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节北京聚会,气氛甚好。合影照上了校友录。珠海的猴哥说两年后请我们珠海相聚,实在期待呀。前些年经常做梦回到大学宿舍的床铺上,哈哈
想想当年,乔家大院,孔二小姐的闺房,晋祠,双塔,迎泽大街,五一广场,重阳宫,双塔?下面引用一段旧文:
那时,在一片古老的土地上,也是一座古老的城市。闲的时候,骑车蜿蜒地爬上东山,站在东山之颠,望着脚下那个,那个挺立的双塔背后被一层蓝蓝的煤烟笼罩着的城市,当西山后边的阳光缓缓地隐去,当那天没有一丝风时,支起耳朵,你会隐隐听到一种呼啸,一种呼和,一种肃然,一种隐隐的杀气。
这个城市蜗居在一个盆地里面,四面都是山,颇有点冬暖夏凉的意思,据说,过去的许多革命老干部,退休后都愿意到这里养老。由于靠近京城,许多市民以会讲普通话为荣,一到冬天,许多人就将自己用军大衣包裹起来,灰蒙蒙的天气中,大街上到处是绿色的军大衣,就象一所巨大的兵营。
一条著名的河自南向北地穿过了这个城市,将它一分为二,这条河的历史渊源很深,许多古代诗人从这条河中获得了灵感,比如,杜牧,这个柔弱的唐代诗人曾经满腹惆怅地乘一页小船顺河南下,大概是一个美丽的女子抛弃了他。这条河有一个美丽的,辉煌的,妖娆的甚至可以说是浪漫的过去,然而,今天,在工业化的摧残之下,她凋零了,枯萎了,面黄肌瘦了,人老珠黄了,本已苍老的脸颊,又终日流淌着一些黑色的液体,可惜不是王羲之挥洒过的水墨,只是从她那依然宽阔的河床以及两岸的风景,还可让人想象一下她过去的迷人的风韵。
当时,一走进这个城市,就不由自主地想起李靖与红拂女,想起豪气干云的虬髯客,自然,还有小的时候津津乐道的单雄信单二爷,以及那帮《隋唐演义》里的诸多英雄好汉。就不由自主地血脉喷张,想大碗吃酒,大块吃肉,想人事不醒的睡在大街上。不过,以后的几年下来,却生活得细致,婉约,最后还有一点失落与惆怅。
我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感觉,是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前十八年所确立的方向感一下子失灵,到处都是笔直宽阔的马路,到处都是四四方方的楼房,到处都是光怪陆离的染缸,分不清东南西北,像一个迷失的鸟,做噩梦的狗,成天在军训教官的训斥下和一帮同学做操。我在几乎所有的姿势上都遇到了麻烦,教官见了我几乎全都头皮发麻,最后汇演的时候没办法,只好请假,算是躲过了一场大劫,不然的话,当时我肯定成为卓别林一样的动作笑星了。请假的理由,已失去记忆,好像是水土不服。
北京聚会,聊聊军训时代的笑料,呵呵,笑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