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罗庆学
罗庆学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62
  • 关注人气:23,10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峡蓝”如何才能成“环保常客”?

(2015-08-02 17:06:59)

如何让“宜昌蓝”成“三峡常客”?

  近日,宜昌天气,晴空万里,澄澈蔚蓝,一碧如洗。微信朋友圈更是频频转发,炙手可热。
   天气为何变成热门话题了?因为雾霾等恶劣天气曾经留给人们的窒息和心理阴影,人们甚至一度谈霾色变,对这种湛蓝如宝石般的天气已然久违。“不要一日游,留住宜昌蓝”,朋友圈里的一声呼喊道出了很多人心声。是啊,如何才能让“宜昌蓝”成“三峡常客”,也许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话题。
   “宜昌蓝”的出现并非偶然。据专家分析,首先是7月份气象扩散条件好,特别是PM2.5细微颗粒可向高空扩散;再就是降雨量大,空气得到有效净化;其三是我市采取系列措施,严控污染,提升大气环境。由此可见“宜昌蓝”的出现,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产物,是全民治霾共同努力的结果。
   好天气固然令人激动,但也说明了两个方面问题:
   一是物以稀为贵,好天气难得,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的差距,供给不足;二是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追求幸福指数的意愿提高,对生活环境要求更多,这二者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剪刀差”。那么,这里有个关键问题是好环境是谁“供给”的?是自然界吗?不是。是政府吗?不是。是民众吗?不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结果,是人们尊重自然、敬畏自然、美化而非破坏自然的结果,是自然界与人类、政府与民众重奏而成的一首协奏曲。
   当前,中央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看得见炊烟,留得住乡愁”的绿色发展理念,宜昌本地也制定了精准发力,打响“呼吸保卫战”的环保措施。这是政府层面的顶层设计,但还不够,还需要我们每一个部门和每一个公民的具体落实,比如就单位而言,要遵守环保法,不得搞破坏式发展;就个人而言,少开一次车,少吸一支烟,以实际行动支持环保。我们不能把制度挂在墙上,写在纸上,当好龙叶公,也不能只当忧国忧民的吐槽帝,而不当真抓实干的拼命郎。尤其对于三峡而言,宜昌作为核心城市,搞好环保工作,留住“宜昌蓝”对于区间形象,更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正如为留“北京蓝”,北京市长“提头来见”一样,我们有关部门也应强力执法,防止蓝天“一日游”或“一月游”,防止治霾成为短期效应、政绩工程,从而让“宜昌蓝”成为“三峡稀客”。
   古人云:“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从一定意义上说,“宜昌蓝”也是一面镜子,是大自然树立在政府、社会和每个人头顶上的一面镜子,它映照出我们是否真的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否真的尊重和善待自然,是否真的把大自然当成朋友,而非可以战胜的敌人。我们要时时照、常常看,来之喜,失之忧,以此检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
   大言稀声,大象无形。什么时候,当我们不再为“宜昌蓝”欢呼和激动,当我们每个公民环保意识真正融入到骨子里了,也许我们可以说,“宜昌蓝”是时候成为“三峡常客”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