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的影响3

(2008-06-02 18:16:03)
标签:

印度

波斯

泰姬陵

伊斯兰

穆斯林

阅读

文化

分类: 【博览】之【咬文嚼字】

波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的第三个重要影响,是在语言文学方面。

早 在德里苏丹时期,在印度半岛上活动的穆斯林就大为增加,他们带来了波斯语和波斯诗歌。其中军政贵族在高层传播,苏菲派带着他们的神秘主义思想,到处行游, 在民间传播。到莫卧儿王朝的时候,波斯语作为帝国的宫廷语言,在当时的印度影响极大。这个其实在莫卧儿王朝开过皇帝巴布尔的回忆录里面就可有非常明显的例 子。

《巴 布尔回忆录》是一本日记体的自传,也被认为是史书,基本上是在巴布尔的几十年日记基础上由旁人整理出来的。他实际上应该算是突厥人,日记是用突厥语写的, 虽然他母系方面有蒙古血统,但还是自称突厥人。所以从这一点看西方对他在印度开创的朝代命名为“莫卧儿王朝”不能算准确。在他的日记中,他多处谈到波斯文 学里的一些诗歌体裁,并且引用内扎米等波斯著名诗人的作品。从征战经历上看,巴布尔丢失了中亚的故地,在喀布尔停留一段时间以后,在进攻印度5次,直到最后一次才真正入主印度,这中间来自波斯的军事力量对他帮助很大。他的儿子胡马庸被赶出印度后,借助波斯力量复国。

莫卧儿王朝这最初的两代君主的经历决定了波斯语和波斯文学在整个帝国的地位。波斯语算是当时的雅语,波斯文学可以被认为是当时印度的典雅文学,与民间的文学相对。流行的波斯文学范式同样在印度盛行,不同体裁的诗歌,诸如抒情诗(ghazal)、叙事诗(masnavi)、颂诗(qasida)等等,都在印度广为流传,并且直接影响到后来的乌尔都文学。从某种角度上看,波斯语当时在印度的盛行,可以类比于法语在18世纪前后在整个欧洲大陆的流行;但是法语没有像波斯语这样,在类似于印度这样重要的一个区域里催生出一种独立和成熟的语言,并且这种语言本身也能发展出精美的文学类型。

印 度的乌尔都语就是以波斯语和当地俗语为主体形成的。根据乌尔都语文学史的说法,这个语言吸纳的成分比较复杂,很可能是在当地俗语的语法框架基础上,主要吸 收波斯语的构词法和很多词汇,以及大量的阿拉伯语词汇和梵文词汇,还有一部分突厥语词汇,然后形成的一种复杂精密的语言。“乌尔都”这个名字被认为来自突 厥语的“军队”。这一点是可信的。因为不管是德里苏丹时期还是后来的莫卧儿王朝时期,印度的大部分地方都处在战乱当中,乌尔都语作为军队沟通的语言出现, 并且以军队命名,非常切题。

乌 尔都语的起源地公认为是在德干高原,但它的文学成熟于德里和勒克瑙,这也是语言成熟的标志。乌尔都语文学作品的精华部分是它的诗歌,分为德里诗派前期、勒 克瑙诗派和德里诗派后期。这些诗歌的体例几乎都来自波斯文学的影响。而且很多著名的乌尔都语诗人同时也用波斯语写作,甚至到现代的伊克巴尔,也是用乌尔都 语和波斯语进行双语写作。

    乌尔都语及其文学的产生和成熟,可以被认为是波 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影响最深刻的方面。语言本身太重要了,它负载着很多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宗教的、文化的,还是心理的和社会的因素,它作为交流工具,非 常具体地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细节当中,并且又能作为一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高度抽象的符号,把一个群体的生活清晰地概括和记录下来。

    当这一群来源千差万 别、一起生活在印度的穆斯林,终于拥有一种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带有深刻伊斯兰思想和波斯印记的共同语言的时候,他们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个统一的族群,成了一个整体,从这个 时候起,印度就不再是异国他乡,而是成了他们的家。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波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的最重大影响是将当地穆斯林凝聚起来,塑造了他们的集体身份 和集体人格。他们共同信仰的宗教也因此打上鲜明的地域烙印,不再仅仅是伊斯兰教,而是独具特色的南亚伊斯兰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