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纪的光阴早已流逝。
西贡于我,没有情结,没有怀旧。
下午一点,依旧坐着OPEN
BUS离开。这一次是旅行的终点,胡志明市。沿途停车,照吃不误。在越南,连平时少食零食的我,也养成了贪嘴的习惯。确切的说,是这里的食物太诱人吧。
1
号公路越来越好走,沿途的城镇也越来越热闹。只是进城尚需一段时间。一路上,无数的集装箱大型车辆穿梭其间。胡志明市是越南南方的重要交通枢纽,有越南最大的内河港口和国际航空港,还有优良的商业吞吐港西贡港。同时也是越南最大的城市和工业中心。
旅行的人们似乎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西贡(SAIGON)。那是法国作家杜拉斯笔下的西贡——想象中那是一个绮丽萎靡的城市,奶黄色的小楼散发出法国殖民地时期的气息,湄公河上,头戴拿破仑帽的老艄公不紧不慢地划出岁月的痕迹。
旧时的西贡,如今已成了胡志明市。狭窄的街道上,满眼的摩托车呼啸而过。越接近市区,高楼越多,也有高架桥,你会发现它和我们生活的城市是一样的现代与繁忙。
入夜,车子终于停在了范五老街(Pham Ngn Lao Area),住Bui
Vien178号。上街随便找了家餐厅吃面条,时不时有人抱着足有一米高的一叠书进来问我们要不要买,一看,全是英文版的旅行的书,有世界各地的lonely
planet。出来的时候,街头人潮涌动,酒吧灯光闪烁,门前坐满了喝酒的老外,夜生活很精彩。
原来每一个国家都有这样一个或几个地方,它们专供外国游客品尝、行走、住宿、购物,让每一位身背行囊的陌生客,转眼间就变成穿着拖鞋四处晃荡的“居民”。范五老就是这样的地方,如同北京的后海,阳朔的西街。
我们在那些民族工艺特色店逛了又逛,却发现价格并不便宜。这里的人们显然更懂得与外国人做生意,张口开价都是美金。

7月20日,今天步行西贡。早上一出门,就被满街呼啸而过的摩托车流所震撼。我还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摩托车同时出现在街道上。骑摩托车的男男女女,每人一个头盔,大多数的人还戴着花花绿绿的口罩,交通灯一变,全都踩足了油门,你追我赶,如开闸的狂流席卷而来。在越南8000万人中,据统计有2000万台摩托车。摩托车早已成了越南人的生活必需品。小汽车大多是丰田,本田。在狭窄的街道上,发动机轰鸣的声音和此起彼伏的喇叭声撞击在一起,又四散蹦跳开左冲右突地响成一片。这混乱而自成秩序的街景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被无数游客写过的圣母红教堂和中央邮电局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是法国遗留下来的西贡地标。百年邮政局(Post
Office),建于19世纪末,风格华美。走进大厅,富丽堂皇的法国式穹顶,极具古典气息,十分大气。邮政厅内功能具全,装饰精细,水磨的大理石拼花依然光彩照人。

这里现在仍开展各项邮政业务,几乎来这里的游客,都会买上一张明信片,投入邮筒。我也一样,挑了一张身穿奥代的越南女子坐在三轮车上的明信片,只想寄给十几天以后的自己。
如果有时间,可以在这里静静地坐着,只是坐着,只是感受。


圣母教堂(Notro Dame
Cathedral)和邮政局只隔了条小街。它建于1880年。非常有气势,却没有侵略性。粉红色的立面没有因为时间流逝而有丝毫损伤,依然散发出柔和的色彩与光芒。这是罗马哥特式风格的建筑,有两座57米高的白色的带铁尖的四方型高塔。教堂外,是西贡最美的林荫道,高大无比的阔叶树长得遮天蔽日得茂盛。不远处,有几对新人在拍婚纱照,绝佳的浪漫之地。




正门对面,是有圣母雕像的巴黎公社广场。周围现代化的写字楼,高档百货林立,与这两座百年老建筑的风格迥异,但仍然相处和谐,如同老树新枝,生机勃勃,活力四射。

再往下走,可以看到西贡歌剧院。它外形精美属于典型的哥特式建筑风格,建于1898年,是专门用于举办艺术表演的多功能剧院。


重新回到市政广场。市政厅(City
Hall)于1908年竣工,法国殖民式样建筑,非常优美的浅黄色大楼,对称式结构。现在称之胡志明市人民委员会。
在其前方是一座由胡菲尔设计的欧式小花园。花园中央是一尊胡志明抱着一个小女孩的塑像。这位越南人心中的伟大领袖生平没有结婚亦无子女,而这幅温馨的画面,象征着胡志明以越南人民为儿女,奉献毕生精力亦无怨无悔。“胡伯伯永远和我们在一起。”我终于可以明白为何在越南的大街,处处可见胡志明的头像与宣传画。越南人对胡志明的感情,是一代又一代,深深嵌入心中的,永远的怀念与尊敬。

如果可以忽略大街上来来往往的摩托车,在西贡市中心的马路上行走,还是很舒服的。你可以在法式建筑里细细品味贵气和豪华,也可以边看边逛设计别致的小店,然后到装修极具格调的咖啡店喝咖啡。
浪漫是一种情调,在西贡,它经常就在身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