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孙嘉言2007
孙嘉言2007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3,243
  • 关注人气:30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包客

(2015-03-02 08:57:53)
标签:

纽约

华盛顿

旅行

旅馆

分类: 随笔

    四月和朋友去华盛顿游玩的时候,团队里有一位从北京来美国旅行的阿姨。五十几岁的年纪,穿着一件厚厚的长款羽绒服,坐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从大洋彼岸的中国来到美利坚。我问她是不是有什么亲戚在这里,顺便探亲,她急忙否认,原来她是一个点型的背包客。

    我还是不免一惊,背包客在我的印象中通常都是年轻人,任性又洒脱,想到哪走到哪,一副浪迹天涯的样子。眼前的阿姨,看起来就是平凡的家庭主妇,每天围着锅台转不停,满脑子都是老公和孩子,怎么也如此潇洒?她却笑着说,她喜欢旅行,不断地行走让她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

    在美国,背包客是一个很常见的群体。特别是在时尚繁华的曼哈顿,每天都会看到提着简单的行囊、走走停停的人。他们没有固定的目的地,手中的照相机一直不停地补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累了坐在公园的长椅上小憩,饿了就去麦当劳用汉堡可乐对付一下,或者跑去路边的星巴克喝一杯浓香淳厚的卡布其诺。到了夜晚,结束了一天的行程,就去散落在各处的旅馆住下。旅馆通常面积不太大,功能却一应俱全,上网、台球、咖啡更是必不可少。来自世界各地的年轻人,不同肤色、不同装扮、不同语言,每一个小小的空间都被充分地利用。年女混住也没什么稀奇,铁制的双层床,上床住着一位正在玩手机的女孩,下床就有可能睡着一个“大老爷们儿”,彼此之间友好而充满了善意,多少有点志同道合的味道。刚刚认识的人,很快就变成了朋友,聚在一起聊天喝咖啡,短暂的相逢或许会延伸出一段珍贵的友谊,但更多的人,在第二天醒来时又踏上了不同的路。最不可思议的是,背包客们轻易地就将自己行李的安全性建立在陌生人的人品之上,不知道这样的疑问是不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在老外眼中“根本不算事”的事,在我们看来就有点太冒风险。

    团队中的另外一对背包客是来自澳洲的老夫妻。他们一路上相依相伴,始终安静地靠在一起。每到一个景点,两人都手挽着手,彬彬有礼地聆听导游的讲解,只是导游小郭并不标准的英文时常让他们感到有些困惑。小郭说华盛顿的樱花马上要open了,搞得他们一头雾水,直到我们纠正是要bloom了,他们才恍然大悟。但他们也许永远都不会懂得,中国式英文和中国式过马路一样让人费解却又无法彻底根治。

    我突然想起有一天在网络上看到的一个小故事。北京的一对花甲夫妻,只会三句英文,连二十六个字母都认不全,却勇敢地做起了背包客,三年来结伴行走过几十个国家。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决定,但我想他们一定是热爱生活的人。六十岁的人在中国正是含饴弄孙的年纪,他们却选择了另外一种方式来诠释自己的人生,用脚步来丈量世界,这样的勇气和魄力让人叹服。

    我们在结束了华盛顿的参观后也到了要返回纽约的时候,那位阿姨和那对老夫妻却还要继续往北走,跟着另外的团队去加拿大和美国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分别的时候,阿姨听说我们会在美国待很久,还告诉我们一个有关美国生活的微信号,那里时常会发布一些有用的信息,或许会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帮助。我看着她瘦瘦的背影,登上了另外一辆大巴车还不断地向我们挥手,肩上大大的背包显得格外醒目。我不知道是什么让她有这样的勇气,孤单一人跑到地球的另一边看这里的风景,也许她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也许她只是想拥有一段不太平凡的人生。而这样的经历是一笔多么珍贵的财富,多年以后,满头白发时,回忆却还那样饱满而鲜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