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 |
虎落平阳遭犬欺。龙困浅滩遭鱼戏。
激情燃烧的岁月,龙子龙孙溥仪威风扫地,被改造成普通劳动者,身份地位巨大的落差使得这位末代皇帝百感交集。
溥仪沦落草莽,历尽了世情冷暖,从一个前呼后拥的皇帝,变成一个被劳动大众改造训斥的劳动者,甚至长期在抚顺战犯管理所服刑。
改造期间,溥仪被劳动人民的朴素文化感动,口述了其前半生的经历,由弟弟溥杰记录整理成一份悔罪材料。
有关部门阅读以后,觉得可以作为典型,便由李文达加以修改整理,结合当时一些著名文人的修改,便形成了《我的前半生》这一奇书。
这本书的商业价值无限巨大。
这本书的卖点在于溥仪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巨大的人生落差。
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皇帝生活窥探的欲望,又能够满足人们俯视昔日皇帝的快感,而且古今中外被处死和被迫流亡的皇帝多得是,被劳动人民成功改造的皇帝古往今来只有溥仪一个。
溥仪这个末代皇帝,晚景实在凄凉,竟然没有子女。
谁也无法像电视里皇帝痴心妄想的那样活500年,岁月面前人人平等。在掌管时间的上帝面前,皇帝也没有任何特权,于是,溥仪死了,李淑贤享受了著作权所产生的收益。再后来,李淑贤死了。
今年,秃鹫一样的群众出版社竟然出面,提请法院判决《我的前半生》为无主财产,要求收归国家所有。
这是赤裸裸的掠夺。
而且还是以国家的名义。
秃鹫一样的群众出版社会这么高尚么?他们的目的很明确,一旦《我的前半生》收归国家所有,他们继续出版新版本的《我的前半生》的时候,就如同出版《西游记》等四大文学名著一样不用再支付稿酬和版税了。
这种做法是有害的。
害处在于:
1、直接违反物权法。《我的前半生》知识产权是明确的,属于100%的私有财产。在爱新觉罗胞弟溥任仍然存在的今天,宣布收归国有,将打击人们创作创业的信心。
2、不利于刺激消费,发展经济。群众出版社把稿费和版税节省下来以后,这笔费用就失去在民间流通的机会。本来,稿费和版税的受益人可以借此消费拉动经济,出版社这样一搞,经济增长就少了一份动力!
3、名义上收归国有,实质上只有群众出版社得到好处。表面上看,国家会得到出版收益的税金,群众会得到成本低廉的图书。实际上,出版社享受到种种国家补贴,群众所花费的图书价格照样偏高。
申请溥仪的《我的前半生》为无主财产是群众出版社的自由,但是,不要以国家的名义。
欢迎继续阅读个性趣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一篇:去韩寒家,不看韩寒
后一篇:去地府阎罗殿当陪审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