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为读书
(2013-11-11 10:36:01)
标签:
新教育阅读教育 |
分类: 集萃 |
2013年新教育国际论坛开幕式致辞
朱永新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
尊敬的各位新教育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从2011年的常州、2012年的宁波,到今天,“阅读的力量——2013年新教育国际高峰论坛”在美丽的天府之国成都举行,这是新教育的又一件盛事。本次论坛由新教育研究院主办,成都武侯教育局和新阅读研究所等承办,承办方为本次论坛做了精心的准备和艰苦的工作,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感谢!
每一次国际论坛会议地点、邀请嘉宾和主题的选择,但是煞费苦心的。本次盛会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召开?当然
今天,成都的教育也是西部的一颗明珠。荣获了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正在打造基于国际化的实验区。这里也是新教育的重镇,金堂县是新教育实验区的后起之秀,李镇西老师带领武侯区的新教育人做了许多积极的探索,李玉龙领衔的《读写月报新教育》杂志也在这里创办。
这次论坛我们特别邀请了来自欧洲的华德福团队、来自美国的核心知识研究团队和来自乌克兰苏霍姆林斯基研究团队与中国的新教育人对话交流,他们将在分论坛做主题演讲,追寻和探索阅读的力量,在这里我向他们表示真诚的感谢和由衷的期待。
华德福的团队和本杰明先生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他是中国华德福教育的播种人和中国第一所华德福学校——成都华德福学校的指导老师。彼得施密特(中文名:施玉山)是舞台导演和表演硕士,对阅读与戏剧教学颇有研究。克里斯托弗。韦彻特是教学法专家。华德福团队将为我们展示如何通过戏剧强化阅读技能等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的团队是我在去年的苏霍姆林斯基国际论坛上就约请的。在阅读教育方面,苏霍姆林斯基无疑是绕不过去的重要里程碑。他关于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和第二套教育大纲等论述,为阅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引领。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卡娅因为身体的原因未能够前来,肖甦老师帮助我们邀请到了乌克兰国家教育科学院教育理论与教育史学部教授布斯托维特,格里高利•彼得洛维奇博士、乌克兰顿涅茨克州郭尔罗夫卡市第85医科中学校长阿费茨卡娅,伊琳娜·阿纳托利耶夫娜女士、托茨卡娅,和乌克兰基辅州布罗瓦里市以苏霍姆林斯基命名命的“雅玲卡”幼儿园园长达吉亚娜•彼得罗夫娜女士,他们都是苏霍姆林斯基的研究者和实践者。
大会的演讲嘉宾,我们邀请了美国波士顿麻州大学教育领导学系系主任严文蕃教授,他是美国教育研究会国家数据库研究小组前主席,也是教育政策量化分析领域大型数据分析处理方面的著名专家。严教授是我的大学同学,所以,专门请来介绍美国阅读教育方面的情况。本来我们还邀请了著名哲学家周国平先生,他也安排了行程,但不久前在北京遭遇车祸,只好取消了这次演讲活动。
之所以选择阅读作为这次论坛的主题,是因为,阅读,一直是新教育的基石。“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这是新教育的基本观点。从2002年把“营造书香校园”作为六大行动之首,到2006年新教育研究中心的“毛虫与蝴蝶——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项目,从2010年新阅读研究所的诞生与中国人系列书目的研制,到2011年新父母研究所对阅读推广的全力以赴,新教育人在阅读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从未停过脚步。我们始终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则能够给种子以美好滋养,并唤醒所蕴藏的神奇。
新教育人都很喜欢斯蒂文森的那首诗《The lamp lighter》(点灯的人)。喜欢那个每天太阳落下后,就扛着梯子走来,把街灯点亮的李利。其实,我们在座的各位,正式点燃孩子们心中那盏灯的人。我们把一本本伟大的书带到孩子们的面前,使他们的世界变得明亮起来。
记得去年新教育国际论坛的开幕式上,我以《我们来寻找一盏灯》为题做了一个讲演,我们终于找到了那盏灯,那盏阅读之灯。今天,我们就是一场点灯人的聚会。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点亮更多盏灯,照亮我们的孩子,照亮我们的世界。
这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要感谢主办方和承办方的辛勤工作,同时要感谢所有参加论坛的朋友们,感谢所有新教育的同仁们,因为有你们的关心与支持,新教育才能走到今天,在以后的日子里,希望我们依然能够携手并进。
在现代化进程越来越造福人类,也越来越困扰着人类时,我们需要一种精神引领前行,因此就需要一股阅读的力量来支撑。中国古人有句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我们不远千万里,从世界各地汇聚,探讨读万卷书的智慧。相信这样的交流会让我们的梦想更加伟大,行动更加坚定,让我们为此共同努力!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