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江苏、浙江、安徽 |
四人站在路边,摊着地图正研究着接下去该往哪里去时,竟有一杭州人主动问我们要到哪里去,并提醒我们不要包车游西湖。起初我们还有点疑心,怕遇到骗子,对他的话半听半信。接着往下走,一路上,不断有杭州人主动和我们招呼,老人,妇女等。没想到他们会在地图上帮我们指出几个值得一去的地方,并告知什么地方门票贵且无东西可看。坐几路车,在哪转车,票价多少,我们没想到的细节,他们全帮我们想到了。接下来的行程中,因着路人的热情指点,我们少走了很多冤枉路,并意外地多去了好几个景点。这座城市,因着这些善良而热情的人们而显得更美丽。

在这里,你可以喝到杭州最正宗的狮峰龙井。半小时后,带着唇齿间漫溢的甘香,我们走出龙井村。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行走在路上,因为永远都会有意外和惊喜。

现在的河坊街连接延安南路和中山中路,经过整体的策划布局,房子焕然一新,虽然这种“修旧如旧”的方式因为没有时间积累的文化底蕴而显得生硬和单薄,当时受到很多杭州本地人的批评,但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游人来说,那些老字号老房子毕竟有保留,还是值得一访。
河坊街是个淘宝的好地方。这里的汇集了天南地北的各种手工艺,如吹糖人、捏泥人、吹玻璃、编草艺、芦苇画等,丝绸、蓝印花,桑蚕丝制品应有尽有。我们进了这家,又看那家,东挑西拣,只觉得口袋里的钱直往外掏,手里提得越来越沉。直到实在拎不动了,方觉购物冲动有些过头,逃也似地出了店门。便见那用了一整面白墙的超大墨字招牌:胡庆余堂国药号,每字二十平方米,堪称一绝。这气派,恐怕没有哪家药店能比得上吧!
历史上的胡雪岩,一代巨贾,传奇商人,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以官商之道和用人之术而获得巨大成功。但无奈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以一个民族资本家的身份对外国资本进行了悲剧性抗争之后,终于拱手让出了毕生财富,死时不过七尺桐棺,一豆烛光。当胡雪岩临终前又回到自己人生起点的时候,他会有如何的感慨呢?人常说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必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胡雪岩了吧。
重要的不是带走什么,而是留下了什么。胡雪岩留下的,除了那段传奇人生,还有这座至今仍秉承“戒欺”二字,以“医乃仁术”为根本,普济世人的胡庆余堂。跨过“药局”门楼的青石门槛,豁然开朗,金亮一片:宫灯高悬,红柱擎天,雕梁扶栏,镀金描彩。大厅两旁分立红木柜台,为配方柜和成药柜。柜台后方橱子上,色泽不同的瓷瓶,幽幽发光的铜罐,存放药材的格斗,中药特有的香味,弥漫着神秘而又高雅的药堂。大厅里,南来北往看病抓方的人络绎不绝......
一座建筑无论如何华丽如何坚固,总有褪色和衰败的一天。而一种道德一种精神,却可以穿越岁月,永久地留给后世。
南山路的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而杭州,是我到过第三个种着梧桐树的城市,之前是上海和南京。
这是一种伤感美丽的树木。无论是白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叶子,一地的树影婆娑斑驳,还是夜晚月华流泻,灯光璀璨,摇曳迷离,走在这样的路上,都感觉非常幽静和优雅。
这是杭州最富有艺术气质的一条路,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道路两旁是各式装饰特色的酒吧、茶馆、咖啡厅及画廊。这些建筑长期浸染在艺术的氛围之中,流淌着一种宁静的雅趣。
傍晚时,从南山路打的来到湖滨路。正赶上杭州难得的一场日落。太阳就快下山了,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夕阳的余辉。湖边的长椅一张都没空着,一对对恋人相依相偎,欣赏着落日的美丽。我们站在法拉餐厅还未装修好的二楼天台上,看着太阳慢慢地从刺眼变为柔和,从灼热变为温暖,从明亮的黄色变为深深的橙色,一点一点得消失在山的另一边,辉映着孤山上的雷锋塔,成为一道剪影。
暮色更重了,西湖边亮起了灯光,对岸宝石山上也亮起了灯光,像点点繁星落到了凡间,灿烂却不夺目。忽然之间,随着一曲《千年等一回》,西湖边的广场音乐喷泉开始了,那喷泉忽而如一个妖娆的女子般婀娜起舞,忽而如一只只彩蝶般翩翩飞上飞下,五光十色的炫彩让人不由得沉醉其间,视觉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那些在昏黄光晕掩映下的餐厅、咖啡馆,在眼前一个个晃过,精致的装璜,迷离而暧昧的光与影,时尚的火焰燃烧在夜色中,浓香四溢,散发着独有的魅惑气息。红男绿女三俩一伙穿梭其间,每个酒吧门口的酒水推销员和引座员用热烈的目光迎接着来往宾客。
长夜漫漫浮生若梦。夜色渐浓,城市开始陷入睡眠,而这里,城市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都说杭州灵隐寺的佛祖是极灵验的。而我去灵隐,不是为着烧香许愿,而是为寻三生石。
历史上关于三生石的传说是这样的:唐代有个叫李源的居士,与一位法号圆泽的和尚交情很深,他们在杭州天竺寺外的一块石头旁立下了三生之约。当圆泽去世时,两人约定,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在天竺寺外再相见。十三年后,李源如约而至,见一个牧童手扣牛角歌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临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方悟,这牧童便是转世的圆泽。而他们相见处的那块石头,便是三生石。
三生石,情之至石,缘定三生,是生死之交的见证,是承诺与誓言的见证
三生石不在灵隐,是在灵隐边的那条天竺路上。
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净寺、上天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下天竺法镜寺是杭州唯一的比丘尼女众寺院。
寺庙的门票不叫门票,叫做香花券,表示虔诚礼佛、香花供养之意,所以不能用“买”,而需得是“请”。请过之后,四人便迫不及待冲进寺院,不看佛祖,不烧香,直奔菜园而去。转过几圈,却遍寻不着传说中的三生石。问过师傅才知,原来三石寺不在寺内,而在寺外右侧的一条小路上。出大门往右走,没几步心就凉了半截。那条寻找三生石的小路不知何时设了关卡。无论我们怎样恳求,守关的阿姨就是不让我们通过。失落之余,阿姨又为我们指了另一条“明路”,去飞来峰吧,从飞来峰顶下来,走一百多米也能找到。我们心有不甘,在路边策划着怎样可以抄近路直上飞来峰。于是再一次找了借口混进法镜寺,从菜园旁的一个小门出去,一看有条小路直通山上,心中狂喜。岂料遇到一个寺里的工人,我们以为这一次又要被赶出去,哪知当他得知我们要去灵隐,居然为我们指引“迷途”。翻过这山,就到灵隐了。十来分钟的路程。四人半信半疑,先摸索上山再说吧。我们沿着小路一直向上走,却久不见峰顶,无奈为了赶时间,不能再作逗留,只好放弃寻找三生石,从另一头下山。没走几步,看到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飞檐红墙,原来下山便是灵隐寺了。
沿着石阶下山,忽听友人喊道:快看。顺着友人所指,见一危崖立在眼前,抬首望去,满山石佛,圆润端丽,宝相庄严,想来便是飞来峰石窟了。本以为飞来峰只是小丘一座,下了山,听了导游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从后翻到前,爬得气喘吁吁的这座山,就是飞来峰!“真是不识飞来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峰中”啊!
下山以后便有时间好好欣赏这些精美的石窟造像了。飞来峰是一座高仅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在奇幻多变的洞穴中,布满了五代至元代的大批石窟造像,共有470多尊。我们跟着导游与团队在洞中百转不尽,听典故,摸奇石,只见有光处未必是洞口,出洞后也未必能下山。方一转身,怪石之下又是另一个洞口,盘盘绕绕几经曲折,终于走到山下。灵隐寺山门前,烧香拜佛的香客还在不断的涌入,人声嘈杂,步履匆匆。
灵隐一行,与三生石失之交臂,却意外地免票一游飞来峰。为了庆祝混票成功,这个中午,我们在灵隐外的天外天菜馆好好地犒赏了自已。
问茶龙井得悠闲
从一个路人口中得知新西湖十景之一的“九溪烟树”,是个不错的地方。从市区坐车经过钱江大桥到九溪的路口不过半小时。“九溪烟树”是一个很小的人工景点。一条瀑布飞流直下,通过小桥淌至一片蓝绿的湖水里,树景、碧水、如烟般的山林,似乎也有了些九寨沟的神韵。从九溪烟树再一直走到龙井村的那段山路,大约半小时。杭州人把它叫“九溪十八涧”,又称“龙路”。据说当年乾隆皇帝走过,所以走龙路有平步青云之意。走在这幽静的山林间,一路上鸟语花香,山坡上大片的茶田,绿叶上还挂着晶莹剔透的露水,道路两旁溪水潺潺,空气清鲜得使人神清气爽。一位中年阿姨刚好与我们同路,都是去龙井村的。她热情地招呼:去咱家坐坐喝茶吧,都是自家采的龙井春茶。
在这里,你可以喝到杭州最正宗的狮峰龙井。半小时后,带着唇齿间漫溢的甘香,我们走出龙井村。
这就是我为什么喜欢行走在路上,因为永远都会有意外和惊喜。
沧桑河坊探传奇
河坊街,是一条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街。当年这里分布着几十家著名的老字号,最值得一提的是富可敌国的红顶商人胡雪岩在这里建起了与北京“同仁堂”遥相呼应的“庆余堂”中药房;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直到1956年才关门的保和堂药店也在河坊街的华光巷口,传说中与白娘子有过一段爱情的许仙曾在这里当过伙计。当年,河坊街不仅是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儿,更是南宋的文化中心和经贸中心。
现在的河坊街连接延安南路和中山中路,经过整体的策划布局,房子焕然一新,虽然这种“修旧如旧”的方式因为没有时间积累的文化底蕴而显得生硬和单薄,当时受到很多杭州本地人的批评,但对于我们这些外地游人来说,那些老字号老房子毕竟有保留,还是值得一访。
河坊街是个淘宝的好地方。这里的汇集了天南地北的各种手工艺,如吹糖人、捏泥人、吹玻璃、编草艺、芦苇画等,丝绸、蓝印花,桑蚕丝制品应有尽有。我们进了这家,又看那家,东挑西拣,只觉得口袋里的钱直往外掏,手里提得越来越沉。直到实在拎不动了,方觉购物冲动有些过头,逃也似地出了店门。便见那用了一整面白墙的超大墨字招牌:胡庆余堂国药号,每字二十平方米,堪称一绝。这气派,恐怕没有哪家药店能比得上吧!

历史上的胡雪岩,一代巨贾,传奇商人,从身无分文白手起家,以官商之道和用人之术而获得巨大成功。但无奈成也官场败也官场,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在以一个民族资本家的身份对外国资本进行了悲剧性抗争之后,终于拱手让出了毕生财富,死时不过七尺桐棺,一豆烛光。当胡雪岩临终前又回到自己人生起点的时候,他会有如何的感慨呢?人常说名利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想必对这句话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胡雪岩了吧。
重要的不是带走什么,而是留下了什么。胡雪岩留下的,除了那段传奇人生,还有这座至今仍秉承“戒欺”二字,以“医乃仁术”为根本,普济世人的胡庆余堂。跨过“药局”门楼的青石门槛,豁然开朗,金亮一片:宫灯高悬,红柱擎天,雕梁扶栏,镀金描彩。大厅两旁分立红木柜台,为配方柜和成药柜。柜台后方橱子上,色泽不同的瓷瓶,幽幽发光的铜罐,存放药材的格斗,中药特有的香味,弥漫着神秘而又高雅的药堂。大厅里,南来北往看病抓方的人络绎不绝......
一座建筑无论如何华丽如何坚固,总有褪色和衰败的一天。而一种道德一种精神,却可以穿越岁月,永久地留给后世。
若梦人生话夜杭
南山路的两边是高大的法国梧桐树,而杭州,是我到过第三个种着梧桐树的城市,之前是上海和南京。
这是一种伤感美丽的树木。无论是白天的阳光透过稀疏的叶子,一地的树影婆娑斑驳,还是夜晚月华流泻,灯光璀璨,摇曳迷离,走在这样的路上,都感觉非常幽静和优雅。

这是杭州最富有艺术气质的一条路,中国美术学院是一个重要的标志。道路两旁是各式装饰特色的酒吧、茶馆、咖啡厅及画廊。这些建筑长期浸染在艺术的氛围之中,流淌着一种宁静的雅趣。
傍晚时,从南山路打的来到湖滨路。正赶上杭州难得的一场日落。太阳就快下山了,湖面波光粼粼,倒映着夕阳的余辉。湖边的长椅一张都没空着,一对对恋人相依相偎,欣赏着落日的美丽。我们站在法拉餐厅还未装修好的二楼天台上,看着太阳慢慢地从刺眼变为柔和,从灼热变为温暖,从明亮的黄色变为深深的橙色,一点一点得消失在山的另一边,辉映着孤山上的雷锋塔,成为一道剪影。

暮色更重了,西湖边亮起了灯光,对岸宝石山上也亮起了灯光,像点点繁星落到了凡间,灿烂却不夺目。忽然之间,随着一曲《千年等一回》,西湖边的广场音乐喷泉开始了,那喷泉忽而如一个妖娆的女子般婀娜起舞,忽而如一只只彩蝶般翩翩飞上飞下,五光十色的炫彩让人不由得沉醉其间,视觉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那些在昏黄光晕掩映下的餐厅、咖啡馆,在眼前一个个晃过,精致的装璜,迷离而暧昧的光与影,时尚的火焰燃烧在夜色中,浓香四溢,散发着独有的魅惑气息。红男绿女三俩一伙穿梭其间,每个酒吧门口的酒水推销员和引座员用热烈的目光迎接着来往宾客。
长夜漫漫浮生若梦。夜色渐浓,城市开始陷入睡眠,而这里,城市的一天才刚刚开始。
天竺难寻三生石
都说杭州灵隐寺的佛祖是极灵验的。而我去灵隐,不是为着烧香许愿,而是为寻三生石。
历史上关于三生石的传说是这样的:唐代有个叫李源的居士,与一位法号圆泽的和尚交情很深,他们在杭州天竺寺外的一块石头旁立下了三生之约。当圆泽去世时,两人约定,十三年后的中秋之夜,在天竺寺外再相见。十三年后,李源如约而至,见一个牧童手扣牛角歌曰:
“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临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长存。”
李源方悟,这牧童便是转世的圆泽。而他们相见处的那块石头,便是三生石。
三生石,情之至石,缘定三生,是生死之交的见证,是承诺与誓言的见证
三生石不在灵隐,是在灵隐边的那条天竺路上。
下天竺法镜寺、中天竺法净寺、上天竺法喜寺合称“三天竺”。下天竺法镜寺是杭州唯一的比丘尼女众寺院。
寺庙的门票不叫门票,叫做香花券,表示虔诚礼佛、香花供养之意,所以不能用“买”,而需得是“请”。请过之后,四人便迫不及待冲进寺院,不看佛祖,不烧香,直奔菜园而去。转过几圈,却遍寻不着传说中的三生石。问过师傅才知,原来三石寺不在寺内,而在寺外右侧的一条小路上。出大门往右走,没几步心就凉了半截。那条寻找三生石的小路不知何时设了关卡。无论我们怎样恳求,守关的阿姨就是不让我们通过。失落之余,阿姨又为我们指了另一条“明路”,去飞来峰吧,从飞来峰顶下来,走一百多米也能找到。我们心有不甘,在路边策划着怎样可以抄近路直上飞来峰。于是再一次找了借口混进法镜寺,从菜园旁的一个小门出去,一看有条小路直通山上,心中狂喜。岂料遇到一个寺里的工人,我们以为这一次又要被赶出去,哪知当他得知我们要去灵隐,居然为我们指引“迷途”。翻过这山,就到灵隐了。十来分钟的路程。四人半信半疑,先摸索上山再说吧。我们沿着小路一直向上走,却久不见峰顶,无奈为了赶时间,不能再作逗留,只好放弃寻找三生石,从另一头下山。没走几步,看到了掩映在绿树丛中的飞檐红墙,原来下山便是灵隐寺了。
沿着石阶下山,忽听友人喊道:快看。顺着友人所指,见一危崖立在眼前,抬首望去,满山石佛,圆润端丽,宝相庄严,想来便是飞来峰石窟了。本以为飞来峰只是小丘一座,下了山,听了导游介绍,才恍然大悟,原来我们从后翻到前,爬得气喘吁吁的这座山,就是飞来峰!“真是不识飞来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峰中”啊!

下山以后便有时间好好欣赏这些精美的石窟造像了。飞来峰是一座高仅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在奇幻多变的洞穴中,布满了五代至元代的大批石窟造像,共有470多尊。我们跟着导游与团队在洞中百转不尽,听典故,摸奇石,只见有光处未必是洞口,出洞后也未必能下山。方一转身,怪石之下又是另一个洞口,盘盘绕绕几经曲折,终于走到山下。灵隐寺山门前,烧香拜佛的香客还在不断的涌入,人声嘈杂,步履匆匆。
灵隐一行,与三生石失之交臂,却意外地免票一游飞来峰。为了庆祝混票成功,这个中午,我们在灵隐外的天外天菜馆好好地犒赏了自已。
前一篇:元宵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