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就是创造

(2016-08-02 18:36:54)
标签:

达芬奇

蒙娜丽莎

解剖

科学

人生

分类: 随笔

    女儿学画,喜欢看画册。有一天看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问道,妈妈,这就是收藏在卢浮宫的那幅世界名画吗?我说,对喔,很多人千里迢迢跑到法国,只是为了去看这幅画,你不觉得蒙娜丽莎的微笑很美吗?

    女儿想都没想说,我觉得她笑得没你好看。

    我哈哈大笑,不得不承认,八岁的小妞儿很会聊天。可是欢喜之余也忍不住在想,蒙娜丽莎的微笑,真的那么美吗?

    我一直浅陋地以为,达•芬奇只是一个画家,小时候常听他画鸡蛋的故事。很喜欢他的自画像,像住在隔壁慈祥的老爷爷。前些年美国作家丹•布朗的悬疑小说《达芬奇密码》风靡一时,我才开始重新认识这位艺术大师。《达芬奇密码》从达•芬奇一生多姿多彩的创作中撷取一小部分元素,加以渲染演绎,虽然有趣、好看、达到了行销策略上空前的成功,但却谈不上“深度”。

    最近读蒋勋老师的《美,看不见的竞争力》,有一段提到达•芬奇。

    与其说他是画家,不如说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他传世的绘画作品不超过十二张,可是他留下的手稿,却记录了大量他对生命探索的过程。达•芬奇二十九岁时创作了《圣杰罗姆像》,讲的是宗教中一个苦行的老人,每天拿坚硬的石块用力击打自己的身体,试图借身体的痛使心灵净化。

    达•芬奇在创作这张画时,花了很多心血。他去了解一个老年男子肩膀肌肉的结构,一次次试验,当右手拿着石块,手臂张开,会引发哪些筋骨、关节的变化,做了很精细的研究。如此一来,这就不仅仅是一张画,达•芬奇留下的,更多的是对科学的探知,是人类最珍贵的财富。

    他当时设计的横跨伊斯坦布尔黄金角的240米桥梁,在现代力学来看是完全合理的。他观察鸟的飞行,研究它们飞行时翅膀的伸缩,尝试把鸟的翅膀用不同材料复制出来。他画了很多水波,很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研究水波的区别。他常常将一块石头丢进水里,静静地看水一波一波地荡开,分辨石头的重量、高度、丢下去的力量,会使得水到第几波停止。他将这个波与声波联系在一起。

    他还是一个音乐家,自己设计了一个马头琴,会唱歌,也会作曲。他把一根草绑在琴弦上,拨动琴弦,记录它振动时的频率、力度。他更相信光是一种波,可是速度太快,没办法计算。

    达•芬奇除了艺术上的创作,对解剖学的贡献是非常大的。那个时候宗教认为身体是神创造,是不允许研究解剖学的。达•芬奇想了解人体的结构,于是将自己关在一个公墓里。他解剖老人、小孩,还有怀着孩子死去的女人。他找到了静脉,找到了左、右心室,是第一个发现进入心脏血液和从心脏流出来的血液是不同的人,他很清楚地看到子宫里胎儿的状况。他将这些密密麻麻记录了下来,可是当他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他说:奇怪,我没有找到灵魂。

    美究竟是什么?

    如果我们能多一点想象,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达•芬奇,冒着被逮捕、审讯、控告,甚至死亡的危险,把自己关在公墓里,与一堆腐烂的尸体混在一起,还将他们的毛发、器官一一归类,留下详细的笔记,这种毛骨悚然的过程大概没人会觉得美。可是,几百年后,当后代人在达•芬奇的笔记中找到现代科学的种种理论,感叹在人类疑惑与迷茫的时候,他早已做了这么多事,你会不会觉得坐在公墓里一个人解剖尸体的达•芬奇很美?他是一个追求极度精密的科学家,可是他最后还是要问,灵魂在哪里?为什么我没有找到它?

    有一年新闻上说,台湾举办了一个有关达•芬奇的教育展览,展出了达•芬奇留下的六千件手稿。可是很多看过这次展览的人都很失望,他们说因为没有《蒙娜丽莎》,也没有《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不太可能离开卢浮宫到世界各地巡展,而《最后的晚餐》是一幅壁画,千里迢迢运到台湾的希望更加渺茫,可是达•芬奇生前随身带的笔记本和六千件手稿里所记的当年做的很多实验,都敞开在世人面前。只是很少有人关心,大家更看重的是《蒙娜丽莎》,是《最后的晚餐》。

    网络上很多到过卢浮宫的朋友都在感叹,《蒙娜丽莎》好美,可是究竟美在哪里又讲不出来。其实当你站在一层一层的人后面,拼命跳起来,多看了那么一点点,美是看不出来的。《蒙娜丽莎》是一个被赋予太多传奇的神话,大家一直在揣测它里面藏了什么秘密,有人说她的原型是一个修女,也有人说她是16世纪意大利佛罗伦萨贵妇,甚至还有人认为她有可能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奴隶。

    可是当你了解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他的母亲因为出身低贱,在他出生后就被驱赶,他父亲有过四位太太,每一个继母都对他不好,他一生都活在缺乏母爱的遗憾中,可能就会很容易理解,他画出那么美的女性,是因为他心里始终为那个慈爱的、温柔的、可以理解他、安慰他的女人留了一个位置。

    活在现世里的我们,很多时候快乐都与功利有关。有收获、有目的才去做。可是美本身是没功利性的。几百年前的达•芬奇,如果想到得到些与功利有关的东西,他也不会跑到墓地里解剖尸体,对真相的不懈追求始终是他活着的信仰。

    生命怎么活都会有遗憾,那个遗憾如果经由一个很大的信仰和渴望,就会变成美。美,就是创造。

 

微信公众号: jyyx0714欢迎关注

 

美就是创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趣事一箩筐
后一篇:球迷不好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