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随笔 |
抑郁症流行
韩浩月
我知道“郁闷”这个词比较流行,是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但是不知道“抑郁症”也居然像“郁闷”这么流行。一直认为那些自称是抑郁症患者的家伙只不过想赶赶时髦,装装伪小资,直到那天晚上看了《艺术人生》对崔永元的访谈,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当幽默的小崔,朴实的小崔者,能给大家带来如此多快乐的小崔,真挚坦诚地告诉你,他是一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你还能认为他是在故作严肃地和你开玩笑吗?
在那期节目里,邻居大妈的儿子小崔一如既往地笑料频出,一个接一个的包袱,斗得包括不少央视主持人在内的一干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在电视机对面,我也忍不住地笑,但心里却有别一番滋味。不知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没有,节目中的小崔,冷静机智的背后,他没隔几分钟便会声音便会变得微微颤抖,他的坐姿,常在某一瞬间显露出他的紧张,作为一个有十几年主持经验的主持人,他自认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表面看到的是一个对付采访游刃有余的主持人,而不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事实上,真如他所言,他的确正在抑郁这种不良的情绪困扰着,看看他那因为长时间失眠而显得焦虑的面孔就知道。
我在网上看过一些人的博客,不乏有人在日记中说自己是抑郁症患者。难怪,整天在网上连篇累牍地一个人自言自语,多少得和抑郁沾点边。生活里也常遇到这样的人,表面上和常人无异,也说说笑笑,也打打闹闹,只是在某一个瞬间,他的思想恍然飘离于世外,仿佛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通常,这种表现的人要被无知而鲁莽的朋友取笑,在提醒之下,他会很快收起闷闷不乐的表情,但实际上,他的心仍然在远处,仍然不快乐。
传说中,吸血鬼是难以生存在人群之中的,他们容忍不了世人庸俗的欢快和狂躁。抑郁症患者也有类似之处,他们竭力地想融入人群之中,却无时无刻地不感到孤单和厌倦,只想躲到一个清静的地方,让幻想甚至妄想来抚慰不安的灵魂。他们明白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也勇于面对,比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乐观地夸张地表示自己有能力与抑郁对抗,其实,这种虚张声势只不过是更加想逃避自己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能自若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那些神奇的药片也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舞台风格看上去很怪的瘐澄庆有一首歌这样唱的,“你快乐吗,我很快乐……”,这首当年曾流行一时的歌,到现在也许该换一些歌词了,“你郁闷吗,我很郁闷……”,在被网络和各类电子产品裹挟的21世纪,快乐不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东西,郁闷却如无处不在的空气。我们开始借助各种现代的工具独立生存,却疏远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如果工作压力再小一些,如果生活重担再轻一些,如果人与人之间更多一些信任与友爱……这些只是美好的假设。嚣张一时的SARS病毒可以被人类一举消灭,但与抑郁症相比,后者显然顽固多了。
韩浩月
我知道“郁闷”这个词比较流行,是不少年轻人的口头禅,但是不知道“抑郁症”也居然像“郁闷”这么流行。一直认为那些自称是抑郁症患者的家伙只不过想赶赶时髦,装装伪小资,直到那天晚上看了《艺术人生》对崔永元的访谈,才发现事情的严重性。当幽默的小崔,朴实的小崔者,能给大家带来如此多快乐的小崔,真挚坦诚地告诉你,他是一位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你还能认为他是在故作严肃地和你开玩笑吗?
在那期节目里,邻居大妈的儿子小崔一如既往地笑料频出,一个接一个的包袱,斗得包括不少央视主持人在内的一干观众笑得前仰后合。在电视机对面,我也忍不住地笑,但心里却有别一番滋味。不知有细心的观众发现没有,节目中的小崔,冷静机智的背后,他没隔几分钟便会声音便会变得微微颤抖,他的坐姿,常在某一瞬间显露出他的紧张,作为一个有十几年主持经验的主持人,他自认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我们表面看到的是一个对付采访游刃有余的主持人,而不是一个抑郁症患者。事实上,真如他所言,他的确正在抑郁这种不良的情绪困扰着,看看他那因为长时间失眠而显得焦虑的面孔就知道。
我在网上看过一些人的博客,不乏有人在日记中说自己是抑郁症患者。难怪,整天在网上连篇累牍地一个人自言自语,多少得和抑郁沾点边。生活里也常遇到这样的人,表面上和常人无异,也说说笑笑,也打打闹闹,只是在某一个瞬间,他的思想恍然飘离于世外,仿佛沉浸在另外一个世界。通常,这种表现的人要被无知而鲁莽的朋友取笑,在提醒之下,他会很快收起闷闷不乐的表情,但实际上,他的心仍然在远处,仍然不快乐。
传说中,吸血鬼是难以生存在人群之中的,他们容忍不了世人庸俗的欢快和狂躁。抑郁症患者也有类似之处,他们竭力地想融入人群之中,却无时无刻地不感到孤单和厌倦,只想躲到一个清静的地方,让幻想甚至妄想来抚慰不安的灵魂。他们明白自己的性格上的缺陷,也勇于面对,比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不良情绪,并乐观地夸张地表示自己有能力与抑郁对抗,其实,这种虚张声势只不过是更加想逃避自己的一种手段而已。如果能自若地调整自己的心态,那么那些神奇的药片也就没有什么用武之地了。
舞台风格看上去很怪的瘐澄庆有一首歌这样唱的,“你快乐吗,我很快乐……”,这首当年曾流行一时的歌,到现在也许该换一些歌词了,“你郁闷吗,我很郁闷……”,在被网络和各类电子产品裹挟的21世纪,快乐不再是那么容易得到的东西,郁闷却如无处不在的空气。我们开始借助各种现代的工具独立生存,却疏远了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如果工作压力再小一些,如果生活重担再轻一些,如果人与人之间更多一些信任与友爱……这些只是美好的假设。嚣张一时的SARS病毒可以被人类一举消灭,但与抑郁症相比,后者显然顽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