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记忆中老去(十二)中平路

标签:
老房子上杭台江往事下杭感悟随笔文化旅游 |
分类: 写给老家 |
状元楼·中平路151号
状元府大门前原有一方形大场地,兼作黄培松平时习武场所,俗称“田挡状元埕”。
相传黄培松晚年时,有朋友凭其威望请他去厦门调停一件房产纠纷。
这趟行程让黄培松看中厦门的一座洋房,回来后,他便叫人依样画葫芦,再令自己的两个儿子主持修建事宜,此后黄家后代人也都一直管那座楼叫“洋楼”。
解放后,这幢楼成为了福建省轮船总公司办公楼。
从我老屋的二楼打开窗,正对面就是。
这幢外纹独特的欧式建筑,被一排绿树电线掩映着。
灰白的墙面上浮现着粗糙的肌理,高大的尖顶拱窗,每一列都有不同的形象。
外婆说她年轻的时候,曾在黄府的状元楼里做了几年丫环。
我小时候进去参观过,入眼所见的雕花石刻,精致得让人惊叹。
状元楼前,有一棵高大粗壮的老榕树。后面,有一家轮船公司办的幼稚园。
那时候,我们常在放学跑到这里,一玩就是好几个小时,直到家人来招唤。
中平路我的光阴:
我出生在这里。在中平路上度过了十几年的光阴,直至后来搬家。
老屋现在还在,破得不能住人。
当年,它可是中平路上大名鼎鼎的锅边店。
这条路上,那些现在看起来旧旧的,破落的,灰色基调的木房子或石房子,盛载了我太多的回忆,太久的岁月,太过于丰富的童年。
那个雨季时的栅栏,那些暗中流影的尘埃,那记忆深处的祖辈,那陈旧无忧的孩提往事。
爷爷的水烟枪,奶奶的洗衣板,阿叔的补锅摊,阿伯的照相馆……
所有的童年记忆,一直尘封于心底深处,连同那所废弃空置的老房子,虽摇摇欲坠却仍经得起岁月。
阳光晴好的时候,翻出来晒晒,小小的安逸中,忽然,莫名感伤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