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没有睡好。南池的客栈跟我们一路上见到的那种小木屋不同,大多建到两层三层楼甚至更高。不过除了基础是石材以外,其余也都是木头搭建,内部用三合板分割的。一个人有点动静,整幢房子都震天响,吵的人不能睡觉。而且,昨天的房间密封性比较好,可能房间内氧气含量下降,睡觉的时候,感觉有些胸闷气短。今天晚上睡觉看来要开点窗户,毕竟,已经是海拔3400多米的高原了。
5点起床,就在客栈外,拍了几张雪山的照片。玫瑰也起来了,自我感觉好了很多,已经没有感冒症状了。大家决定今天还是继续往上走。
上午的路程非常的享受,山路起伏不大,而且一路有珠峰、洛子峰相伴。从南池出来后,转过几个山头,就又进入了Dudh Kosi河谷。Dudh
Kosi河是Thado
Kosi河的一条支流,是洛子峰周围雪山冰川融化汇聚而成的。我们顺着河谷一侧巨大的山体,基本上沿着山谷等高线,在山坳里绕过几个山体后,突然视野开阔,迎面出现了珠峰、洛子峰、Nuptse峰、Ama
dablam等雪山。海拔8501米的洛子峰竣朗挺拔,是世界第4高峰,它的北山脊和珠峰南坳相连;而Nuptse就像一幅巨大的屏风,挡在珠峰面前。早晨空气能见度非常好,雪山也没有云层、雾气的遮挡,在湛蓝的天空下显得非常漂亮非常壮观。路上各路人马都纷纷停下来拍照……。
而下午的路程,就比较艰难。需要先下降400米到达海拔3250米的Phunki
Tenga,然后再爬升600米。从海拔3600米的Sanasa看过去,Tengboche隐隐约约就在对面山梁上,看上去好像不远了。实际上,却是要翻过Dudh
Kosi河谷,从河谷西边的山体翻到河谷东边的山体去。也就是要走一个“V”字。这一路在林子里穿行、爬升,好像走不到头的样子,确实走的有些绝望。两边都是挂满松萝的松树林以及大树杜鹃林,一路的环境保护的很好。
路上我看到一个老人,尼泊尔老人,一个人,背着一只双肩包。左手拿着一只收音机,右手夹着一件羽绒服,一步步向上挪动,艰难而又坚决地爬升着。我被这位老人吸引,在他后面跟了一会。心想,他为什么要来爬山呢?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我紧走几步,赶到他前面,在前面一处转弯的地方掏出相机,准备拍一组照片。不想左等右等却不见老人上来,飞飞在前面提醒我说,那老人早已经从我身后一条小道绕过去了。
我在一块大石头上呆呆地坐了一会,脑子里依然萦绕着那个问题。我知道,这个问题其实也是问我自己的。我又是为什么要老大远飞过来爬山?征服感?又或许是像有些人说的自我实现或者自我救赎?不,不是的!人永远不可能征服大自然。我一直对大自然抱有敬畏,深深的敬畏。
那么,我为什么要来?我又得到了什么?
每一次登山,在途中精疲力竭的时候我总会想,这是最后一次了。但回来后,就会忘了自己当时所想所说,又会去准备下一次。每一次都会在新的诱惑面前忘掉过程的艰辛。那么,是为了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一点。为了不走寻常路,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还有,是成就感?为了某种荣誉甚至是一点点的虚荣?也许,在短期内会有一些。但当这些东西被时间打磨之后,它又可以持续多久?也许是为了全新的人生体验?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山,是的,登山带给我们的体验将贯穿于我的一生,另一种人生。
又或许,是骨子里流淌着的不安分的血液?林语堂说,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也许是,也许不是。我知道,这一切的答案,我自己并不能明确而清晰地表达出来。也许,只有马诺里的名言最能够体现登山者复杂的心情。“为什么要登山?因为山在那里”。
下午1点45分,我和安安飞飞两个提前走到Tengboche的时候,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座颇有气势的寺庙。我早就在LP以及各种攻略上了解过了,知道这座寺庙非常有名,是尼泊尔最大的喇嘛庙,也是Kumbu地区最活跃的寺庙。在林子里钻了三个小时,一下子豁然开朗,感觉相当享受。由于清风他们几个还在后面,我一屁股坐在寺院门口的石头上等他们,都不愿意起来了。
Tengboche是个非常小的村子,在一处地势相对比较平坦的山坳里,零星分布着几所客栈,虽然简陋,却修的各具特色,有的把屋顶漆成红色有的漆成蓝色,非常的漂亮。空气清新通透,四周雪山环绕,一缕缕的云絮,飘在雪山上,感觉就像是人间仙境,我很喜欢这个地方。
我们的背夫出了点问题。可能是双方在沟通上出现了一些障碍。我们的背夫要求涨价,而且是从每天500Rs涨到1200Rs,并以集体退出相威胁。而我们由于先前过于信任他们,而没有在程序上做到位,现在对于他们的集体退出竟然没有任何的约束手段。在EBC这条线路上,有一件事情是约定俗成的。就是游客的住宿什么的都是有背夫安排的,而背夫大多有自己相熟的客栈。客栈会免费提供背夫们食宿,或许还有回扣吧。而今天由于Dawos他们提前帮我们订好了客栈,价格便宜,可能让他们有些不快。现在想想,我们确实也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没有考虑到背夫们处境和感受。但有问题可以沟通啊,无论如何,坐地起价是我们绝对不能接受的。协商无果,最后6个背夫集体退出了。
晚餐是一份金枪鱼三明治,250Rs。竟然还有金枪鱼三明治,味道竟然还不错。

清晨,阳光照在Kongde峰主峰上:

路边的民居。
早晨,这里的人都会在室内点上一支香,以驱逐沉积了一夜的污浊的空气:

Namche北侧雪峰全景。从左到右依次是挡在珠峰前面的的Nuptse和只露出山尖的珠峰,洛子峰,最右边是Ama
dablam。

出南池不久,这个地方是一个很重要的岔口。在这里可以直接上海拔4790的Gokyo,但高反会很厉害。也可以走海拔3900米Thamserku,回程时从Gokyo走。路标上清晰地标明,去Thamserku需要2个小时。而实际上我们走了3个小时。

在路上:




Thamserkue就在对面山梁上,隐隐约约露着几幢房子的屋顶,看上去好像不远了:

回望Dudh Kosi河谷:


到达Dudh Kosi河谷的谷底了。接下来就需要钻进林子里连续爬升600米了:

海拔3250米的Phunki
Tenga,在这里吃中餐。我点了面条和罗宋汤,面条里有咖喱,罗宋汤里也放了咖喱,但吃不惯也得吃啊:

这一路,只有在Phunki
Tenga一个点可以吃饭,各路人马都必须在这里补充能量,老外看上去就比较休闲,晒太阳呢:


Tengboche到了。村口竖着这块牌子,表明附近有这些野生动物:

Tengboche的山门,里面照例有两排经轮:

下午,客栈整洁的饭厅里空空如也,仿佛在暗示着某种征兆:

傍晚前后,这里渐渐热闹起来。扑克真是一项大众化的游戏,我们在双扣,老外们在打升级:

落日前,诡异的云层和光线笼罩了洛子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