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老杜,其实有点偶然。
老杜是朋友小鱼“露天工作室”里的同事,每天一起搭车去曼哈顿画画,一干就是几年。我到了美国后,听说小鱼的朋友来了,热情的老杜就请我们去他家做客。
初到美国,除了小鱼一家,我也没什么朋友,老杜的邀请,让我觉得很温暖。买了新鲜的鱼虾和水果,原本打算去帮忙打“下手”,没想到,一推开老杜的家门,一桌子丰盛的菜肴已经摆在桌上了。老杜的太太宋姐笑容可掬地出来迎接,眼睛里闪动的光芒,一看就带着青岛人的热情和关怀。
老杜系着围裙探出了头,打了个招呼又跑回了厨房,只听见厨房里一阵乒乒乓乓地乱响,我正一脸疑惑,宋姐说:“我们的大厨正在砍龙虾。”
果然,没多久,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龙虾端了上来,这老杜还真有两下子。我惊讶地问老杜,这么大的龙虾怎么可能三下五除二就砍成了几段,他却笑笑,指着刀背,很有经验地说:“用这里,很给力的喔!”后来,老杜告诉我,平时都是宋姐下厨,只有来了客人,真人不露相的老杜才会出马。我被老杜幽默诙谐的言语逗得哈哈大笑,我们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
聊着聊着,门口有人探进头来,用一口标准的台湾话说道:“有客人喔!”老杜急忙起身寒喧,执意留那人一起用晚餐。后来我才知道,这是老杜的房东,将房子分割成三层对外出租,自己住在老杜的楼上,孤单一人在美国,有事没事就被老杜家飘出来的饭香吸引了,跑来“蹭饭”,原来台湾人也精于此道。
老杜的经历,也是一把“辛酸泪”。十年前孤身一人来美国闯荡,做过许多份工作,看尽了人情冷暖,最后留在曼哈顿画画。两年前递交了政治庇护的申请,熬到去年终于通过,拿到了绿卡。提起这段经历,老杜坦言,他还算幸运,身边很多同样想要留在美国的朋友,有的已经“黑”了十几年,连申请也递了七、八年,却仍然未果。
老杜一拿到绿卡,就将远在青岛的宋姐和儿子接到美国团聚,但生活却远没有想像的那般容易。老杜一个人的收入,不足以养活一家三口。宋姐已经在国内退了休,到了美国却要一切重新来过。找了一份保姆的工作,薪水也不尽如人意。儿子又不争气,明知道老爸工作辛苦,每天在曼哈顿风吹日晒赚钱养家,却没有一点分担重担的想法,来美国已有三个月却还沉溺于网络游戏。我们去老杜家做客的那天,他只出来打了个招呼就又回到他的小天地“打打杀杀”去了。这或许就是中国独生子女被“惯坏的一代”点型的代表吧。
但这些在老杜看来似乎都不为过,真正的烦恼是,老杜还有另一个“家”。在美国闯荡十年,老杜背着宋姐找了一位女朋友。听说这件事,我原本也瞪大眼睛不敢相信,但慢慢习惯了美国的生活也就可以理解了。
在美国,很多男女都会选择这样“搭伙”的方式过日子。看起来是夫妻的人,其实在国内都有自己的老婆或老公,身处异乡的孤独和寂寞,让他们更加渴望家庭的温暖。老杜的问题就是,身份解决了,老婆和儿子也来了,女朋友又该怎么办?老杜和她在一起十年,感情很深,也不是说放手就能放手的。夹在两个女人中间生活,日子不是那么好过。每天在“露天工作室”赚到的钱,更不足以供养两个家。更要命的是,很多时候还要两面受气,不知道老杜是怎样做到泰然处之的。
另外一次见到老杜,是去曼哈顿找小鱼的那天。小鱼在马路这边忙得不亦乐乎,那边的大叔“老杜”却显得淡然了许多,靠在坐椅上慵懒地看风景,一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样子。我问他今天生意怎么样,他乐呵呵地回答:“还不错。”
其实,像老杜这样的人,在美国还有很多。他们都是有故事的人,义无反顾地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没有什么梦想可言,只想平淡而平凡地活着。但人生是不是就该如此?我突然有些迷茫,拼尽全力去实现一个看似充满了含金量的梦想,不如做那水上的浮萍随波逐流。生活,可以简单,也可以复杂,路要怎么走,只有自己知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