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万年到五百年的时空穿梭——宁夏行之神奇水洞沟

标签:
三万年前水洞沟遗址明代藏兵洞野生动物瓮城旅游 |
分类: 游记 |
我其实从未对这个叫做水洞沟的地方抱有什么样的幻想。没有鸣翠湖这样美丽的名字,也没有贺兰山岩画的名气,我想,那里应该是一个连接贫瘠土地与贫穷村庄的地方吧。可是,当我真的坐着长长的拖拉机,慢慢地进入那片古老深遂的土地,我才发现,我的臆想与偏见,是多么浅陋。
在十几年的求学生涯中,我看过许多关于原始人的记载。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还有最出名的周口店北京人,教科书上都有过详细地介绍与说明。但我却从来都不知道,在宁夏这片广袤无垠的黄土地上,距今三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还繁衍生息着另外一群人。而近百年之前的水洞沟,两名法国古生物学者就是在这里发现了史前文化遗址,向世人展现了古人类的生存画卷。
我呆呆地站在黄土高坡上,望着远处风霜斑驳的土墙和眼前星星点点的茅草小屋,一种无以言表的情绪从心底渐渐蔓延。我正立在三万前古人类生活过的地方,这一方黄土下,还埋藏着多少秘密?1923年,若不是来此考察的那两位法国学者,这些灿烂的文明和历史,是不是依然会沉睡在这里,悄无声息?
转过一个弯,世界好像忽然变得面目全非。我还沉浸在一片古老的暇想中,却猛得跌入一个世外桃园中。视线被翠绿色填满,一大片长长的芦苇跃入眼帘,原来我已在不知不觉间进入了三公里长的芦苇谷。蜿蜒悠长的木栈道,苇荡里潺潺而过的水流,还有芦苇丛中不断跃起的水鸟,让我瞬间便陶醉其中。只想让时光就此停止,静静地听嘈嘈水声,看夕阳一点一点地坠落。
沿着长约百米的石阶一路向上,眼前豁然开朗。一片碧绿的湖水,安然置于眼前,映着午后的阳光,闪着淡金色的光芒。我们乘上游船在绿波间荡漾,两边是难得一见的水岸长城。明代的古长城遗址,就在这里。恍惚之间,历史已将我由三万年拖入了五百年前。
有趣的是,下了船之后,我们却好像误闯了一个野生动物园。温顺的马、傲慢的骆驼、躲在草丛里小憩的山羊、小河边闲庭信步的白鹅,还有一大群散养的驼鸟,好奇地嗅着我手中的相机。在这样一个弥漫着历史气息的地方,还有这么恬然淡定的田园景色,我想,我已经被“自然”感动了。
再往前走,似乎真的到了荒郊野外。狭长的羊肠小路,夹在层层叠叠的黄土坡间。两边茂密生长的草丛,在风中轻轻摇曳。人迹罕至的地方,安静地只听得见骆驼大口喘气和风中驼铃叮叮当当的声音,为塞上风光平添了一种苍凉沉沦的美。赶驼车的老人说,也记不得是哪一年了,这里来了许多名星,一阵喧嚣热闹之后,才知道是电影《锦衣卫》来此取景。古朴中的风雅,荒凉中还有几分岁月的柔情,我想,再亮的星,恐怕也不得不为这里的风景感叹吧。行走在两山之间,抬起头只见一线天,蓦地生出一种“古道、西风、瘦马”的感觉。
前面不知为何突然人声鼎沸,走近了才知道,我们已经来到了“藏兵洞”前。五百年前的明代人,利用悬崖上的洞穴隐蔽军队、待机出击,这里就是他们蛰伏寄居的地方。洞内虽如迷宫一般蜿蜒曲折,但水井、灶房、粮食储藏室一应俱全。将军的客厅、卧室也都保存完好。长约两百米的陷阱,让人不寒而栗,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想像着五百年前在黑暗中也能行走自如的明代士兵,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勇气。古人的智慧,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从藏兵洞中走出来,本以为由距今三万年到五百年的时空穿梭也就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在出门前却发现了一座瓮城。明代青砖铺就的小庙宇遗址内,有两具造型奇特的尸骨。据专家考证,这是乾隆三年大地震房屋倒塌时留下的尸骸,至今还完好地保存在玻璃棺内。
回到市区的时候,夜色已浓,宁夏黑色的天幕中繁星点点。等在酒店门口的朋友问道,这一天整整十六个小时奔波在外的旅程是不是收获满满。我却真的很感谢他,他善意的提醒,让我意外邂逅了水洞沟这个风景旖旎与历史深沉混合的地方。在这里,我推开了时空的阻碍,在时光遂道里自由地穿梭,见证了旧时器时代古人类的文明,也看见了五百年前明代士兵高深莫测的智慧与胆识。
这是此次宁夏之行最让我感慨而又如获珍宝的记忆,我会好好地珍藏,就像贺兰山上千年不变的岩画,风霜过后还清晰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