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月桂花雨

(2012-02-28 11:08:17)
标签:

文化

分类: 读书笔记

    对琦君的喜爱缘自她的小说《橘子红了》。我一直不解,这样一部单纯的、美好的作品为何搬上荧幕,变成电视剧会被改编地那般不堪。琦君的作品背后有一个对《橘子红了》的后记,对文中主人公真正的结局都有了交代。琦君坦承,这是一部小说。小说来源于生活,却有了更多的艺术加工,文中的各个角色,也是经历了艺术的升华,有的是几个人揉合在了一起。不知为什么,对于这样的交代,我有些感动,因为很少有作家在写完一部小说后,告诉你他的灵感出自何方,真正的现实生活又是怎样。所以,我认定了琦君一定是一个心思细腻的人。

    于是,我找来许多琦君的作品读,《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等等,想与这个显然不是同一时代的女人,通过文字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琦君未“谋面”之前,我一直想,拥有这样一个美丽名字的女人,一定也有着同样美丽的容颜。真的认识了琦君才发现,原来她是那么一个平凡的女人。忽然为自己的庸俗感到有些汗颜,女人的美丽不是出自容颜,而是心灵。琦君就是这样一个女人,这样一个作家,温文尔雅,象一束清新的桂花,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读琦君的作品,未及翻过一页,我便发现,原来她就是我一直要寻找的人。坦白讲,我是一个怀旧的人,喜欢读那些沉浸在旧时代的作品,过去的张爱玲、苏青,都是我喜欢的;当代的三毛、龙应台也是我所崇尚的。一直想再找一个可以与张爱玲同日而语的人,却未能如愿,也许是我的知识还过于浅薄。直到看到了台湾作家琦君的作品,那淡淡的笔风,与张爱玲有些接近,又有着浓浓的、怀旧的情愫。随着琦君的笔,忍不住又回到了烟雨蒙蒙的杭州,漫步于西子湖畔,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我一直固执的认为,一部作品的好与坏,就看它能否感动自己,读琦君的作品,这种感动常常会沉浸于心底。读《桂花雨》许多次,每每读到那些写到母亲、写到故乡的情节,总是忍不住热泪盈眶。她的母亲,是她写作的源泉。母亲的无奈,母亲的无私,母亲有些悲苦的一生,读着读着,也让我的心里隐隐地作痛,仿佛她的母亲也变成了我的亲人,笔端静静流淌地是纠结而又缠绵的亲情。

    只恨我没有生在那江南一隅,没有飘着桂花香的庭院,也没有“千里共婵娟”的那份心情;恨自己自小不曾离开故土,当然也写不出那样的聚散离合;更恨自己没有琦君那般的文笔与情怀,留不下让人感动而又难以忘怀的文字。可是,有这样的文字让我欣赏也是好的。只是,2006年,当90岁高龄的琦君与世长辞,这样的文字也成为了记忆,如同旧相册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只能带着笑或是很沉默地去缅怀、去凭吊。

    八月里绽放的桂花,轻轻摇曳在细雨中,一阵阵的桂花雨敲打着故乡的窗棂。杭州,又到八月桂花飘香时,天上的琦君,你看到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尝试
后一篇:阳台上的农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