着向家里走去。

1991年的春天杜少甫收到了一封信。是他职业高中时的同学顾况送来的。那时杜少甫在还没建好的县医院新大楼的工地上,打磨刚铺上大理石的地面。顾况在县兽医站的镇分站卖各种猪饲料。顾况给杜少甫送信的时候,杜少甫正穿着长筒雨靴推着震耳欲聋的打磨机在水泥森林里晃荡着,刀片和大理石摩擦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顾况神秘兮兮又带着点恋恋不舍的样子将那封信交到杜少甫的手里,交接的时候两人险些将信撕成两半。顾况用很特别的声音提示杜少甫说,“好像是个女孩写的。”看得出来,信封上的字迹很娟秀。杜少甫将信揣进了裤兜,没有当场打开来看,而是问顾况,“最近的生意好吗?”顾况低声嘟囔了一句“好他妈了个逼。”很多农民不愿意买价钱很贵的饲料喂猪喂羊,因为生意差,顾况就拿不到多少钱。后来农民明白过来,喂了饲料的猪可以像吹了气似的疯长之后,顾况很快就发达了,但当时顾况每月只有30块钱人民币。

杜少甫和顾况在职业高中时因为对诗歌的共同爱好而走到了一起。后来因为实在熬不过漫长的三年求学期而双双选择了退学闯社会。他们上学的那个地方离县城还有10多里路程,学校在一个村庄的田野里,以培养新一代优秀农民为己任。那个村子有一个好听的名字,“采莲湖”,不过他俩绝不是因为这个诗意的名字才喜欢上诗歌的,而是因为学校里有一个喜欢诗歌的政治老师,而且要命的是,那个老师是个刚毕业的漂亮师范生。出于对师生恋这种不伦之恋的懵懂向往,杜少甫和顾况暗中较着劲地刻钢板印油印诗报,成立班级文学社、校文学社。可惜漂亮的师范毕业生当时正为留在H城的男友同学苦恼不已,对这两位永远穿着一件黑夹克灰老鼠一样的男生并没有太多的好感。在学校期间,黄昏的时候,杜少甫和顾况都会沿着田野里的小径散步,很少说话,各自在心中酝酿着诗句,很符合文学青年的苦闷形象。

下班之后杜少甫一直在路上思索这封信的由来。他想起有一次他去县师范学校参加一个颁奖活动。那时他和顾况已经不在学校了。领奖通知是另外一个同学从学校捎给顾况,顾况又兴奋地找到杜少甫的。顾况找到杜少甫的时候已经是中午,熬夜写了七八首诗的杜少甫刚刚起床,听到这个消息登时腰杆就挺了起来。据说颁奖活动规格很高,县委宣传部的李部长也会去,李部长的名字叫李不白,是市里、省里都小有名气的诗人。参加这个活动是个结识他的机会,说不定还能就自己的诗稿指点一番,另外在校园里颇有名气的几个学生诗人也会到。这么隆重的场合杜少甫当然不会错过,可是他又觉得有点自卑,因为他甚至没有一双像样的鞋子去一个代表全县最高文学水平的颁奖活动。他只有一双拖鞋。这双拖鞋要陪伴他到秋天,直到天气冷到不能穿拖鞋的时候,才会考虑怎么搞一双单鞋、布鞋或棉鞋了。当杜少甫看到顾况脚上也踩着一双拖鞋的时候,心里才稍微放松了一些。他俩拖拖拉拉赶到县师范学校的时候,有人从二楼打开窗子高喊,“是杜少甫和顾况吗?”他俩赶紧高声回答说,“是!”那人又高声地喊,“赶紧的吧,一屋子人都到齐就等你们俩了。”杜少甫和顾况获得的奖项是鼓励奖,没有物质奖励,只有一个盖了县委宣传部鲜红印张的证书。杜少甫和顾况捧着证书和全体与会人员合了一张影。那张照片上,只有杜少甫和顾况是穿着拖鞋的。拍完照片之后,杜少甫和几个学生模样的丑儿吧唧的女孩交换了联系方式,说以后多写信联系,交个笔友。后来杜少甫想到这个便忍不住想喷,在一个县城里,步行10分钟都能打个来回,交他妈什么笔友,有到邮局寄信的功夫上床的时间都够了,枉费2毛钱邮票。

杜少甫怀疑兜里揣的那封信就是那次颁奖活动中某一个女孩写来的。想了想那几个丑儿吧唧的女孩样子,杜少甫打开信的兴致便少了许多。或许是别的渠道的女孩来信呢?杜少甫绞尽脑汁的想自己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还给女孩们留过联系方式,怎么也没想起来。在回到家踹开偏房的房门进入自己诗意栖居地之后,杜少甫打开8瓦的白炽灯便迫不及待地将揉得皱巴巴的信陶了出来。信的开头是这样写的,“杜少甫,你好,或许你不认识我,但我想和你交个笔友……”

长篇连载:《雨中之城》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