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有人坚守,有人离开,有人主动转型,有人抱残守缺。新闻业的新闻主角新闻事件不断,又反过来再次影响从业环境与心态。
那么,在这样一种情境下,如何做好新闻工作?答案可能多种多样,老罗以为,透过现象看本质,当下做好新闻工作要牢牢围绕三大前提展开:
一是经济稳得住,不能亏损,否则无任何底气可言,全是媚气,内容生产或业务纯开支部门显得可耻而非光荣,新闻工作价值感全然丧失。
二是人才留得住,不能搞成培训学校。很多熟练岗位的人员,数年打磨经营,他们身上有着巨大的沉没成本,每走一个人就是一次巨大的支出。
三是新闻心态守得住。现在,大小媒体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新闻人员职业心态变得浮躁甚至无望,严重地说是崩溃状态,谁也不知媒体会何处何从,新闻职业处于被挑战的最前端,多家媒体裁员更使其雪上加霜。
个人觉得,新闻媒体如果不抓住这三个关键点进行产业重构,特别是职业心态重构,问题会变得更加严重。有人说,内容为王,生产好内容就能解决问题,老罗以为,内容问题是这三种前提的结果而非肇因,是第二个层面的问题。《长株潭报》的停刊便是证明。
那么如何在操作层面进行重构?
一是减版、并版降低出版成本,要出薄报,让读者适应薄报,让订户重新认识报纸的材料成本,不能再做亏本买卖,至少要少亏;
二是迅速缩减人员规模,实现人版相配,尤其是要清理高速发展膨胀起来的机构。不能用做五个亿广告的媒体架构做一个亿的事情,这是巨大的浪费。
三是稳定在职人员的职业和收入预期,甚至要适度提高核心人员的工资,使之与市场相同岗位有竞争优势,把队伍稳住。如前所述要减版减内容,但在报纸质量上做加法,质量加法跟人的关系最大,要留住人才,裁减庸才,优才优待,庸才庸待。
四是在力所能及范国内发展媒体综合传播平台,丰富传播形式,守住本媒体的舆论阵地的高度和传播价值度。注意是力所能力,不能拼老命赌不确定的事情,那样可能输掉底裤。这之中可借船出海依傍大树,也可招商引资股份配资,在资本市场谋取机遇。但这都是小概率事件。
五是跳出行业发展产业,由转型到转产。
概言之就是两减两加,即减规模减成本,加平台加预期。
置身新闻转型洪流之中,面对各样挑战判断和选择,做到任何一条都殊为不易,但应往着这个方向努力,久久为功,踏石留印。
明天新闻业的洪流中能生存下来的可能有两样东西:一是机动灵活的小舢板,它能出没风雨,追涛逐浪,尽展个性风姿;二是量大体宽的航空母舰,它能稳坐中军,指挥若定,抗风击浪,调兵谴将,尽显王者风彩!
你家媒体会是哪种?答案不在未来,在现在。
前一篇:教师节絮语:老师,您真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