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台湾、香港、澳门 |
一出关闸,外面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几个公共汽车站就在关口大门不到十米处,倒是方便。的士先来后到,一律有序载客。街对面有两家货币兑换店,在澳门几乎所有店铺都收港币,而且是一比一的通用。刚看到街上的汽车靠左行,有点不适应。招了一辆的士,黑色的车身,车顶是奶黄色。1.5公里起步澳门币10元,以后每200米加收1元,大件行李,每件加收3元,价格不是很高。司机很热情,虽然不会说国语,却听得懂,一上车就给我们一张地图,然后大家你广东话我普通话,“鸡同鸭讲”的聊了起来。
十几分钟后,司机把我们送到了福隆新街的高华酒店。说是一家二星级的酒店,门面却小得可怜。尤其那电梯,两人加两行李就塞满了。澳门回归后,普通话在这里并没有得到普及,很多澳门人虽然听得懂,却不会说。好在高华酒店的老板国语说得还算流利,沟通不成问题。拿到的房间规格和在国内的一星差不多,一个晚上150元的标房不算贵了。
寄好行李,就准备开始一天的行程。与香港相比,澳门面积要小得多。澳门半岛加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只有23.5平方公里;人口也少得很,只有40多万。所以今天的行程,我们主要以步行为主。
从酒店所在的福隆新街出发。坐车进来时来不及认真欣赏这条风味独特的小路,现在时间还早,就从这里开始品味澳门吧。“福隆新街”据说是澳门的老红灯区。这条街从明朝末年就已经有零星的妓院,到晚清时形成一整条街的规模,直到50年代初才逐渐败落下来。现在“从良”了,经过政府的整饰,已经是澳门的一个旅游景点。一整条街道都是雪白的粉墙,鲜红色的中式门窗,不论是地面、墙上都干净得好像一尘不染。站在街口望去,暖暖夏日的阳光之下,长条的、方形的红窗框,带有圆圆的木栅栏的红色大门,被白墙衬托得特别鲜艳,看上去像传统的中国剪纸,喜气洋洋的。
如今这里是“手信”一条街,几家著名的澳门特产店、饭店餐厅都集聚于此。街口的名人饭店是澳门政界名人常常光顾的葡国餐厅。在一扇禁闭的红色大门后,则是一家著名的酒窖,专门出售优质的法国葡萄酒。还有那酒旗飘飘的“西南饭店”,是澳门最有名的吃鱼翅的饭店,鱼翅质量之高、烹调之鲜美,港澳地区有口皆碑,虽然价格不菲,依然天天客满。哇,真是歪打正着,我们订酒店时,哪里知道住的环境这样得天独厚?以后有朋友来,一定推荐他们住高华。
往街口走五分钟,就到新马路。徒步游览澳门的最佳出发点是澳门中心广场——议事亭前地。市政厅前面的广场地面,由葡国的能工巧匠按传统的南欧风格,用黑灰碎石子铺成波光鳞鳞的波浪形状,犹如微波轻漾的海面。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镶有地球仪的喷泉。四周尽是一座座古老葡式建筑物,色调明艳,古朴雅致。站在这里,很容易让你有身处南欧小镇的错觉。这些古老的建筑物里却躲着不少国际品牌的商店、饮食店,加上广场上的小摆摊,使这里成为澳门热闹的购物区。而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狭窄小巷,更是条条各具风情,有探秘寻宝的古董街,有销售药材的南北货街,有烹煮风味的小餐馆街。
议事亭的尽头是板樟街,一路看着指示牌子,沿着大三巴街向前走,就到了大三巴牌坊前的石阶。大三巴的名字咋一听,有些奇怪。在澳门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说起来又长又呦口的译名,这些都是西方语言和岭南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矗立在山坡上的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它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在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如今只剩下一座骄傲的立面,没有人会建议要修复它,我想大三巴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的不完整,不完整才有故事可说,才有了让人们无尽想象的空间。最最可惜的是我们来的真不是时候。从四月起,大三巴开始封闭进行清洗维护工作,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好不容易来一趟澳门,却看到的是蒙着面纱的大三巴,那精美的前壁雕刻,只得由我任意想象而无法窥见。:(
天主教博物馆位于大三巴牌坊后面。博物馆展室在地下层,陈列的宗教艺术品,表现了澳门丰富的传教历史。肃穆的氛围之中,我们只能把步子放得轻上加轻,屏息欣赏这些典藏精美之作。收藏的展品中有油画、圣母及主教的人像雕刻、还有礼仪装饰品等,这些有代表性的展品,都是从澳门所有的教堂的修院的收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博物馆的隔壁有一扇沉重的铁门,铁门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很多游客到这里,一看指示牌上写着“墓室”就避讳似的离开了。带着几分好奇,我和朋友还是推开了那扇大门。陈列十分的简单,一座刻在大理石上的祭坛,在这独一无二的巨石上,竖立着一个十字架和一座圣体龛。两侧的玻璃石柱里安放着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天籁般的灵歌,在空中盘旋,静静站上几分钟,你都会感觉心灵仿佛接受了一次最纯洁的洗礼。
从天主博物馆出来,游客渐渐多起来。我们随着人流参观了位于山上的大炮台。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罗教堂内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澳门博物馆座落在大炮台上,这样的选址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脚点就在那里,这里是城市的心脏。我们可以在这儿买到六大博物馆的通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最多只能参观四个博物馆。澳门其它的博物馆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而澳门博物馆则力求涵盖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保存数个世纪东、西方文化在澳门交汇,并和谐共存的多种面貌、传统、风俗和文化等。尽管博物馆的藏品并非价值连城,但却蕴藏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在这里,你可以调用各种感官,通过视频、音频,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解澳门的古今风情,澳门博物馆真是一本生动形象的澳门“百科全书”。
从澳门博物馆出来,我们顺着大三巴路步行回酒店。一路上游人如云。而这时,澳门街头的各家小店也开始一天的营业。澳门有最著名的“钜记手信”。这里的老婆饼和凤凰蛋卷据说好吃得很,吸引了无数游客争相购买,我们自然不会放过。采购了几盒手信,已近中午,好在澳门小,景点也较集中。我们打算回去休息片刻,再度出击。
十几分钟后,司机把我们送到了福隆新街的高华酒店。说是一家二星级的酒店,门面却小得可怜。尤其那电梯,两人加两行李就塞满了。澳门回归后,普通话在这里并没有得到普及,很多澳门人虽然听得懂,却不会说。好在高华酒店的老板国语说得还算流利,沟通不成问题。拿到的房间规格和在国内的一星差不多,一个晚上150元的标房不算贵了。
寄好行李,就准备开始一天的行程。与香港相比,澳门面积要小得多。澳门半岛加上氹仔、路环两个离岛只有23.5平方公里;人口也少得很,只有40多万。所以今天的行程,我们主要以步行为主。
从酒店所在的福隆新街出发。坐车进来时来不及认真欣赏这条风味独特的小路,现在时间还早,就从这里开始品味澳门吧。“福隆新街”据说是澳门的老红灯区。这条街从明朝末年就已经有零星的妓院,到晚清时形成一整条街的规模,直到50年代初才逐渐败落下来。现在“从良”了,经过政府的整饰,已经是澳门的一个旅游景点。一整条街道都是雪白的粉墙,鲜红色的中式门窗,不论是地面、墙上都干净得好像一尘不染。站在街口望去,暖暖夏日的阳光之下,长条的、方形的红窗框,带有圆圆的木栅栏的红色大门,被白墙衬托得特别鲜艳,看上去像传统的中国剪纸,喜气洋洋的。
如今这里是“手信”一条街,几家著名的澳门特产店、饭店餐厅都集聚于此。街口的名人饭店是澳门政界名人常常光顾的葡国餐厅。在一扇禁闭的红色大门后,则是一家著名的酒窖,专门出售优质的法国葡萄酒。还有那酒旗飘飘的“西南饭店”,是澳门最有名的吃鱼翅的饭店,鱼翅质量之高、烹调之鲜美,港澳地区有口皆碑,虽然价格不菲,依然天天客满。哇,真是歪打正着,我们订酒店时,哪里知道住的环境这样得天独厚?以后有朋友来,一定推荐他们住高华。
往街口走五分钟,就到新马路。徒步游览澳门的最佳出发点是澳门中心广场——议事亭前地。市政厅前面的广场地面,由葡国的能工巧匠按传统的南欧风格,用黑灰碎石子铺成波光鳞鳞的波浪形状,犹如微波轻漾的海面。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镶有地球仪的喷泉。四周尽是一座座古老葡式建筑物,色调明艳,古朴雅致。站在这里,很容易让你有身处南欧小镇的错觉。这些古老的建筑物里却躲着不少国际品牌的商店、饮食店,加上广场上的小摆摊,使这里成为澳门热闹的购物区。而以广场为中心向四周延伸的狭窄小巷,更是条条各具风情,有探秘寻宝的古董街,有销售药材的南北货街,有烹煮风味的小餐馆街。
议事亭的尽头是板樟街,一路看着指示牌子,沿着大三巴街向前走,就到了大三巴牌坊前的石阶。大三巴的名字咋一听,有些奇怪。在澳门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说起来又长又呦口的译名,这些都是西方语言和岭南文化相互碰撞的结果。矗立在山坡上的大三巴牌坊是澳门的标志之一,实际上它是圣保罗教堂的前壁遗迹。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台至现在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见证了活生生的历史。如今只剩下一座骄傲的立面,没有人会建议要修复它,我想大三巴之所以美丽就在于它的不完整,不完整才有故事可说,才有了让人们无尽想象的空间。最最可惜的是我们来的真不是时候。从四月起,大三巴开始封闭进行清洗维护工作,直到今天,还没有结束。好不容易来一趟澳门,却看到的是蒙着面纱的大三巴,那精美的前壁雕刻,只得由我任意想象而无法窥见。:(
天主教博物馆位于大三巴牌坊后面。博物馆展室在地下层,陈列的宗教艺术品,表现了澳门丰富的传教历史。肃穆的氛围之中,我们只能把步子放得轻上加轻,屏息欣赏这些典藏精美之作。收藏的展品中有油画、圣母及主教的人像雕刻、还有礼仪装饰品等,这些有代表性的展品,都是从澳门所有的教堂的修院的收藏品中精挑细选出来的。
博物馆的隔壁有一扇沉重的铁门,铁门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很多游客到这里,一看指示牌上写着“墓室”就避讳似的离开了。带着几分好奇,我和朋友还是推开了那扇大门。陈列十分的简单,一座刻在大理石上的祭坛,在这独一无二的巨石上,竖立着一个十字架和一座圣体龛。两侧的玻璃石柱里安放着日本和越南殉教者的遗骨。天籁般的灵歌,在空中盘旋,静静站上几分钟,你都会感觉心灵仿佛接受了一次最纯洁的洗礼。
从天主博物馆出来,游客渐渐多起来。我们随着人流参观了位于山上的大炮台。大炮台建于公元1616年明神宗年间,本属教会所有,为保护圣保罗教堂内教士而兴建,用以防范海盗。澳门博物馆座落在大炮台上,这样的选址再恰当不过了,因为葡萄牙人最早的落脚点就在那里,这里是城市的心脏。我们可以在这儿买到六大博物馆的通票,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最多只能参观四个博物馆。澳门其它的博物馆都有一个特定的主题,而澳门博物馆则力求涵盖这片土地及其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旨在保存数个世纪东、西方文化在澳门交汇,并和谐共存的多种面貌、传统、风俗和文化等。尽管博物馆的藏品并非价值连城,但却蕴藏丰富的历史意义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在这里,你可以调用各种感官,通过视频、音频,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了解澳门的古今风情,澳门博物馆真是一本生动形象的澳门“百科全书”。
从澳门博物馆出来,我们顺着大三巴路步行回酒店。一路上游人如云。而这时,澳门街头的各家小店也开始一天的营业。澳门有最著名的“钜记手信”。这里的老婆饼和凤凰蛋卷据说好吃得很,吸引了无数游客争相购买,我们自然不会放过。采购了几盒手信,已近中午,好在澳门小,景点也较集中。我们打算回去休息片刻,再度出击。
前一篇:海水正蓝(六)
后一篇:双城记--香港(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