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即读书——宁夏行之我爱宁夏

标签:
鸣翠湖108塔高庙回忆旅行旅游 |
分类: 游记 |
不得不承认,我是一个极其念旧的人。去宁夏旅行归来已一月有余,属于西北的塞上风情,还常常跑到我的梦境里来。静美的沙湖、恬淡的水洞沟、连绵不绝的贺兰山,还有风雅幽静的野荷谷,每一个地方,都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每一步走过的路,都是一段反锁的记忆,在我的心里游荡,逃也逃不掉。
当列车缓缓地驶离银川,我的视野又一次被荒漠和戈壁填满,已经没有来时的欣喜与惊讶,心里反而有一种淡淡的伤。离别,总不是件值得庆祝的事。
坦白说,很久以来,宁夏在我的心里都是一个不毛之地,贫瘠的黄土地,贫穷的乡村与城镇,莽莽黄沙、茫茫戈壁,没有江南的古朴清雅,也没有湘西的静默深沉,我不知道在这里能够寻找到些什么,仅仅是千年前属于党项族人的那段失落的记忆吗?可是,真的踏上宁夏的土地,当我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向日葵花海,我就发现,我对她的臆断是多么不公平。黄色的土地上,同样孕育着欣欣向荣的生命。一尘不染的蓝天,西北粗犷质朴的晚风,还有山谷里清澈纯净的水流,洗涤了我一颗灰蒙蒙的心。这里有山、有水,有璀璨的文明,也有历史的沉淀。我突然感到庆幸,没有错过这段长达1600公里的旅程。
在宁夏辗转行走的八天里,由北至南,我的足迹遍布了整个宁夏回族自治区。在空旷的高速公路上任意驰骋,在黄河千年古渡边看西沉的落日,在回乡蜿蜒曲折的小路上一路风尘,在草原与沙漠的边缘看渐渐远行的驼队……我在这里惊喜,也在这里泪湿,我用了八天的时间,爱上了这个叫做宁夏的地方。这里澄澈纯美的天空,蓝天下苍茫起伏的山峦,深山里精致的清真寺和简陋的小学校,都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变成了一道唯美的刻痕,镌在了我的生命里。
我坐在东去的列车里,望着窗外暮色中渐渐深沉的景色,心却始终没有跟随着列车坦然行走。在水洞沟,我实践了三万年到五百年的时空穿梭,看见了旧时器时代的原始人;在贺兰山深遂的峡谷,刻在石壁上既简单又复杂的岩画,又带我见识了几千年前属于这里游牧民族的真实生活;而被岁月风霜了千年的西夏王陵告诉我,这里曾经有过一个辉煌的民族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虽已渐渐淡泊,却永远都无法摒弃它的存在。我慢慢地开始了解了宁夏,她贫瘠却真的美丽,她古老却又韵味十足。
我喜欢旅行,也喜欢读书,很长一段时间,我都觉得行走与读书是两件毫不相干的事。直到来到了宁夏,在西北影视城的入口处,那块刻着“行走即读书”的石碑,我才忽然懂得,在“读书”的过程中找到想要去“行走”的地方,真的到了那里,被无数书中见不到的风情感染、感动,而又感伤,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世界是一本天然的、丰富的、硕大的书籍,只有用脚掌一步一步地丈量,用心灵一点一点地体会,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收获。
在宁夏工作了三年的朋友问我,为什么同样的景点,景点里同样的风景,他却只看见了荒凉。我说,因为他不爱宁夏,这片苍茫的土地,在他的生命里,只是一个匆匆而过的驿站。很多人、很多事,不是眼睛所能够看得清楚的,心里的感觉才是最真实的。
再见了,宁夏;再见了,美丽的塞上江南。我带着我所寻找到的一段失落的记忆回归海滨,却将一颗心留在了恬然淡定的山水之间。我想,这是我能够给予她最饱满的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