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给初二一个班的孩子上了一堂有语文味的班会课,主题是:叩问爱情。
下面是我的教案,也是这堂班会课的提纲。提纲的文字是干巴的,远没有今天实际课堂的生动。今天的学生特别投入,讨论和发言都很活跃,好多发言都令我惊喜,且感动。特别是课堂结束之际,全班孩子情不自禁和我一起朗诵小诗《见或不见》,气氛极为感人。
遗憾的是,我没有时间弄课堂实录。我把提纲发在这里,也许能让各位在对自己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时会有所参考价值。
先做个调查
:
请想过爱情的举手。
想过爱情而又问过父母的举手。
父母怎么说的?
其他同学怎么不问父母呢?
你是通过哪些渠道了解爱情的?你对爱情的理解?
你怎么看待中学生的爱情?(可以写纸条)
让我们看看苏霍姆林斯基是怎么说的。
发《致女儿的信》,让学生读信。
这封信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
这篇课文是“怎样”谈爱情的?
最能触动你的语句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和学生一起研讨这封信中的下列问题——
三次问答
“‘这是什么呀?’向大天使加夫里拉问道。
“‘这是爱情。’
“‘这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忠诚。’
“‘这又是什么?’他问大天使。
“‘心灵的追念。
上帝的三次发现
“他所不理解的美和某种从未见过的力量”
--“勃然大怒”
“无以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
--“怒不可遏”
“不可理解的美和那种同过去一样的力量”
--“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
如何理解这些话?
“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上帝久久地伫立凝视着,随后深沉地思索着离去了。从那时起,人就成了大地上的上帝。”
“从人本身来说,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
三个场面
那男人和女人一会儿望望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老头儿和老太婆坐在屋前,时而望望红艳艳的朝霞,时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以目传情。
他们一会儿望望火红的天空,一会儿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相互传情……
介绍长大后的苏霍姆林斯卡娅以及我与她的交往。
2004年11月,我的学生致卡娅的信
敬爱的苏霍姆林斯卡娅女士:
您好!
我们是中国四川成都市中学生,我们从班主任李镇西老师的口中知道了您的父亲苏霍姆林斯基,他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特别是他给您写的那封关于爱情的信,给我们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我们还将那封信改编成了话剧,表演获得了成功。
我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但因为有了您父亲的教育,我们仿佛成长在同一片天空下,接受着同样的爱心教育。我们很感谢您的父亲,是他教会了我们什么是人性美。我们因能得到您父亲的教育而感到荣幸。我们相信您不仅是个幸福的女儿同样也是一个伟大的母亲,因为您曾受到了这世上最好的教育。今天我们因能结识您而感到荣幸。
李老师曾对我们说过这样一句话:“要做一个让别人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您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担任校长的时候,他的身旁总是围绕着一大群孩子,孩子们之所以喜爱他,是因为他是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们交流,这点从他给您写的信中得到了充分的证明。而在中国,由于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很多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童心,而您的父亲,他一直都倡导要保持一颗童心,这是我们最敬佩他的地方。……
我亲手把信交给卡娅。卡娅回信——
亲爱的孩子们,你们好!
十分感谢你们给我的来信,你们在信中言辞关切,充满温情,并谈及了苏霍姆林斯基和李镇西。
我想在复信中给你们写几句话,谈谈我对生活、学习、学校和老师的看法。
谈到生活,我想引用苏霍姆林斯基对此用过的词“需要――困难――美好”。
生活总是给我们提出任务、问题和课题,我们需要完成和解决它们,那就不会那么容易,就会遇到困难,必定要锤炼意志,开动脑筋,耗费心血。而当这些问题被解决的时候,那就会感到克服困难取得成功和胜利的欢乐与美好。生活能如此展开,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直至一生,那就是充满希望、胜利和成就的一生,无悔无愧的一生。
当然,上述胜利和成就对于他人来说也许会是微不足道的,但它们对于你们每个人自己却是至关重要的。学习和学校就能帮助人们正确地生活。在我看来,应当在学习中找到愉快,应当有一门喜爱的学科,即学习这门学科使你会因取得成功而欢乐。其实,没有什么比求得新知再幸福的了!苏霍姆林斯基正是这样认为的,他说,我相信取得新知的欢乐。当一个人开动脑筋,善于思维,积极探求时,他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在上述生活道路上,教师会对你们提供帮助。任何人也不会像老师那样信任你们,任何人也不会像老师那样努力把自己的知识和心灵贡献给你们!
我坚信,你们将会成长为真正的人,成为忠于祖国的爱国者,成为世界公民,成为很好的朋友,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双亲!
祝你们万事顺意!
奥莉佳•苏霍姆林斯卡娅
2004年11月11日于中国华西村
讨论:爱的本质是什么?
“喜欢”与“爱”:前者是占有,后者是付出。
梁思成、林徽因和金岳霖的故事是对爱最好的诠释——
有一次,梁思成外出做田野调查,待的时间长了些,一回来,林痛苦地对梁思成说:“我苦恼极了,因为我同时爱上了两个人,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梁思成极为震惊,连血液都凝固了。他内心颠簸,终夜苦思,一个劲儿地问自己:“徽因到底和谁在一起会比较幸福?”他虽然自知在文学、艺术上都有一定修养,但金岳霖那哲学家的头脑,是自己无论如何都比不了的。次日一早,他眼圈晕黑,决定把选择权交给妻子,乃说:“你是自由的,如果你挑选金岳霖,我将祝你们永远幸福!”林将此语传给金听,在这千载难逢的良机面前,金弃权了:“看来思成是真正爱你的,我不能去伤害一个真正爱你的人。我应该退出。”从此三人终生为友。金一直跟着梁、林作邻居。
这种爱情,现在几乎是遥远而古典的童话了。
作为中学生,如何对待爱情?
案例:“我们和他们不一样!”
在我班网站上,我所教的高一(1)班一位同学写了一个帖子《我的感情经历》,这位同学谈到自己的苦恼,就是陷入了一种朦胧的情感,经过思想斗争,这位同学决定放弃,而把精力用于这个年龄段自己最应该追求的东西。文章写得非常真实感人。我读了之后,在后面写了一个跟帖。我的跟帖全文如下――
读了这篇文字,我非常感动。
你的心湖曾掀起过一片青春的美丽涟漪,这是生命最美的风景,美在纯洁,美在朦胧。
但这不是唯一的风景。
你终于走过了这片风景,向着前面更美的风景进发。
就凭这一点,我把你视为我最骄傲的学生!我向你致以真诚的谢意和敬意!
我想到了我的高中时代,进入青春期的心同样为异性同学的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一个不经意的动作……而颤动。记得我转学的时候,一个我心仪的女同学鼓起勇气向我含蓄而明朗地表示了那个“意思”,我在紧张恐慌的同时,感到一种微妙的幸福。虽然后来因为胆小我并没有接受这份情感,但现在想起来我仍然感到温馨。生命到了这个季节必然会萌动着一种纯洁的憧憬或企盼。爱和被爱都不是错,因为这是青春的阳光抚摸心灵所感到的温柔。
同学们还记得我说的这句话吗?“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我们既然选择了读大学,就把自己同其他同龄人区别开来了,就意味着我们自动放弃了一种其他同龄人可以“享受”的“生活”。所谓“不一样”,不在于我们班的同学不会产生某种感情,而在于面对这种感情,我们能够以高远的志向和坚强的意志,表现出我们的与众不同,因为我们追求更长远的幸福,追求更有质量的生命,追求更持久芬芳的感情花朵!因为--我们的确和他们不一样!
放弃,是为了更美好的追求。
祝贺你把握好了自己青春的航向!
这次你战胜了自己,也许未来两年你又会不经意地堕入“朦胧的情感”,不要紧,随时提醒自己,随时战胜自己,你就成了一个对自己负责也对别人负责的真正的人!
握手!
我会为你一生祝福的!
我的女儿如何看待爱情?
人在自己一生的各个阶段中,是有各种各样的内容的。它们能形成完全不同的幸福,价值都是同样的珍贵和巨大。幼年时父母的慈爱,童年时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这一切,构成了人生全部可能的幸福。它们都能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欢乐,都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留下珍贵的回忆。
--《晚霞消失的时候》
人生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主题,因而有不同的幸福。这些阶段应有的主题或者缺失或者错位,我们的人生都将是悲剧,至少会造成遗憾!我女儿曾到我班上和同学们交流,面对有同学提到“早恋”的问题,她当时的回答是:“我们要考虑现在这个年龄段最应该做什么?每一个年龄段都有最应该做的事,如果把下个年龄段的事提前到现在来做,就意味着在两个年龄段都做了不该做的事,而且两件事都做不好!”
最后,给大家推荐一首小诗——
见或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 相爱
寂静 欢喜
附录:今天班会所用PPT文件上的部分照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