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和朋友去曼哈顿的中央公园游玩,最吸引我的不是公园里冰雪退去之后盎然的春意,而是路边一块硕大的告示牌,牌子上写着“clean up after your dog”,否则将会被罚款一千美金,而更有趣的是,牌子后面还特别注明,it’s law。那时候,对于这段话,我只有作为“看客”的好奇,慢慢习惯了美国的生活,我才发现,所谓文明,其实都是罚出来的。
到美国后的第一天,我们的房东太太便不断地告诫,垃圾一定要做好分类,否则一张数目为150美金的罚单就会塞进我们的邮箱。每家每户门前都有几个颜色不同的垃圾桶,乱丢垃圾的代价是,最高罚款到20000美金。而相对于生活方面的处罚,美国的交通罚款似乎更有特色。在凯辛那公园外,有一个停车场,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背着小包、拿着笔记本在那里来回察看,一旦发现有车辆过了停泊时间没有交费,一纸罚单便毫不犹豫地贴在了车窗上。25美分可停泊半小时,假如超出一至十分钟,40美金的罚款就是极为惨痛的代价。
在美国,婴儿都有Car Seat,每一次出行都必不可少。警察也练就了一双“千里眼”,车里的婴儿有没有系安全带,几乎一眼就能看到。几年前朋友一家带儿子出行,小孩子嫌安全带系在身上不能活动自如就自己解开了,走过路口却偏偏被一位执勤的警察看到。朋友见警察走了过来,意识到是安全带的问题,眼疾手快在警察赶来之前扣上了锁扣,搞得那位警察大哥一头雾水,喃喃自语,明明前一秒钟小朋友还在车里活动,怎么转瞬之间就老老实实地坐在Car Seat里了?朋友却长吁一口气,400美金的罚款总算省了下来。在美国就是这样,小朋友不可以坐在副驾驶上,就算坐在后排,假如不系安全带被警察逮到,后果也多半是被罚得“肉疼”,最好的规避方法就是乖乖地、做遵纪守法的好市民。
而在美国超速行驶,更是“罚你没商量”,不要抱有任何侥幸心理。有一次朋友急着外出,没有看见隐藏在路边老树茂密枝叶里的限速10公里的警示牌,一脚油门踩了下去,紧接着就从后视镜里看到一位骑着摩托车的警察追了上来,只好停车,被指在一边接受盘问。警察见是一位孕妇,原本凝重的脸色稍有缓和,责备了几句才放行。但朋友的小心脏,却因此狂跳不止,沾了未出世的宝宝的光,不然一张600美金的罚单在所难免。而红灯,纵然有十万火急的事也不敢闯,在美国闯红灯的后果就是,人还没到家,罚单就先来了,每个路口的监视器都不是装饰。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很多司机都会事先设置好时速,不敢有丝毫懈怠,每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带来1000美金的罚款,这在美国人眼中,也不是小数目了。
更有趣的是,朋友的哥哥搬了新居,有一次偶然说起想在硕大的院子里加盖一间厨房,以方便日后朋友们来烧烤聚会,万事俱备,递上了申请,只欠政府批准了。我好奇地问,怎么在自己的院子中盖房还要政府批准吗?朋友却说,在美国这是必须的。假如不做申请自己改建了,那么罚单的数目就可能让你瞠目结舌。而这样的“私人订制”也别想瞒过美国政府的眼睛,每天都有直升飞机巡航,地面上有什么风吹草动也是一目了然。我突然想起有一次在网络上看的一个小故事,洛杉矶的一户人家每年用在维护院内游泳池的费用不少,于是就想填掉,不但要递申请,还要用政府部门提供的土来填,而每一立方米竟是8000美元。
只是,有一点我却不能理解,在法拉盛,“中国式过马路”却一点也不稀奇,明明是红灯,路人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大摇大摆地扬长而去,在美国这个以法为本的国家里,为什么没有相关的处罚呢?
以高额罚款而著称的新加坡,随地吐痰最高罚款5000元,公共场所吸烟最低罚款1000元,最要命的是公共交通,大声喧哗都会被罚款,不仅如此,很多事罚款之后还要处以劳改。正因为这样,国民都不敢挑战法律的权威,久而久之,好的习惯保留了下来,一切变得循规蹈矩。人,生来都有惰性,不喜欢被约束,不希望被某些条条框框束缚,但假若时时事事放任自由,又有什么规矩可言?我终于明白,当初在中央公园看到那块警示牌上为什么强调“这是法律”,因为法律就是束缚,有了这些约束,才产生了文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