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决不要害怕刹那,
永恒之声这样唱着。
——泰戈尔
1923年法国作家马尔罗从女王宫偷走了四件女神像,案件轰动一时。马尔罗很快被逮捕,失窃的女神像也随即被送回柬埔寨。此事件激起了人们对女王宫的兴趣。
今天,女王宫(Banteay Srei)在吴哥的名气与吴哥寺一样出名,来柬埔寨,女王宫是必去的地方。
从暹粒出发,车行四十多分钟。沿途随处可见当地人特色的热带村庄与高脚屋舍。

女王宫又称班迭斯雷寺,,距著名的吴哥城约25公里,是柬埔寨三大圣庙之一,被誉为“吴哥古迹中的明珠”。供奉著婆罗门教三大天神之一的湿婆。建于967年的罗真陀罗跋摩王朝,而于1002年的闇耶跋摩五世王朝完成。


女王宫采用高棉特有的红土建造,色彩极为艳丽。含有大量水分的红土既便于运输、建筑,也利于雕刻复杂细腻的图案。而建筑建成后,经过风干,就变得异常坚硬,千年不坏。


第一眼看到,怎么这么矮小。我想像中的女王宫,至少也是一座宫殿。可是它的门框矮得甚至要低头才能走过。对于女王宫这个名字的由来,也众说纷芸:一种说法是它由女人建造的,因为每块石头都雕有各种复杂的花纹图案,只有心灵手巧的女子才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艺术品;另一种说法是,这是一座女子庇护所。吴哥王朝时期,柬埔寨经常与邻国发生战争,因此在远离吴哥王城的地方建造宫殿,为在战争期间藏匿后宫佳丽。




浮雕,浮雕,满眼的浮雕。几乎从进门的那一刻,所有人的嘴就没有合上过。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墙壁、立柱、门楣等建筑,表面几乎完全被浮雕覆盖,没有一点空隙。浮雕刀工流畅细腻,造型繁复圆润,线条纤巧柔美,色彩鲜艳妩媚,每一面浮雕都是一个生动的神话传说。
我一边不停地拍下那些精美的浮雕,一边贪婪地轻抚着门柱边这些千百年前一刀一刀刻上去的印记,肤浅得只会用“建筑艺术的精华,吴哥艺术的瑰宝”这一句话来代替此刻所有的感慨。




班提色玛寺(Banteay
Samre),由于这里使用“原物归位法”,所以应该算是吴哥建筑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建筑。“色玛”这个名字与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相关,他们住在库伦山脚,很可能与高棉人有亲缘关系。至今未发现与该寺庙相关的碑文,但是这座建筑的大部分风格为中期经典风格,与吴哥寺风格相似。它有一个独特的特征为内护城河,河底铺有红土,可以想象,当河里满水时定给整座寺庙添加一种神秘的宗教色彩。

虽然不知名头何来,但这里仍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好地方。在吴哥,无论哪一座寺庙,它的每个设计都是为了体现崇高的神性。走得久了,置身其间,你已经分不清自己究竟是站在神的领地还是人的空间。
这里僻静,少有游客。我索性把它当作一处绝佳的个人写真外景地,拍了又拍。

若不是下午要赶飞机去越南,我想还可以在吴哥停留一段时间。三天,太少。
很可惜,我心中想了很久的崩密列没有去成,当然还有高布斯滨,还有好多路过,但没有停下来好好看一看的寺庙。其实,是真的有些审美疲劳了。
在出发前,我曾经幻想自己在吴哥,应如同一位怀揣梦想的少年,每天不知疲倦地穿梭于大大小小的寺庙,如饥似渴地品味这些遗世珍宝。
但事实是,在三十多度的高温下,吴哥的烈日烤干了我体内的一半热情,而余下那一半仅有的体力,就只够用以奔走景点,不停地喝水,擦汗。
神啊,请原谅我吧,如此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在飞往西贡的航班上,我这样惭愧地想。

我千里迢迢而来,只为了看你一眼,吴哥。
也许将来因缘际会,还会再来,第二眼。
够了吗?不够。够了吗?够了。

对于吴哥,还有许多想说却说不出的话。
在吴哥的日子里,我的脑海里,常常会出现一个画面,年幼的沙加问佛:什么是永恒?佛说:花开花谢,生死病死,六道轮回,刹那就是永恒。
时光再一眨眼,这一段,就成为了回忆。
流沙般的光阴中,所能做的,就是拾起这些记忆的残片,自己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