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的撒哈拉故事

(2016-11-02 07:08:43)
标签:

三毛

自杀

人生

回忆

沙漠观浴记

分类: 随笔

如果有一本书是百读不厌的,那一定是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那时候的三毛,是那么快乐。

印象最深的是其中的《沙漠观浴记》。

三毛偶然看到一处小店外写着“泉”字,很好奇,后来才知道,一帮人躲在里面是在洗澡。第二天她带了毛巾和四十块钱,来这里一探究竟。当她穿着比基尼泳衣站在许多赤身裸体的非洲人面前,自己却变成了“怪物”。大家目瞪口呆望着她,这样怎么洗?

泉终于出现了。在沙漠里第一次看见地上冒出水来,是很令人感动的,而它,居然在一个房间里。

每个女人都用一小片石头沾着水,在身体上刮,每刮一下,就出现一条黑黑的浆汁似的污垢,不用肥皂,也不太用水,刮地全身脏松了才用水冲。

这样的洗澡方式,孤陋寡闻的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看到这里哈哈大笑。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女人已经刮得全身黑浆都起来了,还没有冲掉,外面一间她的孩子哭了,她光身子跑出去,将几个月大的婴儿抱进来,坐在地上喂起奶来。下巴、脖颈、脸上、头发上流下来的污水流到胸部,孩子就混着污水吸着乳汁”。

不久之后,三五个沙哈拉威裸女又在沙滩上提水,倒入一个很大的罐子里,罐子下面有一条皮管可以通水。

大概没有几个人会猜得出来那皮管是做什么用的。只见她们躺在沙滩上,将皮管塞进体内,像灌肠一样。水经过皮管流进肠子里去,流光了,旁边的人再提来一罐。一连三次,那个灌满水的女人蹒跚爬起来,蹲在沙地上开始排泄,一大堆脏东西都被泻了出来。她马上后退几步再泻,还不忘抓起沙子将刚刚的排泄物掩埋起来。

就这样一边走一边泻,泻了十几堆还没有停。好笑的是,那女人大概在一番清理后心情大好,居然蹲着唱起了歌。

对于沙漠里几年才洗一次澡的人来说,像这样的“大扫除”其实并不稀奇,通常一天要洗三次内部,一连洗七天。

朋友见我在微信中提及此书,笑道,她一直觉得自己太胖,是不是也应该去灌一灌肠?我说,可以喔,不然你可以找出《撒哈拉的故事》里面那一段,看看他们是怎么做的试试看。

玩笑归玩笑,但这本书对我们的意义实在重大。上大学时,满世界传来传去地看。一有时间就聊三毛笔下的话题,笑得满地找牙。息灯后躲在被窝里照手电筒,却掩饰不住一阵一阵的笑声,心里还在不断慨叹,这世间怎么还有活得这么精彩的人生?三毛真是一个奇女子!

这篇《沙漠观浴记》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而整部《撒哈拉的故事》,也让我对远方那个陌生的世界,有了更多的了解。

《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恋爱时的生活,他们在寒风中哆哆嗦嗦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仪式交织在一起。《哑奴》描绘了一个生活在苦难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沙漠中的饭店》写出了三毛夫妻二人日常生活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差异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

三毛幽默诙谐的文笔,让我看到一个不一样的非洲,内心对这个习惯了行走的女子更多了些敬慕。

不久之后,三毛的先生荷西在一次潜水事件中意外丧生,从此世间只剩她一个人到处流浪。从墨西哥到巴拿马,从北美洲到南美洲,三毛到过50多个国家,足迹遍布世界各地。

可是再也找不到那个快乐的三毛了。荷西离开后,三毛独自疗伤,梦里夜里都是那个熟悉的身影。

人世间最幸福的事,莫过于与你相守的那个人,刚好也是你的知己。三毛失去了爱人,亦失去了知己。她浑浑混混行走在天地间,连自己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里。

1981年,她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回国内定居。1989年,她首次回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读者。她专程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却一生夙愿。第二年,她创作了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电影剧本《滚滚红尘》。

1991年新年的钟声刚刚敲过,三毛用一条丝袜结束了自己,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她像一片轻轻飘过的云,与人世间挥别。她真的太累了,终于决定放下一切,去找她的荷西了。

三毛的好友作家倪匡说,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该尊重她,不用太悲哀。

三毛不是第一个选择自杀的作家。在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川端康成和他的好朋友三岛由纪夫,以及之前写《人间失格》的太宰治、《罗生门》的芥川龙之介……都选择这样的方式离开,可见生命在承载世俗赞美与荣耀的同时,还有多么大的寂寞和哀伤。

三毛生前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她说,如果生命只剩下一个月,只够读一本书,她会选择《小王子》。我一直觉得,三毛的离开与《小王子》有很大关联,她爱极了也像极了小王子,灵魂那么纯洁、那么干净。

再读《撒哈拉的故事》,眼前又闪动着三毛风尘仆仆的样子,一个背包、一段未知的旅程。照片上宁静的眼神,淡淡的微笑,常常使人产生一种温柔的联想,她心里究竟埋藏了多少故事?二十多年过去了,三毛和《撒哈拉的故事》成为永恒,曾经年少不知愁滋味的小女孩,还行走在人生的路上,怀念她、怜惜她、更深深地爱着她。

亲爱的三毛,你——还好吗?


微信公众号: jyyx0714欢迎关注

永远的撒哈拉故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台城访古
后一篇:照夜白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