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丽的汉字

(2013-07-13 15:20:45)
标签:

繁体字

象形、会意

文化传承

古老、精髓

文化

分类: 杂谈

很喜欢看一档刚刚开播,叫做《汉字英雄》的节目。一些汉字的爱好者到现场写字闯关,看起来是一种单纯的娱乐,其实却是一个重新学习的过程。

我还是在这个节目开始的时候吃了一惊。编导做了一个街头访问,一言九鼎的“鼎”,很多人写不出来;烹饪的“烹”,居然有人把上半部分写成“享”。学者张颐武在节目中问道:“你能不能用实力证明,会写字,也是英雄?”我却有些胆怯,用多了键盘,看惯了敲敲打打之后方方正正的标准字体,我真的不知道,还有没有提起笔来的勇气。

我们每天读书、看报,生活在“字”的世界里,却常常在不经意间有些小小的尴尬。许多挂在嘴边的词汇,轮到要落于笔端的时候,却怎么也写不出来;又或者,一些字我们会读、会写,却对它的涵义不甚了解。有一位爱读《咬文嚼字》的女孩,在写完了“医”这个字之后问道,为什么医生的“医”字,里面会是一个有的放矢的“矢”?汉字不是象形、会意的吗?这个字又象的什么形、会的什么意呢?

学者于丹幽默诙谐地解释说,过去的医,其实就是一个外科手术的过程。“医”是我们现在用的简体字,但在几千年中国文化的传承中,它该写做“”,意思是箭射到肉里,要将它取出来,要用酒精消毒。这个回答,也消除了我心中一直以来的疑问。

节目结束后,我和老公就有了一场小小的争论。我认为,汉字不应该推行简体字。中文之所以美丽,就是因为它蕴含了几千年来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繁体字虽然笔划较多,写起来比较费时、费力,但很多字的含义,只通过它的结构就能一目了然,这其实是加速了学习中文的过程。简体字盛行的当下,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摒弃了许多汉字内在的东西,反而要借助各种各样的工具,才能明其理、解其意,这难道不是一种倒退吗?

老公却有不同的意见。他说,任何事都要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必然。简体字也是汉字进化的一个过程。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字,就算是解放前的繁体,也不是它的本来面目。几千年的文化洗涤中,它也在不停地变化。到了当下这个属于高科技的时代,很多原来需要“写”的字,现在也都已经用电脑的键盘解决了,那么从繁体演化成简体又有什么不馁?能够尽量简单的事,为什么一定要保持复杂呢?

我思考了许久,我想他说得也有道理。现代人真的喜欢追根究底的,又有多少呢?我们在了解,或是享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时,并不是单单地去追溯一段怎样的历史。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方式。

只是,无论怎样说,也无论是繁体字还是简化了之后的字,汉字都是美丽的。当下的我们,“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朋友之间写信交流,好像也是上辈子的事了,提笔忘字,或是根本答非所问,却是家常便饭,这不能不说也是一种悲哀。科技的发展,网络地广泛应用,固然带给了我们前所未有的收获,但是,一些古老的、精髓的东西,也不能随便摒弃。

如此美丽的汉字,我们怎么舍得轻易放弃呢?就算做不了“汉字英雄”,也该对得起祖宗流传下来的、最起码的东西吧?毕竟,我们真正传承了他们的,真的越来越少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我要的幸福
后一篇:我爱书房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