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下来一夜的雨。我睡得很好,只在半夜醒来一次,虽然还是感觉肚子不太舒服,但已经恢复了很多。早上,我们又买了半斤青菜,自己煮了点菜泡饭吃。
七点半出发的时候,天还下着小雨。我因为冲锋衣留给了暗夜,只好穿上软壳抓绒衣,虽然也能防一点水,但时间一长就不行。幸好清风还有雨披,拿出来给我用,穿雨披虽然闷一些,总好过淋雨了。一路上烟雨朦胧,看不到什么风景,我们也就只管埋头走路了。
刚走出不久,向导用手指指前方,我看到前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岩羚羊在悠闲地吃草,有几只,甚至已经爬到我们前面很陡的岩石上。岩羚羊是尼泊尔国家保护动物,这种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亚种羚羊是高度濒危动物。我们上来的时候没有看到这群岩羊,今天可能比较早吧。它们在路边安静地吃草,碰到路人也没有惊慌失措地逃跑,我想要是在国内,它们恐怕早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食了,因为有些人看到野生动物心里只有两个念头:红烧还是清炖。没有需求,也就没有谋杀。
还有一只鸟,像画眉一般漂亮,在尼泊尔,看到最多的就是乌鸦了,很少见到这么漂亮的鸟。有一阵一直跟着我走,在我前面跳来跳去,我偷偷拿出相机,刚想拍,它却噗哧一下飞走了,莫非这鸟也通人性?
进入Kosi河谷以后,路就比较狭窄,但却便于观察路上形形色色的人。一路上以欧美人居多,有些年纪还比较大,我甚至还看到几个六七十岁的老人,满脸的褶皱和老人斑,也在颤巍巍向上走,令人肃然起敬。西方人的观念跟我们不同,他们是慢慢走、慢慢看,真正的把徒步当作一种休闲方式。偶尔也有几个亚洲面孔,主要集中在中、日、韩三国。日、韩两国人跟中国人无论是从面孔、衣着、举止上来看,都是比较容易分辩的。一般来说,中国人跟他们在路上遇到,互相对视一眼,大家心知肚明,很少打招呼。路上遇到的中国人不多,相互却也不怎么打招呼,这就是个很奇怪的现象。我在路上碰到一对父女(可能是),女生走在前面,碰见我的时候,眼睛一翻,就走过去了。我看他们像是中国人,就试着对后面的长者用中文说“你好”,那人果然用中文回应了“你好”。所以我猜想国人在路上碰到亚洲脸孔的时候,可能先会在心里忖度一下对方是不是中国人,就在这么一犹豫的当下,脚步却不停歇,大家就这么走过去了。
后来,又在路上遇到了一个上海mm,她计划走到路线跟我们相同,就停下来聊了一会。她开始是一个人走,连背夫都没请,后来在路上结识了一个外国小伙子,两人就结伴一起走。咨询了我们一些山上的情况以后,两个人又信心满满地前进了,祝他们一路顺利吧。
中餐我们还是在Phunki
Tenga吃,因为路上也没其他地方可以吃饭。我要了一盘蔬菜土豆,路上除了土豆还是土豆,而且又是放了咖喱粉的,我一看就反胃,只得勉强吃了点。
跟27号上山的时候相反,下午需要爬一个400米的大坡,非常吃力。一直到下午三点半,我们才走到南池,算算时间,又走了7个多小时。给我们的感觉是,上山也没这么累,大家真是走的乏力了。
在客栈安顿下来后,大家就到饭厅里休息聊天。在我们左边靠收银台,坐着两个日本mm,桌上放着花花绿绿的糖果,自顾自闲聊着。看神态,应该是刚刚才上山的。右边靠大门一侧,堆放着几只登山包,我们刚进去的时候,并没有人。后来不知什么时候,旁边坐上去了一个女生,一顶宽沿帽把自己的脸蒙个严严实实,就这么靠着墙一声不响地坐着。一直到我们晚上点餐的时候,我看到门口进来了教官和一个背夫,两个人一左一右,把那女孩子架出了饭厅。我当时相当震惊,因为教官也是我网上结识的驴友,他们两男两女,四个人结伴同行,虽然不跟我们这伙人一起走,但成都一起坐的CA407到的加都,加都到lukal跟我也是同一架小飞机过来的。刚才架出去的mm难道是……。
一会儿,教官他们几个都下来吃饭。Coco见我们也在,有些意外,就坐过来跟我们聊天。Coco是上海人,教官来自东北,那一缕轻烟是广东人,还有一个斯文的男生我不知道名字。就是这么天南海北的四个人,却一起相约来走EBC。他们只在尼泊尔逗留12天,所以行程安排的非常紧,一路马不停蹄,绕过Chhukung,10月1号就赶到了Gorakshep。他们运气不错,早了一天,没有赶上风雪。到了EBC,也去了海拔5550米的Kala
Patter看珠峰日出。
Coco比较健谈,她给我们讲述了他们在Gorakshep的一些情况:“去珠峰南坡大本营还要走3个多小时,到了EBC实际就看到一块小木牌,是荷兰人立的,上面写着‘Everest
Base Camp’,因为就在珠峰脚下,所以甚至连珠峰也看不到。在Kala
Patter,我们看到太阳从珠峰等群山后面露出来,因为是逆光,所以看不到日照金顶,只看到珠峰的剪影,但依然很震撼,旁边的老外都在高声尖叫。在Kala
Patter应该是看日落最好,可惜我们没时间了”。
“我们四个人昨天直接从Gorakshep下撤至Pangboche,比你们更加疯狂。你们住在村头我们住在村尾,所以昨天我们在Pangboche没有碰上。今天又跟你们一样,走了7个多小时,体力都透支了。刚才教官他们搀扶到房间去的,就是一缕轻烟,她走到南池客栈的时候,已经是累趴下了。正好又遇上了生理周期,所以刚才她在客栈里虚弱的几乎都迈不开脚步了”。
“在Kala
Patter,我们四个曾经讨论了为什么来EBC这个问题。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想,对我来说,我就是想来看看珠峰南坡,没有其他的想法”。
听着Coco的讲述,看着她略显浮肿的脸颊,我们几个人面面相觑,低头不语。是啊,我们又是为什么来EBC呢?我们每个人面色苍白,眼皮浮肿,一副疲惫不堪的模样,在下撤的时候,恨不得马上离开这条线路。这几天我在路上就曾不止一次地想,如果给我一张机票,我立刻就回家,连一分钟都不想多待。可是,我又是为什么来EBC呢?当初是什么吸引我来,一路上是什么在支撑着我,现在又是为什么急急要逃离它?
我们为什么来EBC。这句话像一把锥子,扎进我心里。我想每个人心中都会有自己的答案吧,也许,它根本就没有答案。
今天是中秋节。南池已经可以收到手机信号,除了我那只不争气的iphone。我借了清风的手记,给家里发了一条短信报了平安,明天,还有7、8个小时的行程,就可以走出这大山了。
满目青翠的Kosi河谷。

尼泊尔国家保护动物岩羚羊。
这个地方植被丰富,应该非常适合它们生存。最重要是这里没有人捕杀它们。



可能是某个动物保护组织在路边设的宣传标牌吧。保护麋鹿?还是保护羚羊?



中午12点,我们离开Tengboche,走出村口,远远看到对面山坡上有一幢红房子,比较注目。

两个半小时之后,我们从这幢红房子的侧下方经过。

又经过了一个小时,红房子已经远远在我们身后了。蓝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Tengboche。我们已经从
Kosi河谷的那一边翻到了这一边。

又看到了近在咫尺的Ama Dablam峰。

快到南池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