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为何将中日比喻成英德关系
(2014-01-26 21:20:25)
标签:
浙江宁波地理方位战时心目明一些军事 |
分类: 中日关系 |
近日,在达沃斯论坛上,安倍晋三再度提及中日关系。时空错乱的安倍晋三,将人们的记忆拉回第一次世界大战,提醒世界注意这样一个问题:
“要注意一战的教训。英国与德国在一战前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但还是发生了战争。中日两国今天的处境有相似之处(所以要更加警醒)。”
对此,中国的反应是,安倍的比喻莫名其妙。
那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为何要将中日关系比喻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德关系呢?
在世界范围内,人们对整个二战史的记忆,明显对日本不利。日本如果借二战来论述钓鱼岛问题和首相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顶多会在日本国内获得一些掌声,在世界范围内只能得到嘘声一片。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日本的角色就相对光明一些。
日本首相安倍将中日关系比喻成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德关系,目的是为了挽回日本与中国论战的颓势。
在安倍的想象中,中国有点像一战时期的德国,日本有点像一战时期的英国,将日本与英国联系起来,有利于博得全世界说英语的族群的好感。安倍此论的依据,就是中国和德国一样,都是大陆国家,日本和英国一样,都是岛屿国家。
将中日关系比喻成英德关系,安倍就转换了中日之间的定位,日本摇身一变,变成一战时期的英国,成为正义的一方;中国则被安倍塑造成一战时期穷兵黩武的德国,成为世界文明的威胁。
此外,安倍引用这段历史,也是对目前中日两国的和平主义者施以当头棒喝。他的意思很明显:你们不要以为中日之间还在相互投资和交易,就认为中日之间不会擦枪走火,不会发生战争。
其实,安倍的这个比喻传播到受众耳朵里后,并不一定会产生他所预期的结果。因为受众不是录音机,当受众接受到安倍试图传播的信息以后,会加以消化和思考,思考的结果,不一定是安倍想要的。
比如,如果从地理方位来看,似乎中国更像一战时期的英国,日本更像一战时期的德国,为啥,中国在日本西方嘛。除此之外,人们也会发现,如今的日本,在资源和空间的短缺方面,更像一战时期的德国。
更重要的是,中国尽管拥有一段相对屈辱的历史,但到21世纪,中国已经是正常意义上的,有独立主权和强大军事力量的大国,还是联合国五常,单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中国已经初步实现百年前中国人所做过的强国梦,当然,微观尤其是个人层面,还需要努力。
日本呢?
安倍晋三的多次讲演,传递出日本人心中的可怕的屈辱感。这一点很像一战时期的德国,那时的德国,太想挑战英国强权了。在安倍晋三等人的心目中,日本竟然还不是一个“正常国家”,这种屈辱感,得有多强烈?
有这种强烈的屈辱感,安倍晋三的演讲,就很难传递出能够让世界放心和谅解的信号,这也是美国人开始要求日本首相不得参拜靖国神社的原因,除了美国,全世界都应该警惕一个充满了假想的屈辱感的日本。
二〇一四年一月二十六日于浙江宁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