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到阳朔,还是需要一次充足的午睡。傍晚出来,决定在隔壁的“瘦子米粉”吃米粉。这是一家经营米粉店多年的老字号,米粉色、香、味俱全。独特味道来自于他们密制的“卤水”,而且还有酸菜、腊肉、黄瓜、黄豆等众多配料加到米粉中,令米粉更加美味。我挺喜欢在米粉里加酸豆角,吃起来很开胃。

晚上,一定要去看的就是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车子刚到刘三姐水上公园门口,就被人山人海吓到。这里是西街之外阳朔另一个最有人气的地方。
我们拿着票,提前半小时就入场了。方圆近2公里的漓江水域、12座背景山峰、广袤无际的天穹,构成了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山水剧场,让人顿感心旷神怡。
(图片网友提供)
晚上8点,场内的灯光全部熄灭,远处的山峦在彩灯的辉映下,若隐若现,犹如缥缈在苍茫大海中的一团团云雾,给人一种神秘感。一束突然灯光投向江中,一个精灵般的人影出现在江中的竹筏上,一个甜美的声音在山间回荡:“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小竹筏缓缓向人们驶来,刘三姐像一个传说中的仙女,从山水交际处来到了人间。表演正式开始了。


(图片网友提供)
整场演出分为几个部分。我认为最壮观的要属第一部分《红色印象/山歌》:在红色的灯光下,大江两岸摆起了对歌的擂台,江面上,渔民撑动一排排竹筏,拉起飘动的红绸,配以磅礴的音乐,构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最诗意的是第二部分《绿色印象/家园》:在远处的岸边,用幻彩的灯光与气雾,构成落霞、炊烟,牧童牵牛,村妇洗衣,唱晚的渔船等画面,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山村的憩静与美丽。当齐豫与齐秦的那首经典情歌《藤缠树》的音乐响起时,月亮和在月亮上跳舞的精灵,水边沐浴的嫁娘等都化成情歌的音符,在天籁中歌唱,《蓝色印象/情歌》真让现场的我们感动不已。《银色印象/盛典》表现的是民间的庆典场面,200位身着特制银灯服饰的姑娘缓缓从大山深处走进漓江,在广阔的江面上,她们有序地控制灯光变化,营造出了一种绮丽的景象。

天公真是够有面子,终于在最后《天地颂唱/尾声》时,再也忍不住,哗哗下起了雨。我们赶紧穿好雨衣,而演员们毫不慌乱,继续在雨中为我们演出。江面上撑起了一把把美丽的红伞,在刘三姐“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的歌声中,各村演员谢幕,一艘艘小船慢慢驶向大江深处,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演出结束,雨渐小。返回的路上,大家沉浸在演出的情节里,议论纷纷。在桃源般的仙境里,将刘三姐的经典山歌、民族风情、漓江渔火、渔樵村夫等元素创新组合,不着痕迹地溶入山水、还原于自然,成功诠释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创造出天人合一的境界,从这点上,我们还是很佩服张艺谋的创意。

回到旅馆,已经九点多。热情的谢大姐为我们亲手做了红豆沙。早听说谢大姐做的红豆沙口感一流,尝上一口,果真如此,清凉淡甜好味道,实为消暑好佳品。桃花园的老板谢大姐来自台湾宜兰,十几年前因为来阳朔旅行,认识了陈大哥,两人一见钟情,最后就缘定阳朔,相守人生。在他们用心经营的这家桃花园家庭旅馆里,有别致朴雅的小庭院,古香古色的家具,七只调皮的大小猫每天抱着花枝打秋千,满院绚丽的紫薇。每一个到这里的客人,就好像在自己的家里一样自在舒心。看来在阳朔发生的爱情像山水一样美丽啊。

最后一晚的阳朔,还是留给西街。之前几个小MM就想好,今晚要在西街大吃一顿。所以我们吃过红豆沙,又杀向西街。原始人部落,传说中那个烤鸡最好吃的西餐厅,刚到门口,就看到一桌人正啃着烤鸡,跑进去问的时候,才郁闷的发现好吃的东西要预定,我们太迟了。

没吃成烤鸡,下一个目标是红星特快PIZZA。因为地处西街背后,地方很宽阔,所以很奢侈地围出一个花园院墙。夜里这里非常安静,静得像另一个与西街不相关的世界,花园里灯光摇曳,让我们以为他们已经关门打烊了。话不多说,先点个烤肉PIZZA,再来一份鸡翅。上菜的速度的确“特快”,几分钟后,香辣鸡翅到。尝一个,略带香草味,肉质比较嫩。而后重头菜PIZZA上桌,咬上一口,饼皮有点硬,仔细一看,还烤焦了。口感么,恕我直言,不能和必胜客相比啊,我觉得吃起来像烧饼。也算尝过了传说中的名菜。

大伙本想再寻找几家,无奈今晚西街不知为何,有些冷清,好多店家都已打烊。所以西街的觅食之旅到此结束。
告别西街。
也许多年以后,再忆西街,那里只有一片喧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