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信息产业 |
联通挖人恐难如愿
21世纪经济导报近日载文“联通高管重新布局 双网分营后从其他运营商挖角”,称中国联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聘15名高管是为了从其他运营商那里挖人。我个人认为,联通的挖人愿望难以实现。
其他运营商中哪些人员会参加竞聘?
中移动:业绩比较好,符合条件的经理都比较年轻,目前的薪资水平不比联通的副总差,为什么要去联通?
中国电信/网通:两个固网运营商是由不少的优秀人才,符合条件的一般年龄在40~50岁,对移动业务了解的少,对移动业务如何更好地营销缺乏有效经验。
中国铁通/卫通:企业规模较小,符合条件的应该不少,但都没有大战役的管理经验,恐不能用于实战。
中国联通想从其他运营商里挖人,难度不小。
在上一篇“谁会成为联通省级副总”文中,介绍了中国联通本次招聘的特点是条件宽、范围广、重点在运营企业,招聘程序也相对简单、便于操作,对其他运营企业的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
但也分析了可能吸引不到太多的其他优秀运营企业的优秀人才,原因有三:
一是其他运营商对于部门负责人、地市分公司经理都有各种政策进行绑定,并且享有股票期权,他们不会轻易地放弃;
二是中国联通并没有对试用期过后不合格会给予什么待遇没有说明,会影响他们的最终决定;
三是受中国联通拆分重组传闻的影响,担心如发生重组,自己在联通没有根基,容易被边缘化。
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企业文化认同和C、G两网分开运营的认同两个大问题的困扰。
对于在传统运营企业呆久的人来说,如果一年后被中国联通解聘,何去何从是最大的困扰。因为各运营商目前对于人才的管理都比较严格,相互之间是严禁自由流动的。如果遭解职后,被迫自谋职业,岂不是丢了面子、更丢了金饭碗?
因此,中国联通不能仅仅依靠高职高薪来吸引优秀人才,应该接受上次公开招聘的教训,在台下作好功夫。
建议中国联通请求国资委派人参与招聘工作,并出台有利于运营商之间人才合理流动的政策,减少吸引人才的阻力。同时,应主动纳贤,对特殊人才可以考虑降低职务条件,采取跨级晋升。应对应聘人详细解释有关政策,做好任职后的后续保障工作。
否则,中国联通的人才引进战略会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