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瓶储满期待的凤梨罐头
文/七犀鸟
一对男女,女的喜欢吃凤梨罐头;一次赌气,分手了,这是爱情生活中常有的事情,谁都不和谁联系,所谓冷战。
男的不能忘情,发现女的没有和他联系,便从4月1号起,开始购买5月1号,也就是男的生日那天到期的凤梨罐头,一天,两天,三天,连超市的年轻伙计也认识了他—一个专门收集5月1号到期的风梨罐头的男人。
充满期待的日子,好比年纪大的人登泰山,慢得让人难以忍受,家里的凤梨罐头不断的增加。
终于,4月30号到了,女的仍然没有消息,晚上,一个人呆在家里,身边只有一条忠实的大狗,男的面对那三十瓶储满期待的凤梨,开始一瓶瓶打开,一片一片的放在嘴里品尝,一边自言自语,从什么时候开始,所有的东西上都有一个日期,到了一定的时间,东西就会过期。
罐头吃完了,来到一个酒吧喝酒,吃了那么多的凤梨(网友窗外青山跑来说风梨不是梨,是菠萝,性子与梨刚好相反,热情如火,加上罐头又过期了),喝了那么多的酒,自然腹中翻江倒海,吐了一地。
林语堂说中国人善于用感情思考,感情受到伤害时不是脑袋痛,而是腹痛,所以,受伤的人往往选择喝酒,去安慰受伤而痛楚的肚子,喝到头晕,喝道酣然,喝到肚痛,喝到呕吐——
似乎,肚子空了,情感世界中的%#*@&%^……也可以清零。
王家卫导过的电影真的不错,连租蝶的女老板都向我推荐老片——《重庆森林》,我经不住热情的熏染,加上也是闻名久矣,就看了,却看的俺痴痴复痴痴,对这一段“愚笨的传呼机时代”的爱情肥皂竟然心中大动。
过去,爱过你,是真的。
现在,不爱你了,也是真的。
为什么,难道像所有市场经济社会的商品一样,过了上面注明的有效日期,就应该进入情感世界的垃圾箱吗?难道现代社会选择的多元和自由,像无数的甜食甜点惯坏人的胃口一样,也惯坏了人们的持久专一的能力?
这是一个经济学无法进入的领域,经济学在很多领域的自负,往往就象古龙的一句名言,自以为了解女人,呵呵。
一位对东方文化很有研究的教授把中国的儒家文化比作一件华美的衣服,刚开始的时候,挺,净,美,飘,实,很多人争着穿,穿了一代又一代,终于,开始爬动鲜活的虱子,开始出现了洞洞,开始有人缝缝补补,最后的衣服,变成了不合时宜的百衲衣,新的哲学开始诞生。
经济学是不是这样一件衣服,不敢说,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曾经痴迷经济学的我,开始怀疑他在处理实际问题上的全能,开始理解社会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开始学会天真的问:
这是一个纯粹的经济学问题吗?
原来还以为是进步,读了林语堂的中国人,才知道自己是复古,传统的中国人就善于综合,短于分析,比如,一个现实问题,经济学家认为是经济问题,社会学家认为是社会问题,政治学家认为是政治问题,一个中国人来了,笑着说:
你们都对,但是都不全对,这既是经济问题,又是社会问题,又是政治问题,简单的辩证法就代替了思考。
象这个故事中的年轻人,本来都已经身心疲惫了,却又折磨自己的身体;本来女朋友已经离她而去了,他仍然坚持买凤梨罐头;本来知道过期的罐头质量有问题,可还是去买反复的买;这怎么用经济学的成本收益理论去解析?
可是执著的经济学人不断的扩大着成本受益的内涵,不断地在缝补经济学这件破衣服,成本,从原来的金钱意义扩展到心理意义,收益,从原来的物质收益,扩展到情感收益,呵呵。
爱情就象投火的飞娥,旁观的经济学家是无法用理智,用种种数学工具,用种种理论去分析的,经济学可以进入婚姻,然而,在情感领域,STOP!
凤梨罐头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演期大概是一万年,只要有生物,只要有人,永无休止,不断重复,坐在飞机上的哲学家看得很无聊,站在情感海岸上的不沾海水不知痛的经济学家准备手术刀,而众生,则在不断的狂欢中痛苦,痛苦中狂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