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忆中的浪花朵朵

(2012-12-13 22:56:18)
标签:

往事

青春

校园

分类: 集萃

   这是我十二年前教毕业的学生李之的一篇文章。她是看我的《我的中学时代》(以前在博客发过的没看过的老师可以点击《我的中学时代》)之后有感而发写成。当年我出差,学生们送我去火车站,后来跟着火车追跑叫“李老师再见”,李之也在追逐火车的行列中。后来她随父母移民加拿大,但现在和我依然有联系。

记忆中的浪花朵朵
   2000年4月7日的成都火车站,我在车厢里,学生们在车窗外。前排右二那个高个女孩就是李之。

 

 

记忆中的浪花朵朵

                                       李之

李老师的《我的中学时代》,不少地方看得我乐坏了。

于是我不再迟疑,也跟着跳进了大渡河让我忍俊不禁,不禁想象起来当时的场面,因为李老师的描述太有画面感了。我脑海中出现的一群几十年前的少年,他们的中学时代无疑有那个年代的时代感,他们捣乱,上课对老师不敬,甚至摘掉老师的帽子扔了,但他们善良,热情,充满着朝气和对未来的希望。而这些,和年代无关,是我们每个人青春的印记。

让我感动的是李老师文中的各位老师们,他们中的绝大部分已经作古,但他们对李老师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李老师也何其幸运,能遇到这么多好老师,我想他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一定会无数次的感慨时光飞逝,感叹命运无常。我为李老师把几十年前的事情记得如此清晰而感动惊讶,也突然意识到,我的中学生涯已然离我也已有十年之久了,有过许许多多的老师,温和的,严厉的,幽默的,刻板的,喜欢的和不那么喜欢的,十年过去,那些快乐或尴尬的陈年轶事,就像浪花朵朵,在记忆的长河里跳动着,时不时的,仍能带给我温暖和微笑。

李老师是我初中的班主任,也是我刚踏进中学大门认识的第一位老师。他的特点很多,上课有趣轻松,当班主任更是很有自己的一套,现在回想起来,能让刚步入青春期的一帮小孩如此服他,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不过要说他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则是他非常的爱我们,这种爱是与生俱来毫无遮掩的。他真诚的为我们每一方面的进步感到高兴,更是真心的为我们的退步着急。

上中学之前,我的语文是非常差的,我也不喜欢语文。上李老师的课之前,我觉得这不过又是一位让我们不停的读课文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老师。可是我大错特错了,他真正让我爱上了语文,喜欢上了读书。我还记得全年级的四个班里,我们班是唯一一个语文课经常用来读世界名著的班,让别的班的同学羡慕不已。我们班的同学们按学号会每天由一名同学出一份名为《石室晨报》的小报,有趣的是我正是负责提醒各位同学,并每天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报上张贴报纸的人。小小年纪的我为此感到无比骄傲!只是这份报纸只从初一办到初二的暑假结束,因为初三我们不得不面对中考的压力。为了写一篇作文,李老师带我们出门到大自然踏青,让我们有更好的感受和更开阔的思维,为此他跟学校领导申请,甚至争执,当时我从来没意识到过,现在才知道这多么需要勇气,责任感,和他对语文,对生活的热爱。每篇作文完成之后,我们都有两节连在一起的作文课,分为8个环节,其中“佳作亮相”,“片段欣赏”,“老师随笔”都是同学们呼声很高的亮点。很多当时我的朋友们写过的作文,曾经给过我深深的感动,比如黄璐莎的《记府南河边踏青》,和周晓竺的《礼物》,十多年过去,还能够被我记起。在我们初三毕业之后,李老师为我们编辑了一本班级史册《花开的声音》并且出版了。每一次翻起这本书,就像看到了很多当年的日子,当年的小伙伴,当年那些为我们付出太多的老师。

岁月匆匆,时光荏苒,生活在前进,一站又一站。脚印掩去我们,灰尘又淹没足迹。只有记忆中的小浪花,还在那里,晶莹剔透,随手采撷,都还有当年的芬芳。我想李老师的中学时代,我的中学时代,每个人的中学时代,无疑会在我们脑海中伴我们一生,因为那是我们每个人的无价青春。

 

                                                                                        2012年9月

记忆中的浪花朵朵
      去火车站前,学生恳请我在陪他们玩半天。于是我们在校外

的一颗大树下照了这张相片。身着红色校服的学生们,宛如青春

的火焰;他们无意间的队形,恰似一艘出征的巨轮;而那生机勃

勃的参天大树,正是我们这艘生命巨轮的风帆。


记忆中的浪花朵朵
                               李之特意为这幅照片配了一首小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