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波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的影响1

(2008-06-02 18:04:42)
标签:

印度

波斯

泰姬陵

伊斯兰

穆斯林

阅读

文化

分类: 【博览】之【咬文嚼字】

根据玛苏海里在他的名著《丝绸之路》里提出的论述,早期的伊斯兰教本身除了被阿拉伯人大量借鉴自犹太教圣经的一些说法之外,原创的东西不能说丰富,一直要到经过波斯文化改装和重塑之后,伊斯兰教及其文化才具备了某种系统性和更多的思想性。在这个过程中,伊斯兰教也就带上了深刻的波斯烙印。所以,到伊斯兰教开始传入印度的时候,一方面波斯文化本身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伊斯兰化,另一方面,它又传播的是波斯化的伊斯兰教。这从总体上已经表明,南亚伊斯兰教注定要受到波斯文化的深刻影响。

具体说起来,波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的影响可以说包罗万象,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关于建筑的,要从泰姬陵开始说。

波斯文化对南亚伊斯兰教的影响1

根据《印度文明》p423-424,泰姬陵墓主身份是莫卧儿皇帝沙·吉汗之皇后,本名阿尔朱蔓德·巴努·贝古姆,出身于波斯贵族之家,封号为“蒙塔兹·马哈尔”,讹略为“塔吉·马哈尔”(Taj Mahal)并被沿用为其陵墓之名,中译“泰姬陵”。

在这里,我们需要顺便区分一下有时候在阅读中可以碰到的另一种译名:妲姬陵,大概是借用中国古代有名的美女、惑溺纣王导致商朝灭亡的妲己的典故。也因为这样,这个翻译至少存在3个问题,都和“妲己”这个词有关。第一,妲己只是一名宠妃,不是皇后,相对于身为皇后的阿尔朱蔓德来说,是偏与正的关系;第二,妲己在中国的历史和文学传统上,已然带有佞幸色彩,是不正当和不被主流认可的;第三,妲己故事后来又被各种传说赴会出狐狸精化身的传说,又多了一层妖邪色彩。所以“妲姬陵”这个译名,对Taj Mahal来说,是很不恰当的,仅仅从中文进行梳理,就会发现它严重背离了该名字在印度本土的真实含义,这个也许是脱离印度语境进行翻译导致的结果。相比之下,泰姬陵这个翻译更中正大气一些,但是“姬”这个字在指女人的时候没有什么正面含义(参考词汇:歌姬、舞姬、姬妾),仍然严重降低了她的身份,还是不准确。

有资料表明,阿尔朱蔓德皇后在嫁与沙·吉汗之前曾为波斯王妃,她实际上是改嫁到印度的。她的这一重波斯身份,至少隐含了三个意义:一是从个人生活角度揭示本已深受波斯文化熏染的莫卧儿人即使在印度裂土称帝之后,仍保留的、对波斯人在内心里的文化和情感认同,所以第五代皇帝还会娶一个伊朗人,而不是他们自身种族所属的突厥人,也不是与印度本土其他部族和亲,诸如拉贾斯坦人。这个时候的莫卧儿王朝已经不需要像前两代皇帝那样频繁借助波斯宫廷的军事力量,在这桩婚姻里,与伊朗人和亲的政治压力应该说是可以忽略的,只能说更多地带有个人的选择和偏好。第二个方面,这也暗示阿尔朱蔓德贵为皇后之际,可以借助她能掌控的资源,非常顺理成章地在生活中维持她从前生活的某些模式和习惯,这必然会引起周边人的效仿,这也构成一种也许是无意识的、但非常强有力的波斯文化的推广。第三个方面,这位皇后去世后,出于人之常情,为她建的陵墓不可避免地要吸纳大量的波斯元素进去。比如请波斯工匠,在建筑中运用某些波斯图案和结构,以及建筑用料和建筑方式也都模仿波斯的一些方法。所以泰姬陵最后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样子,推测起来,应该不仅仅是纯粹为了艺术上的某些潮流或癖好,还带有对墓主的纪念和追怀等意思在内,这样必然会大量用到带有她故国特征的东西。

在此之前,印度的各种建筑,诸如清真寺、陵墓、苏菲道堂等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波斯因素的影响,但是在泰姬陵这里,它达到了一个高峰。泰姬陵的杰出表现很自然地会引起后来的工匠和建设者的考虑。这就是经典之作的示范作用。它既是对之前的建筑的总结,也是对后来的建筑的启发。它本身就浓缩了一段建筑历史,在整个莫卧儿王朝对建筑艺术的推动过程中,它就起到了警句的作用,照亮了这个朝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