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江苏、浙江、安徽 |
西塘美食:
绝对不能错过。
响堂:蝉衣包圆我觉得特好吃,薄薄的豆腐皮里包着新鲜的野菜和肉糜,吃在嘴里,满口生香,老鸭煲肉质特别鲜嫩,值得一尝。酱爆螺蛳烧得也很是入味。椒盐南瓜切得薄,脆脆咸咸的也很有特色。
乐善堂:芡实糕透着一丝淡淡的桂花清香,我很喜欢。在买芡实糕的时候不要客气,一般老板都会让你免费品尝的,尝过了觉得好再买。不过这东西最好现买现吃,带回家水分干了就不好吃。
老品芳:同样的菜,价格只有响堂的一半,里面吃的多是当地人。生意不错。个人觉得菜偏咸一些,且道道菜带汁水多了些。不过味道还是可以的,量特足,物美价廉。
杭州别记: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杭州的每一天奢侈生活就是,看风景,吃美食。
杭州的美食:
知味观: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雅称的百年老店,杭州知味观的面条真是好吃!不知是不是当时肚子太饿,现在想来,那天在河坊街外吃到的知味观大排面竟也让我回味许久,还有那一笼精致的蟹黄小汤包。唯一不足的是知味观的臭豆腐,外酥内不够嫩,不可与三味的相比。
天外天:始建于1910年的杭州天外天菜馆坐落在灵隐飞来峰下。与楼外楼,山外山并称杭州三大名楼。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传统名菜:西湖莼菜汤,那莼菜入口极滑腻鲜嫩,也极清淡,滋味似在若有若无之间。糖醋排骨酥嫩味甜,西湖酱鸭腌腊入味十足,肉感细,银耳炒黄瓜则纯粹解腻去油,营养丰富。
“皇饭儿” 王润兴:离开杭州的最后一个晚上,兴致十足的我们在高银美食街的“皇饭儿”酒楼吃饭。据说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在一个叫王润兴的店小二开的小饭馆里吃到了美味的鱼头豆腐后,一直念念不忘,再下江南时他又找到这家店,品尝之后欣然提笔“皇饭儿”。从此,“皇饭儿”的美食声名远播。在这里,我们吃到了正宗的西湖醋鱼,东坡肉,还有口感爽滑的牛肉羹,甜嫩的蜜汁糯米藕片,极具营养的爆炒芦蒿。酒楼生意极好,我们去时正是宾客满座,在外厅等了十几分钟才拿到桌号的。
杭州是个令人迷恋的城市。
妩媚的是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精致的是每一个城市的细节。马路,街边无名的小公园,或是独特的电话亭、以人为本的公车站。
婉约的是一种悠远恬淡的江南文化。
杭州,这样的城市,不会让你冲动或者激动。就像一杯龙井茶,要的是一点时间,一点心,需要慢慢地体会,沉浸,等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被你发现的时候,它已经浸没你整个的身心了。
一段旅行等同于一场梦游。
或许生命的目的就是行走和体验,但从来不是漫无目的。
初稿完成于2006、2、6晚十点半
绝对不能错过。
响堂:蝉衣包圆我觉得特好吃,薄薄的豆腐皮里包着新鲜的野菜和肉糜,吃在嘴里,满口生香,老鸭煲肉质特别鲜嫩,值得一尝。酱爆螺蛳烧得也很是入味。椒盐南瓜切得薄,脆脆咸咸的也很有特色。

乐善堂:芡实糕透着一丝淡淡的桂花清香,我很喜欢。在买芡实糕的时候不要客气,一般老板都会让你免费品尝的,尝过了觉得好再买。不过这东西最好现买现吃,带回家水分干了就不好吃。
老品芳:同样的菜,价格只有响堂的一半,里面吃的多是当地人。生意不错。个人觉得菜偏咸一些,且道道菜带汁水多了些。不过味道还是可以的,量特足,物美价廉。
杭州别记: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在杭州的每一天奢侈生活就是,看风景,吃美食。
杭州的美食:
知味观:素有“知味停车,闻香下马”雅称的百年老店,杭州知味观的面条真是好吃!不知是不是当时肚子太饿,现在想来,那天在河坊街外吃到的知味观大排面竟也让我回味许久,还有那一笼精致的蟹黄小汤包。唯一不足的是知味观的臭豆腐,外酥内不够嫩,不可与三味的相比。

天外天:始建于1910年的杭州天外天菜馆坐落在灵隐飞来峰下。与楼外楼,山外山并称杭州三大名楼。在这里,我们品尝到了传统名菜:西湖莼菜汤,那莼菜入口极滑腻鲜嫩,也极清淡,滋味似在若有若无之间。糖醋排骨酥嫩味甜,西湖酱鸭腌腊入味十足,肉感细,银耳炒黄瓜则纯粹解腻去油,营养丰富。

“皇饭儿” 王润兴:离开杭州的最后一个晚上,兴致十足的我们在高银美食街的“皇饭儿”酒楼吃饭。据说乾隆皇帝当年下江南,在一个叫王润兴的店小二开的小饭馆里吃到了美味的鱼头豆腐后,一直念念不忘,再下江南时他又找到这家店,品尝之后欣然提笔“皇饭儿”。从此,“皇饭儿”的美食声名远播。在这里,我们吃到了正宗的西湖醋鱼,东坡肉,还有口感爽滑的牛肉羹,甜嫩的蜜汁糯米藕片,极具营养的爆炒芦蒿。酒楼生意极好,我们去时正是宾客满座,在外厅等了十几分钟才拿到桌号的。
杭州是个令人迷恋的城市。
妩媚的是西湖,淡妆浓抹总相宜。
精致的是每一个城市的细节。马路,街边无名的小公园,或是独特的电话亭、以人为本的公车站。
婉约的是一种悠远恬淡的江南文化。

杭州,这样的城市,不会让你冲动或者激动。就像一杯龙井茶,要的是一点时间,一点心,需要慢慢地体会,沉浸,等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被你发现的时候,它已经浸没你整个的身心了。
一段旅行等同于一场梦游。
或许生命的目的就是行走和体验,但从来不是漫无目的。
初稿完成于2006、2、6晚十点半
后一篇:碎片南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