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自杀为何总因“精神抑郁”?
(2011-04-30 09:57:38)
标签:
张广生洛阳市公安局精神抑郁宋体自杀事件杂谈 |
官员自杀为何总因“精神抑郁”?
据新京报消息 4月28日下午,洛阳市公安局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张广生,从该市公务员小区一栋高楼楼顶坠楼,经现场抢救无效死亡。洛阳警方初步判断张广生系自杀,通报说张生前常失眠有抑郁症状。张坠楼身亡后,洛阳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公安局组成联合调查组,29日,洛阳市公安局形成了一份《关于张广生同志坠楼死亡事件的情况说明》。
这份“情况说明”称:张广生夜间经常失眠,近期情况加重并呈现抑郁症状,加之长期超负荷工作,自感工作压力过大。近日,张广生感觉身体不适,向市局主要领导提出请假,市局领导批准其休息并劝其休养一段时间,但张广生坚持每天工作半天、针灸治疗半天。据洛阳市公安局初步推断,张广生坠楼与精神抑郁有关。
从文本看,洛阳相关部门的“情况说明”首先是说明张的死因是“长期超负荷工作”,“自感工作压力过大”,“初步推断”与“精神抑郁”有关;然后又说明市局领导关心该同志,已准假休息;最后说该同志坚持工作,只休息半天。这个“情况说明”在表扬死者的同时,也将跳楼原因完全归于个人精神方面,几乎与单位毫无干系,特别是撇清了与单位主要领导的关系,应当说非常严谨,无懈可击,是一份很好的“应急处理”公告。
公安部门是强势部门,公安部门的纪委书记应当说也是强势岗位.强势部门的强势岗位往往是让别人"精神抑郁"的重要原因.在这样一个岗位上的领导为什么会因为"精神压力太大"而选择跳楼轻生,这的确有些令人费解.
据财新网报道,张广生在跳楼前,曾给洛阳市公安局相关领导,以及他的妻子都打了电话,大意是“对不起,我走了”。此外,诱发张广生跳楼的另一因素,可能是在洛阳市政府推行的各政府部门“行风评议”中,洛阳市公安局在第一季度评议中排名较靠后有关。
这其实说明了张的死因另外的可能性。“行风评议”为什么靠后?这之张承担了怎样的压力? 死前为什么要给妻子和领导打电话?在电话中究竟说了什么?这些问题应当说与张的自杀紧密相联,没有解答这些问题之前就匆忙下一个“抑郁自杀”的结论,显得有些草率甚至是“另行公事”,堵社会的嘴巴。
作为生者,我们对张广生的不幸遭遇表示哀悼,对死者家属表示同情。但是,领导跳楼自杀,而且是公安局纪委书记这样一个敏感岗位上的领导,其死因的确很受关注,相关方面应当给一个明确的说法,这既是给死者一份清白,也是给社会一个交待。
据笔者了解,张广生是洛阳市公安系统四年来第二个自杀的副处级官员。2007年8月3日,洛阳市宜阳县公安局长白山,在该县境内的花果山国家森林公园游玩途中,举枪自杀身亡。当地政府给出的结论是“因工作压力大,今年以来,精神忧郁”。
近年来,全国各地官员自杀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浙江高院副院长自杀事件,郴州市委书记自杀事件,红安县委书记割腕自杀事件等等。这之中,有的的确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造成心理疾患而选择了轻生的;但更多的是因为在任上贪污犯罪,走露风声之后的自行了断。而我们很多地方在处理官员自杀事件的时候,常常是遮遮掩掩,欲说还休,最常用的自杀理由就是“精神抑郁”.应当说,这是一个很堂皇的理由,因为这种病来无影去无踪,看不见摸不着,不象其它病需要各种医疗证据,很容易露出马脚,甚至死后还可验尸;再就是这种病可大可小,时有时无,大时可跳楼割腕,小时可正常工作,弹性很大,操作性和可塑性强。也正因为这样,这种病常被用于领导自杀之后,它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都可以有个交待,不管官员自杀的真相是什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发展任务的加重,社会管理的难度增大,官员的压力加大,即所谓的“当官难,官难当”的确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现象.官员也是人,在压力面前,心态失衡,甚至精神崩溃,产生极端行为,应当被社会理解,作为公民应当正常的看待这类事情,不应当总是以仇官的心态看待这种现象;但是作为官员的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全面地公布相关信息,以免社会和公众的误解,如果在这方面丧失诚信,甚至欺骗公众和社会,即使少数官员真的因个人原因走极端,也会为社会所猜忌,这不仅是官员的悲哀,也是社会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