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感动瞬间社会/纪实 |
人民大学,乃是教育界的红色豪门。
文学院乃是一处阳春白雪的院落。余虹乃是四处被大学挖角的文艺理论家。余虹曾经深受大师石璞的言传身教,而且在生前,专门写了一篇祝贺石璞百岁寿辰的文章——《一个人的百年》。
这样一个文艺理论界的宠儿,在07年的寒冬,竟然选择自家的小区楼顶,用苏大胡子怀念中秋时的浪漫的词句里的方式——
乘风归去。
舆论为之哗然。
学术界震惊。
百岁石璞白发人送黑发人,沧然泪下,写下深情的纪念文字:“七月寿辞温暖还在,八月华意睿智犹存。顷刻间师生阴阳两隔,哭无泪,痛看老天无情!你走了,却永远在我心里。”
余虹自杀以后,其博客浏览量大涨,短期内涨到4万多,他的最后一片祝贺性的博文《一个人的百年》,探讨了大师石璞教授无论风风雨雨,饱受多年沉浮,仍然高雅的活着的原因。
余虹缘何自杀?
经济问题?余虹一方面是人大博导,一方面作为引进专家,先后数次跳槽,博导的身价向来是越跳越高,有房有车,而且,儿子已经在美国读书,应该没有什么牵挂。
生活问题?余虹经历几次婚姻,如今处于单身。不过,对于文人气质浓厚的学者,对于一个浪漫气质浓厚的文艺理论家,这种应该不至于对其产生致命影响。
健康问题?生前好友说他长期受胃病折磨,这一点应该不至于。胃病乃是常见病,很多人受其折磨。
阅历问题?有人说余虹长期从学校到学校,生活经历比较单纯,前妻也在广州一所大学教书,使得其很难抗拒某些压力。其实,余虹的早期经历绝非常人所能经受到的。余虹属于70年末恢复高考的受益者之一。在恢复高考之前,余虹由于出身问题,成份比较高,人生根本没有任何转变的希望。此种经历肯定锻炼了其抗压能力。
心理问题?有人说他有抑郁症。这一点未经证实,不好作为佐证。
哲学问题?余虹生前被同学好友称之为“余德格尔”。余虹是一个哲学气质很浓厚的文艺理论家,他经常把海德格尔等西方哲学大师的名字挂在嘴上,因此获得这样一种雅号。对一些哲学问题的迷惘导致其“惊险一跃”?很玄。
作风问题?这一点是某些人最下作的揣测。在关于这个问题讨论的BBS上,看到一些匿名的以内行人自居的网友,说余虹喜爱美女,感情生活比较复杂。这一点比较下作,可以完全否定。因为如果余虹是那种信奉“风流而不下流”哲学的无耻文人,把离婚当解脱,那么,他绝对不会选择自杀。
余虹的遗书,安排得有条有理,把自己的藏书捐给文学院,称自己在人大的几年是最有意义的几年,说明余虹选择乘风归去前是很冷静的。
那么,余虹教授为什么选择自杀?是他懦弱吗?不是。从他《一个人的百年》中的文字来看,他的自杀来源于他的精神困境。
这种精神困境属于全世界所有的知识分子。
眼下,知识分子的处境在物质上越来越好,在精神上却无法抬起高傲的头颅。
体制内的知识分子饱受官僚压制,体制外的知识分子饱受商人剥削。
无论官僚还是商人,都要求知识分子批量生产产品。甚至在网络上开博客,也受到流量的影响。体制认为你论文发得越多水平越高,商人认为你稿费拿得越多水平越高,网络认为你文章流量越大水平越高。
于是,已经参透生死的余虹,选择了“乘风归去”。
余虹的同事,张鸣教授纪念余虹,写道:“不知道,余虹去的地方,是不是像中国传说中的,有专横跋扈的阎王,有为虎作伥的判官,有蝇营狗苟的群鬼?不会,这些鬼蜮东西,已经搬到了人间。余虹去的地方,应该是西方的天堂,那里,只有上帝和天使。”
张鸣的愿望是好的,可惜,似乎上帝不喜欢自杀的人来投奔。余虹高傲的灵魂,在生前是孤独的,在死后,也应该是孤独的,他去的地方,应该是一个隐居的地方吧?愿他前路平安幸福。
Tuesday, December 11, 2007于FJAU
前一篇:周老虎事件与UFO传说
后一篇:冯仑:未婚女青年推动房价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