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出为什么,女儿一直对皇后大学很有兴趣。到达纽约的那一天,听朋友说,皇后大学就在离我们住处不远的地方,她就一直记在了心里,不断地提醒我一定要去那里走走看看。
沿着我们门前的小路一直向东,就是皇后大学。午后,小路上静静的。迎面走过的老外,对我们微微一笑,好像寒冬中一抹亮丽的彩虹。大学前的小学门前,停着笨重的大鼻子校车,每辆车上都设有为残障学生服务的自动升降台阶。坐在轮椅上的女孩,没有感到任何不方便,直到她平安上了车,校车才缓缓开动。后来我才知道,校车在美国都有“特权”,两辆车同时出行,先行的一定是校车。在拥挤的马路上,行驶中的私家车通常也都会给校车让路。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些地区,校车司机的权力大到可以向其他违反交通法规的车辆直接开罚单。
与这所小学毗邻的就是皇后大学。远远地就看见操场上打棒球的少年,他们分成两队,玩得热火朝天。我才想起,在美国,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其实不是我们一直认为的篮球。尽管NBA在美国风靡一时,但更引人关注的却是棒球。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棒球队,每到周末,公园里到处都是打棒球的孩子,有着如此丰厚群众基础的运动,难怪美国在这个项目上独领风骚。
从学校的侧门进入,立刻就被一种浓郁的学院气息吸引住了。老旧的建筑,虽然没有奢华的外表,古朴淡雅的味道却让一颗燥动的心渐渐平静了下来。走在安静的校园里,竟好像身处某座漂亮的公园,粗壮的树木、宽阔的草坪,迎面走过的青春洋溢的学生,肤色不同、种族各异,讲着不同的语言。我想起朋友曾经说过,这座创建于1847年的古老大学,汇聚了来自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的学生,是纽约毕业率最高的公立大学。两个高个子的男孩儿从我们身边匆匆而过,他们交流所用的就是广东话。而另一个孤单一人捧着书本前行的矮个儿男孩儿,头顶上那个小小的圆帽也告诉了我们,他是一个犹太人。
尽管这座被誉为“市立大学之珠”的学校,交通便利,资源雄厚,学费也较低,但在这间走读的大学中,却很难拥有自己的朋友圈。学生们放学之后通常都是各走各的,很少交流。只是,它宽敞的图书馆和先进的实验室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停下脚步只看外观,已忍不住对这所大学向往起来。
有趣的是,大学的一角还设置了一个小小的游乐场,在里面玩耍的大都是白人小孩。游乐场的大门从里面反锁,不知道是不是担心小朋友跑到学校外不见了踪影。但我仍然不懂,在这间高等学府中怎么还有这种设施?一看就不是对外开放,难道是给大学教授们的孩子准备的?
我们穿过静静的校园,来到操场上,高高的台阶上放置了许多五颜六色的手工作品。原来,这些都是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做成的,它们的意义就在于向大家宣传环保和废物利用。我看着那些花花绿绿的小房子,心里竟暖暖的。环保是一个永远的课题,要从我们小小的个体做起。这些小房子不知道花费了他们多少时间和心血,摆在这里却时时刻刻提醒着大家。
女儿拉着我的手,一路上也少了顽皮多了几分认真。她好像也被这种学院气息深深地吸引,不断地问:“妈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到这里来学习?”眼睛里的期盼,让我觉得她忽然长大了许多。
我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小路依然静静的,心里却多了几分难以言表的感触。在美国,皇后大学算不上什么名牌,与哈佛、普林斯顿、麻省理工那样响当当的名字相比,它的平凡更多于它的名声,但美国的大学都是学分制,修满了学分才可以毕业,这几年的奋斗却不是如我们国内的大学生那般逍遥和洒脱,不拼尽全力,想要顺利毕业,几乎没有可能。教育是要从娃娃抓起,但决不是多开几门功课就算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美国的教育为什么领先世界?高中才是真正的分水岭。学习始终是一件艰苦的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