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书记查食品安全咋批职工不批领导?
据媒体报道,“你中午喝酒了吧?不是有禁酒令吗?”“为什么不天天查呢??”“你们工商局怎么没有作为?”日前,苏州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沈文祖率队到苏州市南环桥批发市场以及餐厨垃圾处理、牛奶生产等企业,对食品安全问题进行督察。沈文祖对督察发现的问题先后3次予以严厉批评。当晚,苏州电视台一栏目以《视察食品安全,纪委书记的三把火》为题进行了报道。这一视频在新浪、西祠胡同等众多网站上转载引起热议。有网友直言:
“关于食品问题,纪委书记你太给力了!”“如果官员都是这样的行事作风,那还担心什么食品安全问题呢?”
笔者作为一名记者,曾有很多次随领导采访的经历。很多领导在视察时往往以表扬肯定为主,即使发现问题也是搞“夹心面包”式的批评,就是表扬+批评+表扬的方式,避免给被检单位造成难堪,还有的就是点到为止,让你慢慢去想。这样做往往是为了体现出领导的讲话艺术,表现领导高超的工作方法,当然还要维护领导亲民爱民的形象。
苏州的这位纪委书记,对检查中那些不作为和推诿的职能部门人员作了毫不留情的痛斥,对检查中的疑问进行了当场的追问,其雷历风行的工作作风,其明察秋毫的工作方法,让人敬佩,也让人感叹。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算是领导中的一个“异类”!
正如一些网友所言,如今的中国太需要这样的领导干部了,当前接二连三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由于相关部门的不作为和扯皮拉筋,已严重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报道中,相关职能部门人员的解释在沈书记明察秋毫的质疑面前显得如此的苍白无力,也反映了食品安全现状会如此严重的根源所在。
“遇到问题绕道走”,“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多栽花,少栽刺”等所谓的官场哲学,做人之道,再加上体制上的不顺,如职能交叉,管理错位,权责不明等,导致领导管理的软弱和不到位,是我们当前食品卫生领域和其它领域经常出现重大事故的重要原因。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纪委书记给我们上了很好的一课!
不过,在这个事新闻事件的背后,也有一样令人担忧的东西,就是查食品安全的事情,怎么由纪委书记来做呢?按照党委的分工,这肯定是应该由市长和分管副市长来抓的事情。纪委的责任主要是对当地的当地的干部进行监督管理。而这位纪委书记所追问和批评的刚好都不是干部,都是各个单位的普通员工。
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笔者将媒体对纪委书记的“三把火”的描述摘录如下:
一把火
质问农委人员:你中午喝酒了吧?
视频显示,沈文祖一行来到苏州市最大的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南环桥批发市场督察食品安全情况。让他发火的第一件事是由苏州市农委一名工作人员引起的。
“我们的生猪抽检,从原来的5%到10%,现在提高到了10%到15%,这个比例加大,然后到了市场上……”在食品安全准入制度管理流程示意图前,该工作人员正在介绍情况时,沈文祖突然扭头看了看他,随后打断他的讲话,严厉地质问:“你中午喝酒了吧?”
该工作人员尴尬地笑了笑,沈文祖又继续质问,“不是有禁酒令吗?”该工作人员不吭声了。
二把火
质问检测人员:食品为何不天天检测?
视频中,沈文祖查看南环桥市场食品检测的台账,发现平均3-5天才抽查一次,而且还是市场方自己操作,这让他再次发火。
“为什么不天天查呢?很难吗?成本很高吗?”“时间是比较长的。”“多长时间?”“一个样从处理到出结果要几十分钟。最起码要半个小时。”“那你是不是也几天吃一次饭?我就想不通了,几十分钟有什么关系嘛?”沈文祖质问工作人员时,对工作人员的回答十分不满。
接着,沈文祖又抽取了一张检测出农药超标的蔬菜检测单查看。“你们市场是企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哪一家?”他边敲桌子边说。沈文祖发现,检测单上只有处理方的意见,而没有提交单位的处理结果反馈,他忍不住又发问:“你们的意见是销毁,如果拖到其他地方了呢?你们销毁的依据在哪里?”
三把火
质问工商局:你们怎么没有作为啊?
在沈文祖质问检测人员时,苏州市工商局一位女工作人解释:“如果是小宗的,说实话,就是市场自己做做工作,销毁掉就算了。”“那你这个工商局是干什么的?要量大了才做,量不大就不管?你们工商局怎么没有作为啊?”沈文祖又一次发怒。
“这个一般小的都是这样处理的,因为这个不能作为执法依据的。”“我根本不同意这个观点,什么小的不要处罚,这个逮到了就要处罚,跟踪到底。”“因为这个小量的你要再去复检,这个过程比较长。我们的观念就是只要能处理了,不流入市场,不影响消费者就行了。”工商局那位女工作人员试图再解释,沈文祖态度强硬地说:“现在我不能证明它没有流入市场。企业说销毁了,你工商部门职责所在,你怎么证明它没有流入市场?”
从以上三个片断可以看出,纪委书记大为光火的对像是三个单位的三名普通员工。只要稍有工作经验的人都不难看出,这三名员工在回答纪委书记的问题时的确有一些“硬伤”,经不起追问,挨批实属必然。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回答,或者喝了酒还到领导身边去找事,一方面与他们缺乏与领导打交道的能力有关,与他们太老实,不会说话有关。假如他们都是善于随机应变甚至见风使舵的领导,他们会这样回答问题吗?另一方面与单位的管理有关,而单位制度作为一个普通员工是没有办法更改的,比如一天抽检几次,比如工作流程中的反馈等。这些制度的不健全不到位和不科学,才导致了职工工作的漏洞。从这个意义上说,员工的问题实质上都是管理的问题,而管理的问题往往就是领导的问题。从这一点来看,三位普通员工挨批的确是有点冤枉!
媒体报道称,沈文祖最后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会上指出,“现在不得不叫我管这些事情,压力太大,政府的诚信度受到严重的质疑,我相信我们的局长是负责任的,现在我们工作人员是不是在尽责?”,“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要带着感情、带着良心、带着党性,抱着‘零容忍’的态度,切实为百姓守好餐桌安全防线。
”
基于前面的分析,我对纪委书记后面一句话表示深深的认同,但是对于前面一句话持保留意见,因为如上所述,我们员工的问题刚好是管理问题,是局长们的问题,而不是纪委书记所说的“我相信我们的局长是负责任的,现在我们工作人员是不是在尽责?”
这其实是一种认识问题表像和实质的错位,也是一种责任追究的错位。在这个事件中,更应当承担责任和接受批评的是相关部门领导。作为纪委书记,更应当对领导管理的不细致不科学猛敲警钟!
笔者还要冒昧说一句,查食品安全,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对相关部门领导的监督,加强对领导的问责,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问责机制,层层把关,层层负责责,才能真正为百姓守好“餐桌安全防线”和其它的利益防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