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有一年学校组织了合唱队,班主任问我要不要试试看,我连忙摆手说,不行不行。其实我很喜欢唱歌,但我害怕的是在那么多人面前唱,担心偶尔的走音和咬字不清会成为众人的笑柄。老师笑着说:“还没尝试就先想要放弃,不是你的风格喔。”我就因为这样一句话去了合唱队,不久之后,被选为领唱,骄傲地站在队伍前面,身后的人反而成了陪衬。
六年级时,父亲买了一辆漂亮的自行车,看着我眼睛里流露出来的艳羡,他说:“走,我教你。”我却拖拖拉拉半天,才鼓起征服它的勇气。到了楼下院子里,我歪歪扭扭地挂在车上,几次差点掉下来,晃晃荡荡地还没走出两步就想回家。父亲在后面稳稳地扶住车,不断地鼓励我,我不想在他面前当一个懦弱的人,只好在心里对自己说“加油”。那一天,不出所料地“挂”了彩,膝盖摔破了皮,手掌也磨出了泡,但我却已经可以骑着车悠哉游哉地在院子里转上两圈,遇上瞪大眼睛的同学,还可以昴起头打个招呼,我才第一次真正懂得,生活的美好,在于不断地尝试。
长大后,偶然的机遇,认识了一位编辑老师,我对文字的执着和热爱,引起了他的注意。有一天,老师说他正在编一本与这座城市有关的书,问我有没有想法写写看,我又一次摇头,胆怯地拒绝了老师的好意。我腹中空空,那点浅浅的墨水实在拿不上台面来贻笑大方,老师却在网络上给我留了三个字:“你行的。”于是,我的文章《老街》被收录其中。
许多年过去了,每每想起这些往事,都忍不住一阵感慨。我又尝试过很事,陪女儿去上钢琴课的同时,我也“偷师”;爱上了“女红”,我在色彩斑斓的棉线中间穿行,秀出了雄伟壮丽的山川河流和铺满金黄的树林;甚至,拿起搁置了多年的画笔,和女儿一起涂涂抹抹画起了漫画。一位朋友开玩笑地问:“哇,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我却觉得,这些因为“感兴趣”而试试看的事,却给我带来了更多无法预估的快乐。假若没有当时下定决心的尝试,我的人生也不会因此多了种种意想不到的可能,我才发现,原来许多看似不经意的小梦想,在后来都被无限放大,反而变成了另一种动力,激发出生命更多的潜能。我越来越讨厌后悔,越来越鄙视多年之后再回头看自己走过的路时那种怨怼和愤懑的表情,最不想说的话就是:“当时,假如……”因为每一个“当时”,在犹豫不决的时候,你都选择了尝试而不是逃避,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假如”,这个世界可以允许你有梦想、有目标、一败涂地之后再重新来过,却永远没有“如果”。
曾经有一位朋友对我说,羡慕我读自己的书、写自己的字、做自己的梦。我从少年时代就期盼自己成为三毛那样的作家,在流浪的旅途中发现生命的深邃和美好,这样的梦,一直做到现在。但我慢慢地发现,成不成为作家,其实一点也不重要,写作也好、读书也罢,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的习惯。梦想如果是我存在心里的“本金”,那么它又额外生了许多利息给我,让我懂得,任何一种生命方式的诠释,靠得都是努力、坚持和不断地尝试。
“没错,梦想是会生利息的,只要感兴趣,就不要轻易打退堂鼓。”我喜欢的作家吴淡如这么说。真正地试过之后,你才知道自己行不行。
微信公众号:jyyx0714欢迎关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