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7月29日
行程:稻城——香格里拉(日瓦)——亚丁
香格里拉,世外桃源,谁知道哪块土地才是理想的乌托邦?总是一边贪恋家园的温暖,一边向往圣洁的天堂,像我这样的俗人,没有资格评论它吧。
这天早上不用很早起床,从稻城到亚丁景区,只有三个小时的车路了。
吃过早饭,小徐带我们去看杨树林。原来昨天我们在稻城大桥看到的那片杨树林就在酒店后面。了解杨树林的美丽,还是那句话,我们来的季节不对。可以想像一下连绵不绝的山脉环绕着一望无际的杨树林及广阔的平原,整个稻城沉浸在金黄色的陈酿里,令人无法自拔的沉醉的画面吧。自我安慰一下,回家看图片去。:)

走出杨树林,小徐征得当地一位藏民的同意,带我们去他家参观。这里的藏房,墙是用各种岩石垒砌的,门是黑色的,窗户的外框也涂成黑色,远远望去,显得非常沉稳。而错落有致的院落又使整个的藏房略显生机。他们的家是传统的藏房:一层是牲口圈,关着牛马,停放摩托车,看得出家里的经济条件不错。顺着木架的楼梯上去,二层是经堂、厨房、储藏室。空气里全是浓浓的酥油味,精美的雕花木柜里油盐米什么都不缺。借着昏暗的灯光,可以看到经堂里供奉着十世与十一世达赖的神像。

之后上路,目的地亚丁。三小时的车程说长也不长,碎土路反而没有昨天的高原大路难走,不巧的是下起了蒙蒙细雨。我们翻过海拔4400米的波瓦山,沿赤土河谷前进。路上经过了贡嘎朗吉岭寺,这是稻城最大的寺庙。贡岭寺由念青贡嘎日松贡布神山得名,有八百多年历史。寺内有新殿旧殿各一座,全是木质建。,花十元门票,请来一位僧人讲解。没有了参观长青春科尔寺时的激动,就当来这里补习一下藏传佛教寺院的基本知识吧。黄教寺庙大多如这一座,一般总会供奉宗咯巴、弥勒佛、释迦牟尼,以及宗喀巴两位著名的弟子: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大大小小的佛像前,一般放置着历代活佛的照片。寺内的壁画描绘的是释伽佛祖从出生到涅磐种种经历。在旧殿里藏有五世达赖赠送的“向巴”佛像一座,距今有三百多年历史。

我们还见到闻名已久的藏区酥油花,据说制作酥油花的工艺是很复杂艰苦的。为了防止酥油融化,要在冬天的三个月中进行。房间不能生火,还要不时地把手放进冷水中降温,有些细小的部件也要放在冷水中制作。第一次看到用酥油做出的立体浮雕,细节清晰,色彩艳丽,雕成的佛教故事形象生动,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中午的时候我们抵达日瓦乡,这里已改名为香格里拉乡。最有趣的是我们吃饭的“绿野亚丁”饭店,墙上横梁上处处挂着彩色的布块,上面全是来稻城亚丁的驴友们一路行程写下的感言,看看他们的感言,想想我们数日经历的种种艰辛,绝对的同病相怜!全是一群花钱来高原疯癫受罪的狂人哪!

吃罢饭,我们正走向大山深处。输电线不知何时已经消失了,两边山林渐渐茂密起来。无边无际的层峦叠嶂,此起彼伏的苍翠山冈,远处云端已现出隐隐约约雪山一座,那就是仙乃日,亚丁三大神山之一。而神山下面的山谷里,有一大片绿油油的青稞田,簇拥着一个白色的小村庄,那就是亚丁村,躺在大山的怀抱之中,宛如摇篮中一个熟睡的婴儿。

亚丁,到了。
亚丁村很小,我们今晚要投宿的就是村口一家名为“仁和山庄”的家庭旅馆。来之前早知道亚丁的住宿条件是最差的,心理有了准备。所谓的山庄,木条铺成的地板走在上面咯吱咯吱响,四个人一间的通铺,被子带着高原独有的潮湿。房间与房间之间用一排木板隔着。抬头一看天花板,呵,有几块地方没有木板,还是用塑料袋挡着的。厕所就在门口三米外地方,用简易的纸板和木板搭成,踩坑的技术与走平衡木不相上下。估计上一趟,会使你在高原心跳加剧。可你一定想像不到就是这样的民居,在这里条件算是数一数二的好了,还是村里仅有的四家有条件晚上自己发电的旅馆。安放好行李,我赶紧服下肌肝口服液和葡萄糖以对抗高原反应。

从旅馆出来,我们就在附近转转,和这里的藏民拍拍照。小村庄安静得很,房屋是土木结构,小巧而原始,更有一派古朴和祥和。随便站在路旁,放眼望去,神山就在眼前,一望无垠的青稞田,微风吹过哗啦啦地唱着歌,让人想到世外桃源。
旅馆的对面一位从泸沽湖徒步而来的小伙子给真二车,在这里开了家小小的藏饰品店。几位友人饶有兴趣,在他的小店里流连忘返。几个藏族老太太坐在门前,安详地转着经轮。岁月无声,磨平了手中的经轮纹路,却在深褐的脸上留下了一道道皱纹。空洞的目光望着我们这些奇怪的外人,不知这是一种宗教的平淡,还是洞察世事的睿智。世界在她们的眼中会是又怎样的呢?

下午两点多,小徐为我们联系到了上青蛙海的马匹。青蛙海寂寂无名,在藏语里叫朗措,据当地藏民介绍,是一个比牛奶海、五色海加起来还大很多的一个海子。湖的四周每当夏季来临时,只见满山的杜鹃花绽放,湖水湛蓝碧绿,神山仙乃日的雄姿倒映湖中,更加让人向往。而湖中的两块奇特的石头,像极了两只青蛙——分别是“金青蛙”和“银青蛙”,青蛙海因此而得名。
因为是旅游的淡季,整个亚丁景区没有多少游客,当地藏民拉着自家的马和骒带我们上山。于是,我们迎着午后的微风和阳光,听着驮铃声声,骑在踏着小碎步的骒背上路了。为我带路的是一个叫白马庸锥的藏族小女孩。她用很不标准的普通话告诉我她今年十二岁,小学毕业。我骑的是她们家五岁的小骒,叫孜姆。

刚开始一段路她一边牵着骒儿,一边跟我聊天。告诉了我一些骑马的要领,上坡时身体要前倾,下坡时后仰,让马前进时双腿要夹紧马肚子,停时要拉缰绳。不知不觉队伍就走上山间的崎岖小道,从来没骑过马的我们,时不时一阵尖叫,攥着马鞍上的扶手,心里一阵阵的发怵。开始的一段山路很窄,很陡,骑在骒背上,脚已悬在半空中。随着山路向上盘旋,人在骑骒背上也一上一下的颠簸,听着山风呼呼吹过,看着脚底的悬崖,更是手心出汗,两眼发花,心也提在嗓子眼,大气也不敢多出,对山道两旁的优美风景更无暇欣赏、拍照。最最惊险的一段路,连马也走不过,我们只好下马徒步,小心翼翼地跨过悬崖边仅有的一点残缺的路。
走完一段险路,终于登上山顶,海拔四千五。一个呈反逗号型状的高原海子呈现在眼前,海子边四周雪峰环绕,山脚下湖岸边生长着成片的野生高山杜鹃,这就是青蛙海。在这里,我们似乎走到了离太阳最近的地方,天空触手可及,人也超脱于喧嚣尘世之上。七月底虽然晴空万里,但山顶还是寒风凛冽,我们不敢久做逗留,没有欣赏到青蛙海最美的风景,没有拍到满意的风光照片,带着点点的遗憾,我们下山了。
有了上山的经验,下山大家明显轻松多了。队伍里时不时传来我们和藏民欢快的歌声。小女孩庸锥告诉我,青蛙海边不仅有杜鹃花,还生长雪莲、虫草等名贵药材,抗高原反应的红景天更多,海子里鱼也非常多。但来这里的人很少,从亚丁景区开放至今,最多有几十人,而且大多是探险发烧友。我想可能是上山有两段路非常险,使旅行社不敢推荐这个景点吧。美丽的青蛙海就这样静静的躺在群山的怀抱里,养在深闺人未识。
一时碰巧的因缘际会和莽撞无知的大胆,使我们可以浮光掠影一瞥它的美丽,这个下午的青蛙海之行,就像打了一场胜仗,战胜的是自己的恐惧。
夜色降临,亚丁下起了小雨。经过一天的折腾,大家都累得早早休息去了。而我因为冷得睡不着,只好借着旅馆厨房的小火炕暖暖自己的双脚,和几个友人同旅馆的老板娘闲聊着。摩梭小伙子给直二车带着他的两位藏族同伴也来了。大家围着火堆,听二车说起他的伤心事,说起他流浪的日子。几杯酒下肚,二车深情地唱起了藏族和摩梭民歌,心里暖暖的,被这位率直的小伙子所感动着。夜更浓了,雨还在沥沥地下着,外面又湿又冷,我们的小火炕在桔红色火苗的映衬下越发显得温暖和可爱。看着大家脸上恬静怡然的神情,不禁感叹到其实生活里这样朴素的快乐俯首皆是,只是尘嚣中有太多繁杂的欲念干扰了我们的感受力,使我们对快乐视而不见、感而不觉。有时,歇歇脚,给自己一个倾听心灵的机会,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幸福可以如此简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