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眼睛借给我

标签:
欣赏爱心教育 |
分类: 杂感 |

2006年8月下旬的一天,我作为武侯实验中学的校长第一次在全校大会上讲话。我说了一句话:“我做校长,决不允许任何人在我面前打小报告!我希望老师们彼此多看对方的优点,互相学习。”
大半年后的 2007年6月5日,我在博客上发了一篇博文,后来我把这篇博文在全校教工大会上朗读——
上周的一天中午,我偶然经过三楼初一办公室门口,无意中从开着的门看进去,看到胡鉴老师、潘玉婷老师正坐在各自的办公桌前的椅子上睡着了。说“睡着了”是因为她们的头微微仰着,眼睛闭着。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睡”,因为她们的姿势分明是坐着。
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
也许她们本来不想睡,只是想在办公桌前再做点事,但实在太疲倦了,不知不觉便睡着了。也许她们的确是在睡午觉,但又放心不下学生,所以不去公寓睡觉而只是在办公桌前打个盹儿。
这就是我们的老师!
我后悔当时没有带相机,不然,我将拍下老师们最感人的镜头。现在,这样的镜头只能永远地留在我的心中。
不对,这样的镜头,我想已经久久地留在了她们的学生眼中和心中,留在了许多老师的眼中和心中。
而且我坚信,像胡老师、潘老师这样坐着睡觉的老师绝不只是个别的;那天只是因为我偶然经过她们办公室,所以看到了。还有我没有去过的办公室里面呢?一定也有不少老师这样睡觉。他们疲倦而劳累,但他们的肩膀却很坚强,肩负着对学生的责任;他们的内心也很坚强,支撑着一种可贵的信念!
我向这样的老师鞠躬!
又哪里只是坐着睡觉的老师才让我感动?
那天早晨吃饭,我看朱怀元老师一直挺着胸膛,但表情却很痛苦,原来他因打篮球而肋骨骨折了,本来应该卧床,但他惦记着学生,硬是挺着中国人的脊梁屹立在讲台上!
我们的郭继红老师,身体不太好,但校园里的她从来都精神抖擞。她教的班学生很差,但她从无怨言,作为教研组长,她还要操许多心,但她从来都一声不吭地坚持着,坚持着……
下午看到刘懿萱老师挺着大肚子吃力的走在校园里,我对她只说了一句:“多保重!”她笑笑。这么热的天,步履艰难,却仍然坚持上班。不止是她,何勤老师也是挺着肚子吃力地爬上一层又一层的楼,走进教室给学生上课……
我还知道,上学期杨垚老师扁桃化脓,依然坚持上课;上学期,唐燕上午输液,下午赶回学校……
我还知道,谢安琼老师的腿不好,但她每天都一瘸一拐地准时登上四楼五楼,走进教室……
每天早晨,当我开着车上班时,我就想,现在有多少老师正在挤公共汽车啊,有的老师还要转两三次车,于是他们不得不很早起床,有的老师孩子还很小。而晚自习结束后,公共汽车已经收班,而唐朝霞等老师还得打的回家。本来我早已经专门安排了人负责在晚自习结束后送唐老师回家,可只送了一次,唐老师却怎么也不愿让人送。
天气渐渐热了,中午更是烈日当空,可我们的杨翠容老师还利用中午的时间家访,去说服家长让孩子上学。为了节约时间不耽误下午上课,杨老师便打的家访。而在我们学校,像杨老师这样的班主任,实在是很多很多。
生活在这样的老师中间,时时都在感动;而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啊!
我曾经在大会上说,不鼓励老师带病上班,有病请假不扣钱,带病上班要扣钱。可是,面对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规定”我能忍心“说话算数”?强迫这些生病的老师不上班吧?可那么多班的课,又有谁去上呢?
写到这里,我的心情真是难受而又矛盾。
上面所谈到的我们老师的感人细节,只是我偶然看到和听到的,这些知道的事只是实际发生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还有更多的爱的细节——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对周围人的爱……我还不知道。
但我实在想知道更多的感人的老师和他们的事迹——虽然这所谓的“事迹”只是一个普通的场面或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遗憾的是我只有一双眼睛。所以,在这里,我诚恳地请求我们学校的老师们——
把你的眼睛借给我,帮我看看,在我们武侯实验中学,还有哪些人值得我们尊敬,还有哪些细节应该载入我们心灵?
请把你看到的充满爱心的故事告诉我,变成文字倾斜在键盘上让大家分享,让更多的人知道,在这物欲横流因而越来越多的人鄙视理想、放弃责任、追逐功利的时代,我们武侯实验中学的老师的确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第二天早晨,我去食堂吃饭路上,沈烈平老师就把我拦住,他很激动地说:“李校长,我要向你表扬黄静……”
我请他慢慢说,他给我说,昨天他班上有三个学生病了,他想送他们去医院但没有车不方便,后来黄静听说后二话没说,开上自己的车边把学生送到了医院,到了医院还帮着照料几个学生。“黄静太让我感动了!”沈烈平说。
我非常高兴:“好!我就喜欢老师们之间互相表扬,而不是在我面前诋毁其他老师。我给你布置一个任务,你把这件事写成一个帖子,在网上贴出去,今天完成!”
走进办公室,王国繁副校长对我说:“陈红老师病了!”
我紧张地问:“陈老师什么病?严重吗?”国繁说:“比较严重,反正暂时不能上课。”我又问:“那她课怎么办?还有班主任呢!”
国繁说:“她的课由王丹接替。”我想到王丹的身体也不好,便问:“王丹怎么说?”国繁回答:“王丹说,只要学校需要,我就上!”
我非常感动,但还是不放心:“那班主任呢?”国繁说:“由杨翠蓉老师担任,杨老师同样二话没说!”
……
从那以后,许多老师都给我“举报”其他老师的感人故事。就在这学期,还不断有老师给我说他们的感动——
唐燕老师告诉我:“国庆放假前,教育局要求学校所有宣传文字都要用英文翻译,那晚我组织了李青青、黄韵等六名英语老师加班加点翻译,陈红老师是住得最远的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需要照看孩子的,但她二话没说,一直跟我们加班到凌晨两点。”
许忠应老师告诉我:“队列素质操比赛前,我请熊德全老师帮我班训练,小熊真是全身心投入,花了许多休息时间帮学生练习。我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他加班加点的付出不是为了名,也没有任何的加班工资,所得的荣誉还是属于班级的而不是他的。明知没有任何名利,却还无怨无悔的付出,这不是了不起,又是什么?”
胡鉴老师告诉我:“李兰英老师担任我班的数学教学,我和我班的孩子们太幸运了!从李老师身上,我真的能够感受到她的那份‘超责任感’。我班孩子很喜欢数学,因为每个孩子都能在数学课堂上学到大量的知识,体会那份成就感。这与李老师每天的默默付出是分不开的。李老师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经常都是上午连着三节或四节课;而李老每天中午的11点45到13点20分都是固定的数学辅导时间,从周一到周五,从不间断,雷打不动。”
……
这些都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故事,有的也就是一些温馨的细节。但点点滴滴的这些感动,便构成了学校的真正的文化。
我现在不仅仅只有一双眼睛,所有老师的眼睛,都是我的“眼睛”。通过这些“眼睛”,我收获了太多太多的感动。于是,两年前我在《中国教师报》开辟了一个专栏,专门写老师们的故事,让全国的老师分享我的感动。每周一篇,到现在我已经写了八十多位老师了。
我经常对老师们说:“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最高境界是互相欣赏。”现在我们学校的老师互相欣赏彼此感动已经蔚然成风。因为老师们时不时向我温馨“举报”,所以我的感动与幸福便确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