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这世上有一条公路,它有着绝美的风光,但同时,它又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险峻的道路之一,那么答案几乎只有一个,那就是川藏公路。这条全程2100多公里的公路,海拔落差近四千米,横跨了中国三大地理阶梯。它迂回穿梭于高山巨壑和冰川湖泽之间,穿越无数险峻地段,沿途风景可谓千变万化,集大气粗旷奇幻秀美于一身,是让许多人想走却又望而生畏的公路。
曾经看到过一张航拍照片,川藏公路像一条细线,缠绕在青藏高原硕大无比的山体上,相当震撼。
说到风光,全在于山水之间。有山无水,显得单调,有水无山,难免小气。其实路何尝不是如此。川藏公路的美,我以为在于磅礴大气中蕴藏着秀美的一面,甚不亲身经历,是感受不到的。我们这一路,五天四夜,从拉萨-八一镇-然乌-波密-八一镇-拉萨,海拔落差两千多米,几乎就是走了半条川藏公路。先后翻越海拔5013米的米拉山口和海拔4700米的色季拉山口,经过风格迥异的拉萨河、尼洋河、帕隆藏布江和然乌湖。出没于这些多姿多彩,磅礴绚丽高山大河之间,川藏公路于是在峻峭大气中平添出许多的风情来。的确是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出拉萨不远,沿着拉萨河,就在路边,有几个小湖泊(或许就是拉萨河的一部分?),非常的漂亮,个人认为,景色要远远胜过一些知名的景点。原生态,没有一点人工雕琢的痕迹。我们走过的时候,天色尚早,一层雾像薄纱似的罩着,对岸的山一层一层的淡开去,又一层一层的倒映在水面上,靠近湖边的树叶已经金黄了,远一点的却还是绿色,树林里还隐约露出红色的屋顶,非常的诗情画意。
从米拉山口到色季拉山口,周边巨大的裸露的山体上绿色逐渐多了起来,尼洋河一直伴随在路旁边,景色自然渐渐丰富生动起来。在色季拉山口,当地设立了观景台,一眼望下去,脚下一整片层层叠叠的云杉林在云层中错落有致时隐时现,这就是著名的鲁朗林海景观,我以为,称之为鲁朗云海也十分合适。在云层更深处,可以看到草甸上的村庄,依青山,绿水环绕,工布一带的藏居很有特点,白墙,黑瓦,坡顶,跟江南的民居有几分相似,但构造却简洁许多,大多单宅独立,并排开几扇窗,似乎是随意地散落在田间……。我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香格里拉了吧?
在鲁朗林海,如果运气好,还可以看到著名的南迦巴瓦峰,她去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十座山峰之首。不过终年云遮雾锁,一般极少露面,据说只有在每年4月份,才偶尔会有几天露出她的真面目。我站在观景台上,努力朝着南迦巴瓦的方向张望,除了云还是云,一点山峰的痕迹都看不到。在鲁朗林海观景台,会有一些工布藏胞穿着拿着民族服饰出租,当然都非常的友好,你不租也绝不会缠着你。工布藏族的服饰也很有特点,上装是一种用黑色或棕色氆氇呢缝织的,无领无袖,下幅分作前后两面三刀摆,似裙齐膝。这种古色古香的服装是工布人所独有的。
一路上,一些停车点,有很多的藏民在向游客兜售本地的桃子,一元钱一小筐,很便宜。桃子很小,摘几个下来尝尝,酸酸的。其实,自己开车跑川藏线的,根本就用不着买,因为只要稍稍留心一下,路旁到处都是桃树,枝条上挂满了野桃子。想像一下,如果5、6月份走川藏线的话,那个时候,山上开满了高山杜鹃,路两旁盛开着粉红色的桃花,“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真的是繁花渐欲迷人眼了。
在川藏公路上,可以体验地理学、植物学上所谓的“垂直带谱”,虽说这是专业名词,但在川藏线上,到也不难理解,因为每天都在亲身体验这种由于海拔、气候变化带来的植被的变化。刚从米堆冰川下来,到了然乌湖畔,却仿佛来到了江南水乡,是所谓的“隔山不同天,一天有四季”。
公路沿途的一些小村庄非常值得一写。日多、嘎木、尼比、阿沛、须日、百巴等等等等,光听这些带着点神秘感的名称,就让人想入非非了。而波密以后,更有一些非常漂亮的小村庄,像龙亚、格尼、松宗、米美、瓦村,一直到然乌。这些被称为摄影师的天堂的村庄,远离城市的喧嚣,原汁原味,古朴自然。这里的藏民大多不会汉语,但都非常的友好。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整日与蓝天、草地、牛羊、青稞为伴,过着平静自然的生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