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老师成为学校的名片
(2011-09-13 06:27:03)
标签:
教师成长文集教育 |
分类: 其他 |
2006年8月,我出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当时,有记者问我:“你认为你自己怎样做才算是成功的校长?”我回答:“教师的成长,是我当校长成功的唯一标准!”
今天(2011年9月11日)早晨我在微博又重复了这句话,有老师和我商榷:“那您把培养学生放在什么位置呢?”这让我想到李希贵曾写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学生第二》,当时也有人质疑他:“办学校居然把学生放在第二位,不妥当吧?”前不久,李希贵又出版社一本书,书名叫《学生第一》。有人感到他前后矛盾。他解释说:作为校长,从管理上讲,应该“教师第一”;从教育上讲,应该“学生第一”。
实际上,当我把教师的成长作为我当校长成功的唯一标志时,我是从校长管理的角度说,因为只有培养了教师,才能培养学生;没有成长的教师,就没有成长的学生。我们现在经常说“以人为本”,在校长眼中,这里的“人”首先是教师,其次才是学生。只有校长以教师的成长为本,教师才能以学生的成长为本。
所以,当校长五年来,我花了大量的精力在培养教师方面,我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教师发展。怎么培养教师呢?
这个问题对我来说,首先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我很朴素地想,我是怎样成长的,就把自己的体验和经验告诉老师们,给他们提供借鉴与参考。比如,我觉得自己从教近三十年,主要就是坚持每天做好“五个一”:上好一堂课,找一个孩子谈心,思考一个教育问题,阅读一万字的书,写一则教育随笔。这“五个一”不是每个人都能坚持做下来的。所以,我在学校并没有强迫每一位老师必须做,我只是倡导。尽管是“倡导”,但还是有不少老师真的在做。有的老师只做了“四个一”或“三个一”,也不错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在这“五个一”中,首先是“上好一堂课”。因为教师的成长就在课堂之中。无论有多么伟大的理想,多么澎湃的激情,多么先进的理念,多么科学的设计,最终都必须体现在课堂上。一堂课只有四十分钟,可这四十分钟正是教师生命的流淌,当然也是孩子青春的燃烧。善待课堂,就是善待我们自己的生命,也是善待孩子的青春。上好一堂课,不仅仅是四十分钟的事,还有课前的思考研究,以及课后的反思总结,这都是成长本身。教师的教育爱心、教育智慧、教育技能、教育艺术……都在课堂上呈现。所以,我说教师的成长主要在课堂,应该是站得住脚的。
在我校,“素质教育”和“平民教育”是互相重叠的概念。前者是就培养目标而言,后者是就培养对象而言。我们的学生大多是平民子弟,当我们对平民子弟进行素质教育培养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也可以叫“平民教育”。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实施“平民教育”呢?那就是“新教育实验”。所以说,“新教育实验”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或是说“平民教育”的途径。
“新教育实验”的抓手,是教师素质的提升,是教师队伍建设,是教师成长。“新教育实验”有五大理念: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是:“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建设数码社区”“构筑理想课堂”“锻造卓越口才”大家对照看看,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实施五年来,营造书香校园是最突出的,这不仅仅体现于我们的开放书吧,更体现于我们许多老师(当然不是百分百的全部)不同程度地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好多老师特别是年轻老师的确成长起来了。
在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中,我们着力探索“构筑理想课堂”,所以近几年来,我校开展了课堂改革。我们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学习借鉴各兄弟学校的经验,再结合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民主教育为核心理念,借鉴高效课堂“五步三查”为模式,以“导学稿”和“小组合作”为载体的课堂改革。比起崔其升等著名校长,我不是强人,缺乏一言九鼎的行政强势,因此我校的课堂改革相对比较“温柔”,有时候还有曲折与彷徨,但毫无疑问的是,总体上讲,我校的课堂改革已经并将继续稳健推进,而且不可逆转。
我们学校的生源比较特殊。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学生的80%是当地失地农民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从总体上说,学生既没有纯粹农村孩子的吃苦精神和靠知识改变命运的强烈欲望,又没有城里孩子开阔的视野和多方面的人文素养。这样的孩子决定了我们课堂教学的难度,但我们正是面对挑战,迎难而上,开展着我们的课堂改革,也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改革既要学习洋思中学,学杜郎口中学,学东庐中学,但不可能完全等同于洋思中学、杜郎口中学和东庐中学。爱心,鼓励,尊严,放手,引导……是我们课堂改革操作中的每每要注意的关键词。
我和老师们所追求的“民主课堂”,不是固定的模式,不是具体的操作,而是贯穿于课堂的一种理念,一种氛围。通俗地说,充满民主教育理念的课堂,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能力与潜力的无限信任,意味着教师必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与个性,意味着在师生是在探求知识真理道路上志同道合的同志和朋友,意味着还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意味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民主课堂”是建立在师生人格平等基础上的课堂,是以师生积极交流对话生成为主的课堂,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人的课堂,是充满生命幸福与人性光芒的课堂!
这本书中的一则则教学小故事,就是我校老师们课堂改革一个个瞬间的原生态展示。也许很肤浅,但很真实。这是我校老师们在课堂改革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成长的足迹。在阅读这些故事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老师们的探索精神和成长的喜怒哀乐,感受着一颗颗年轻的心是怎样为教育而跳动。
除了故事,还有一些老师写的成长经历。这些经历都是属于每一个老师的,但也表现出教师成长的某些共通性:理想,热情,坚韧,实践,研究……我相信,几乎每一个老师都会从中读到自己,进而产生一种共鸣:我的成长并不孤独,因为还有无数和我一样的教育者和我同行!
有的老师并不擅长写作,但总是鼓励这些老师:“不要紧,写出来再说,有我嘛!我愿意做你的秘书!”读着老师们朴素的文字,我很感动!尽管文字我做了一些润色,但故事所凝聚的感情,所含蕴的智慧,完全是属于每篇文章的作者的。
现在好多人一提起“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都会自然而然想到,哦,那个学校有李镇西。我真诚希望,几年后,人们再提起“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的时候,会想到,哪个学校不仅仅有李镇西,还有孙明槐、潘玉婷、张清珍、郭继红、胡成、许忠应等一大批名师!我知道,一个学校的名师毕竟是少数,但是,挑战自己,潜心课堂,不仅仅是少数名师脱颖而出,还有更多的年轻教师成长起来,成为孩子由衷爱戴的老师,成为我们学校的名片。
这正是我做校长的梦想与追求。
《民主教育在课堂》
序言:让普通老师成为学校的名片
第一辑 思考
我对“民主课堂”的理解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对导学稿编写与使用的再认识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探索与超越
第二辑
体验生命之美
执教《童趣》反思
“尴尬”中的收获
我看见春风了
《故宫博物院》小插曲
给他一个支点
给老师加两分
你想当怎样的“老子”?
老师,我要做作业
议论文,我这样入手
我的一个“小阴谋”
看着第二美丽的人
在玩中学作文
此时无声胜有声
课本剧表演大PK
课间聊出的智慧
老师,您欠我们钱了!
小明的变化让我好高兴
四边形复习课
一次奇特的练习
课堂小乐趣
他急得哭了
没有结束的故事
有这样一位男生
我的一堂英语课
太极
少拿考点重点难点说事儿
一节意外的课
老师你骗人
“放纵”他一次
一次天衣无缝的配合
坚守承诺,赢得尊重
相信孩子一定能行
让学生感受千年一遇
寻找和制造机会转变学生
冲动的奖励
吃出健康
自由与约束
“老师,我们会想你!”
仅仅因为一个“笨”字
一节学生需要的课
学生的“破坏力”是我学习的动力
面对装病的孩子
天堂
让学生当编剧
给他一个机会
成功,还是失败?
改变带来的意外
今天,文成公主如何进藏?
美在课堂
让孩子欣赏自己的声音
一个人的音乐课
斗“鬼”
第三辑
守住自己的良心
你一定要美丽
我的成长经历
飞得更高
我的教育人生
让心永远快乐
教育,我的挚爱
仰望,满脸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