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张雨生车祸妹妹晚安怀念文化 |
分类: 随笔 |
第一次听张雨生的歌,我还是一个懵懂幼稚的女孩,MV中那个戴着眼镜,弹着吉他,脸上挂着朗朗笑容的大男孩,一遍一遍地唱着:“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偶像崇拜的意识,只觉得这首歌在这个有着高吭嗓音的歌手的诠释下,很有力量,也就顺理成章地喜欢上了他。
几年后,当我听到他的另外一首歌《妹妹晚安》,我才开始真的了解他。对于溺水早逝的妹妹,他一直都很怀念。年少时与妹妹相处的美好时光,是一段温情的回忆,也同样是他内心深处最不敢触碰的伤。他在写给妹妹的歌中唱道:“我想我不会放弃那些有你的记忆,即使年华渐渐老去;我想我更加珍惜,拥在怀里的亲情,因为幸福稍纵即逝去。”我被这浓郁的亲情深深打动,我突然发现,在邻家男孩阳光开朗的外表下,居然掩藏着这样一颗柔软又细腻的心。
我一直以为张雨生只是一位会唱歌、能飚高音的流行歌手。在台湾歌坛那个璀璨繁华的年代,他获得的大大小小的奖项也印证了我这样的看法。直到有一天,好像忽然不见了他的身影,不久之后重返歌坛的他,却有了耳目一新的变化。他的歌,写爱情的不多,大多都与公益、理想有关,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他的歌里总是有一种无穷的正能量,让人感到世界是如此美好。也就是这样的正能量,一直陪伴着我,在那个单纯美好的年代,慢慢长大。
喜欢一个人,是因为在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张雨生喜欢读书、热爱文学,这让我觉得好像和他的距离很近。看他写的歌词、札记,字里行间都饱含着一种溢于言表的才华,在文字和音乐之间自由地穿行,这样的功力不是一位单纯的歌手可以做到的,对他的喜欢也不再仅仅是他深遂如天籁一般的声音。
1997年张雨生发生车祸,11月12日,在生死边缘挣扎了24天的他,终于离开了这个世界。消息传来,我竟然站在黄昏的街头泪流满面。很难说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虽与我天涯淡泊、素不相识,却好像就在身边,近得听得见他谈未来和他朗朗地笑。
许多年过去了,每次去KTV和朋友们K歌,都会点张雨生的歌来唱。因此也常常觉得,他其实从未离开过我们。熟悉的音乐每一次响起,都是一段短暂的沉默,属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像潮水一样袭来。我们坐在教室里唱《大海》、唱《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唱《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不再只是一个会唱歌的人,在他的歌里、笑容里,更多是一种与我们的青春共存的东西,那是岁月的风霜,是沉淀在如歌行板上最珍贵的记忆。
张雨生去世后的第二年,他生前的最后一张专辑《口是心非》获得了台湾当年的金曲奖,这是他毕生努力的方向,五次入围皆未果,终于如愿以偿得到肯定的时候,代他领奖的却是他悲伤而老迈的父亲。
我不知道天堂中的张雨生看到那幅画面会不会真的感到安慰,或者,与妹妹重逢之后,他已经不再在意红尘中这些虚无飘渺的东西。很想借用《妹妹晚安》里的句子问一问:“你是不是快乐?孤不孤单?冷不冷清?”只是,寒夜里一定有人作伴,天堂里也没有车来车往,他还会笑着面对一切。那么多年过去了,我也渐渐可以释怀,上天带走了他,是因为妒嫉他的才华,他永远都是我心里最值得怀念的偶像。
有些遗憾,去台湾旅行的时候,在三毛生前居住的忠孝东路上行走过,却没有机会到张雨生的故乡澎湖海边看一看,那里有一间小小的纪念馆,纪录了他成长的历程。但无论怎样,我曾经与他们近在咫尺,这无关生死,只在心灵。
今天,一起怀念永远的偶像张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