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班级教育的诗篇
(2011-08-06 23:40:03)
标签:
人性教育杂谈 |
分类: 集萃 |
在我的班主任朋友中,给我帮助最大的,让我学习的东西最多的,要数 郭文红老师了。当她的书《发现班主任智慧——追求充满人性的教育》(以下简称“追求人性教育”)将要出版的时候,我自然地为她祝贺!当她让我为她的书写序时,我自然是乐意的!
郭老师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她没有什么“特级教师”或“优秀班主任”之类的称号,她只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书中的许多教育故事,她平时大多对我讲过,我不止一次被感动过。虽然如此,我现在读她的书稿,仍然不时地被打动,仍然感觉是一种享受。这不禁使我想起另一位班主任朋友,浙江温岭二中莫素君老师的话:“不必用堆叠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班主任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
读一读“追求人性教育”的故事,就会感到郭老师的班级教育很美,很动人,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这样的班级教育也许算得上是一种诗性教育吧,正因为如此,我给“序”加上了一个题目“教育的诗篇”。也许书作者当时头脑里没有过“诗性教育”的概念,但作者的教育情怀饱含着教育爱、敬业精神、教育智慧、教育艺术、教育幸福是无疑的;因而在班级教育实践中蕴含了诗性教育的元素。虽然我不会准确地说清楚什么是诗性教育,但是从书中的教育故事里,我能够慢慢地悟到。
一、“追求人性教育”大多数是“教育故事”,这些故事都告诉我们,郭老师的班级教育是美的教育。我们可否说诗性教育是美的教育,是人性化的教育。当然,这里的“美”不仅仅指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的内在美,即追求真善美的教育精神美、人性化、艺术化的教育美。能否说这是诗性教育的根本特征?
从“追求人性教育”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诗性教育的人性化。在《蛮横与宽容——高明的故事》里的一个小女孩被一个男同学打肿了半边脸后,要求打人者道歉,这本是合情合理的事。可当女孩小齐知道了这位男同学的境况后却同情了他、原谅了他。如郭老师所写的:“然而,没想到的是,身边的小齐竟然放声大哭,眼泪止不住汩汩而下,一边哭一边哽咽着但又是大声而坚决地对我说:‘郭老师,我不要高明道歉了,我原谅他了,因为他实在是太可怜啦!’边说边擦着眼泪伏在了我的肩上。”
“人性化”在作者的教育实践中特别表现为关注学生的童年幸福。《我走进了她的心灵——格格的故事》说的是一个特别崇拜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拘无束的“还珠格格”的女生的故事。郭老师对这个“格格”的许多异常作为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理解。理解“格格”需要温暖和关爱,需要教育和引导。她从一个格格身上看到了青春早期孩子们成长中的心理矛盾。于是她实际上承担起了心理咨询员的角色,她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和孩子们共同讨论:“面对‘青春’,我们应该怎么做”?效果真好!令老师喜出望外!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精神关怀者,也应当是心理老师。可不是吗?《“无照郎中”的“行医”记录——一个“顽症”的治愈过程》更生动地说明了这点。她班上一个男孩因为有一种“顽症”,不论哪位老师在上课、测试、开会、班级活动等时间内,这个男孩都有随时去厕所的“特权”。已有八年了,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八年中没有得到过应有的关注。“追求人性教育”叙述了郭老师接班后,为了弄清这个孩子的问题所在,经过多方面调查,了解到该同学患有“儿童精神性尿频”,并通过种种努力寻求到孩子的病因,又经过几番周折治愈了孩子8年的顽症。郭老师发挥了心理医生的作用。郭老师是心理医生吗?不是!是她对孩子真诚的爱,是她高度的教育责任感,给了她智慧和力量,促使她执着地探求着、实践着,结果“无照郎中”治好了八年的“顽症”。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诗意的浪漫,然而这又确是事实!
这些故事启示我们,教师有多么深的教育爱,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多么高的教育智慧,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
从“追求人性教育”里,我们还可以看到班级教育的人性化表现在对待每个不同的个别学生身上。在班上发生的“一起失窃案的侦破”中,郭老师想的不是要找回50元钱,不是要惩罚作案者,而是怀着尊重、信任孩子的感情,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孩子的尊严,唤醒孩子“做好人”的愿望和“向善”的本性,她想的是如何将一个偶发事件转化成一次良好的教育机缘。这是真爱!
在《孩子心里是有您的》中,有一个善待“另类”孩子的故事。这个“另类”拒绝参加全校组织的防震演习。雷雨天教室里太暗,老师打开了电灯,可是这个“另类”却执拗地把所有的电灯全部关掉。真诚地对待每个孩子的郭老师,也善待这个“另类”孩子,经过多方面工作,了解到孩子的所思所想,深感“有时候,孩子就是真理的守护神,是常识的捍卫者,我们真的要善待童心,呵护纯真,我们保护他们,其实就在保护那个没有谎言也没有欺骗的一个洁净透明的世界啊!”
“让教育充满人性”,还表现在郭老师在面对喜欢牵着鸭子散步的孩子的时候说,如果硬要在奥数和鸭子之间做选择,那么去他的奥数吧,我们要鸭子!我们要的是这难忘的金色童年!我决心让我的学生除了分数,还要懂得爱,懂得感恩,因为他们首先是人,而绝不仅仅是分数!
二、“追求人性教育”一书让我们悟到,诗性教育蕴含着教育智慧。郭老师处理同学间矛盾问题,所表现出的教育艺术,是一种别出心裁的创造。在“换位风波”的故事里,对不愿意和同桌坐一起的同学,郭老师要她每天给同桌找优点。
为了引导、帮助孩子懂得爱,学会感恩,郭老师又别出心裁设计了一种亲子活动:要求家在孩子熟睡之后,看着他沉睡的模样,回忆着他儿时的情形,满怀深情地给自己深爱着的亲爱的孩子写一封信,同时又布置学生醒来读了信后给爸爸妈妈写回信。这个亲子活动取得了极好的效果。此外还布置学生一项家庭作业,让孩子想办法每天让父母对你说声“谢谢”。效果如何?看了书中的故事让你不得不感动。
《从“敌对”到“同盟”》说的是郭老师用对孩子的爱赢得家长的信任,家长成了班级教育合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周的“家长讲座”制度化,在她任班主任的一年中,前后邀请了近四十位家长走进教室,为孩子们开讲座。此外有的家长带领孩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利用社会资源丰富班级教育。
“追求人性教育”也告诉我们郭老师的“师生关系观”。他相信“学生也是教育者”“当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学生也随时在教育者我们。”她被孩子们“可贵的坦诚,可敬的真实,可赞的思考!”所打动,说“我真不知道该是谁教育谁了,我被他震撼!面对纯净透明、清澈如水的孩子,我看到了自己已经蒙尘而且正在变得麻木的灵魂,这一刻,我被他警醒了!”郭老师也经常让学生开讲座。学生讲座:将每一个孩子都视为知识的窗口。
从“追求人性教育”里看得出郭老师严格地要求学生是她教育人性化、真心关爱学生的又一表现。"小升初"报名,看重素质报告书。 一个孩子要求把自己的成绩由“良好”改成“优秀”,郭老师耐心地让孩子懂得,真实比虚假更重要,诚实比“优秀”更可贵!这就是真爱!是诗性教育的重要元素。
三、“追求人性教育”还让我们悟到诗性教育是可以给人快乐和享受教育幸福的。
我们相信诗性教育让六(三)班成为了真正的快乐心灵家园。比如,快乐心灵家园的“班级日记”给全班带来了快乐。这是郭老师接任六(3)班班主任一年来同学们写的班级日记,取名《6543纯真记忆》。但是写日记, 使同学快乐无比。一个同学写道:“我盼星星,盼月亮,一天盼一天,一月盼一月,终于,在今天这个不寻常的日子——圣诞节前夕,“班宝”——也就是这部《班级日记》又来到了我的手中,我真是欣喜若狂、欢呼雀跃、兴高采烈、心旷神怡……此时我又是文思如泉、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胸有成竹…”它承载着孩子们三百多个日子、记录着班集体无数美妙瞬间的故事、凝聚着师生纯真情感的沉甸甸的书。毕业前夕举行了一个《6543纯真记忆》的发放仪式,我也荣幸地参加了,我也得到了这份“班宝”——我永远的珍藏品。
除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师生的“两地书”似乎能集中地让我们看到师生亲如一家的快乐生活。早在2009年的12月,我就有幸及时地读到“两地书”。因为郭老师在给她的学生们发邮件的当时,我的邮箱里也有一份,我先分享了他们的快乐。我为两地师生如此美好、如此快乐的书信往来激动着、羡慕着、欣赏着,——我似乎看到一幅幅美好亲情的图画。孩子们给老师起了许多绰号,什么郭郭、大蛙、郭天使、蝈蝈等。而郭大蛙则称孩子们“亲爱的小蛙”“我的孩子们”、“可爱的精灵们”等。我被他们的亲情往来所感动,忍不住要选几段小蛙们给大蛙的短信:
——“郭老师,我是高雅依,昨天夜里做了梦,梦见你回来了”。
——“爱我们的大蛙在夜里1点多给我们写信,好感动哦!我在做梦的时候,天使在给我们写信,好感激!郭郭快要回来了”
——“郭女皇,今天我们班作业全清,但我们让陶老师的嗓子成了破锣!
思念您的三十七号小青蛙”。
——“我听说您每天要听6小时的报告讲座,真的好辛苦哦!我们都盼望着您回来的那天呢!”
在“追求人性教育”里,郭老师写道:“回来的那个清晨,我很早就来到了学校,我迫不及待地想早点见到我的这些个可爱的精灵们,当我踏进教室的那一刹那,被感动了。迎接我的是一张张制作精美的“欢迎蝈蝈回班”的字牌,还有鲜花,还有掌声….
“教育,也是一种心灵的享受!”我只给了孩子们一缕春风,他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其实,很难说是谁感动了谁,或者说是谁给了谁给多的爱?我只能说,这是我和孩子们共同的感动共同的爱!
诗性教育的老师是美丽老师-幸福老师。郭老师享受着教育幸福。包括《三个没想到――被信任的幸福》。在《不期而遇的感动》里,讲述了六(三)班宣正明同学受伤得到全班同学关心的动人故事。班里成立了“护宣小队”,教室里天天演奏着爱的奉献。他(她)——诗性教育的创造者,可能是一个平平常常的老师,但却是一个美丽老师-幸福老师。他(她)诗意地生活着,劳动着,快乐着。因为他(她)获得了成就感,他(她)看到了自己教导的孩子健康成长,看到自己的“作品”那么美,他(她)的教育智慧了得到很好的发挥,他的教育理念得到了实现,他(她)做成了最好的自己,他(她)享受了自我实现的幸福!
2009年3月6日下午,感动六(三)年度人物的颁奖仪式的开始,郭文红做了简短的发言。她说:“孩子们,现在我只想说,我很幸福,也很自豪!有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什么叫幸福?生活在感动中,就是幸福!”我现在就生活在因感动而产生的幸福中。我们为朱浩的大度而感动,为齐程的宽容而感动,为陈子恒的勤劳而感动,他们三位同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善良”。因为善良,他们在幸福他人的同时,也幸福了自己。其实,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是很善良的,他们三个只是我们的代表而已。所以我能够和你们一起生活成长而自豪!。。。。你们每一个同学都是我的镜子,面对你们善良的童心,我会提醒自己:永远善良,永葆童心!孩子们,我们一起成长吧,让我们更加善良,让我们的班集体更加温馨!林慕容同学:“我们因为老师而快乐,老师因我们而幸福!”
四、“追求人性教育”一书,展现了郭老师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但并不意味着这些就是完美无缺的。比如在教育实践方面,当下行时各种“综合知识竞赛”,甚至品德课的学习也用“综合知识竞赛”的形式。作为一个普通班主任,不得不让学生卷入其中。又如,在儿童观、教育观方面,如何看待孩子的“乖”、“听话”也是需要探讨的。
当然,这些并不妨碍郭老师享受教育幸福。
毕业前的最后一次春游,孩子们盼望能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吃一顿“百家宴”。老师检查过同学们的餐巾垫,食物、人数,强调了安全、卫生等细节之后,老师们自己也坐在了一处准备午餐。可几个孩子顶着头上的骄阳,不吃不喝在完成这样一件“艺术品”:用点心、糖果、巧克力等食品聚起来,在草地上拼成四个大字:“精忠报郭”。男生组的则用不多的扑克拼了“报郭”两个字。这个“艺术品”真的有点儿浪漫!这大约是诗性教育是一个特点吧。浪漫的班级生活又感染着每个孩子。难怪有个男孩在家里好像撒娇似的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长大,真的不想长大!”妈妈问’为什么?”“我长大就毕业了,就不能在这个班了,就不能天天和郭老师在一起了。”这是真情,这是天真,也是浪漫?诗性教育也许就是这样的让人快乐吧!已经毕业的孩子们在教师节这天到学校看望自己的班主任,女孩紧紧抱住老师说“老师,我好想您!”男孩们说:“老师,您再训我们一次吧!”因为孩子们深深体会到“训”中隐含着老师真爱!他们多希望再享受一回这样的爱!
班华老师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德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德育》编委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顾问,《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编委,《思想理论教育》学术顾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