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程光炜:序向天笑诗集《内心的光亮》

(2006-05-01 08:36:11)
标签:

诗歌评论

向天笑

程光炜

内心的光亮

车站

分类: 向天笑评论选(自评与他评)

一个人的车站


——序向天笑诗集《内心的光亮》


程光炜

 

    几乎是二十年前,我携全家老小从豫地移居鄂地,落脚在长江之滨的黄石。我青春期的最后岁月,是在那里度过的,与此同时,我也开始了生命历程的一次重要转折。不知有多少次,我在江边乘船北上武汉,或顺流而下九江、南京。对于生长在北方的我,这的确是一种相当独特的经历。
    我在黄石六年,结识了一些朋友,向天笑即是其中的一位。记得初见他时,他在一家商场供职。总是西服革履的摸样,头发梳得尤其齐整。这次在北京见他,除眼角略微多了一点皱纹,其它方面依然如故。他爱诗,并写诗,大概已有一二十年了罢。最近读到他的诗稿,发现浪漫主义和乡村主义的东西少了,现代的东西却明显多了起来,我想,这也许是九十年代的诗歌风气所致。他似乎也不再依赖于表面的抒情,而是以冷静的眼光打量周围的一切,从“中医院的药房”、“女人与狗”、“小城”到“楼下”,总之,凡是生活中琐碎的事物都能够入诗,变成他笔下的题材,这与我对他过去诗作的印象的确不能同日而语。

在医院的大门外,碧蓝的天空下
只有她的影子泛着海蓝色的光芒
这一切,不过是她脱下的一件衣裳
——《中医院的药房》

    从医院平静的一个角落——药房,他窥视了人在死亡线上挣扎的一幕,与此同时,一个叫娟娟的女孩却在这惊心动魄的人生戏剧中,泰然自若的每天拿药、收条。人世间的大悲大喜,已经不能再给她任何的触动,一切都像“她脱下的一件衣裳”简单和日常化。

一只狗,一只走狗,在走的狗
一只跟随在女人屁股后面的狗
人模人样地在花园里散步
——《女人与狗》

    作者选取一个日常生活中极普通的场景,然后像摄像机一样非常客观地展示其中的活动。作品并没有强调什么,也没有把主题的所指强加给读者,而是让“生活”自己呈现自己。然而,就在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发现了生活中非常真实、不加任何修饰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我们自己也不觉成为其中的一个角色。
    最近几年,九十年代诗歌对沉重历史情绪的传达,已被日常化的生活经验所取代。这种经验之所以被诗化,不是由于它受到某种主观愿望的驱使,和什么意图的暗示,而是语言自我呈现的结果。在这种诗篇中,激动人心的东西被稀释了,语言以它的平静和深入,成为结构作品的主要因素。说老实话,我对这种诗歌局面是略感不安的。不过,我也知道,它也许传达的正是目前社会的心理情绪,和许多人真实的生存状态。但这种写作状态,让我想起了“一个人的车站”这个词组。为什么呢?读这样的诗,你会感到大千世界就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莫名其妙地站在这个车站上。等待和出发,都不再是理由,它没有起点也没有未来。

起点也就是终点
一个人在城里漫无目的
就像正午的大街,空空荡荡
一个人的车站就是一个广场
我是坐在车箱里
还是坐在广场上
连我自己也弄不明白
——《一个人的车站》

    这首诗,某种程度上也道出了我们在今天的感受。的确,我们已经不能像过去那样准确地把握属于自己的事物了,一切过去熟悉的东西在匿名,而一切不熟悉的东西却偏偏不断地涌来。
    向天笑的诗确实变了,他看取生活的视角已明显不同于过去。我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不过,我还是庆幸他的这种变化。因为,直至今天他还有如此好的诗的感觉,有自觉的语言意识,和处理相关题材的个人能力。我也明白,黄石是我生活中已经掀过去的一页,我恐怕再也回不到那种感觉中去了。但我高兴能够在世纪初读到向天笑的诗,他让我读到了我似乎已淡忘了那些个东西。

 

               2003·12·15北京志新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