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慈善秀”的最大价值是什么?
近段时间,大陆企业家陈光标在台湾高调行善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很多人将目光牢牢地盯在他没有尊重和照顾台湾受善人的尊严上,并称他的的慈善活动是作秀。陈光标甚至委屈得落泪以示真诚,还多次向受赠者鞠躬致敬。他表示,过去他在大陆10多年来都是亲力亲为发放红包行善,但他到台湾决定要“入境随俗”,未来不再自己发红包,加快脚步改变自己的作法,也就是说他以后再来做慈善,会先择低调。
陈光标又说,以前他在大陆发红包都选择在特别贫困的省份,但明年他计划到上海、北京、广东等富裕的地方“敲锣打鼓”地发放红包,把那些有钱不愿做慈善的企业家、不愿反馈社会的富豪们“敲”出来。也就是说,在大陆,他不仅要发钱,而且还要“敲锣打鼓”,继续保持高调。
陈光标的行善遭遇,让人看到了行善的不易。前者是让人接受的不易,后者是当行善者不易!也正是这种不易体现了陈光标所谓的“慈善秀”的真正的价值!
首先是他让我们看到了行善的“社会底线”。我们不能把自已的善行得像是“嗟来之食”,有碍观瞻,影响受善者自尊。我个人不太接受陈光标行了善还要流泪鞠躬这样的所谓“低调”,这其实是以让渡行善者自已的道德自尊以求得受善者的心理平衡。这种让行善者吃亏的做法其实对善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惩罚,违背了善的本意。但这件事还是有一定有借鉴意义。因为尊重受善者在大陆不曾被注意过,出了钱就要受表扬,就是慈善家,就要让所有的受善者感恩戴德,顶礼膜拜,这种善行的太简单,太粗糙,甚至太粗暴,缺少人性化。台湾社会对陈光标善举的反应,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给我们的社会慈善活动上了一课。做慈善要想成“家”也不容易!
再就是他为我们树立了行善的标杆,而这又正是我们的社会所缺乏的。客观地说,陈光标在全国的众多企业家里面并不是名列前茅的,是首善而不是首富。但是从汶川地震开始,他就开始进行“高凋”的行善活动。这对当下中国社会来说应当是有着相当正面的引导作用。中国的富豪不少,地产大亨尤其多,但是在回馈社会,反哺社会方面,大多数都是“铁公鸡”。有些企业还有着相当不错的理由。他们说,现在企业还在成长阶段,把钱捐了一是不知道往哪里捐,怕善款被挪用;再则把钱留在企业发展,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可能起到更好的作用。他们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这也正是当前,中国慈善事业方面管理的漏洞。但是我以为这些其实都是托辞,关键问题是他们缺少关爱社会回馈社会之心,缺少兼济天下的博大胸怀,缺少扶助弱者的实际行动。陈光标钱没有他们多,事业没有他们大,刚开始连影响力远不及他们,但在行善方面他却远远地地走在了他们的前列。社会管理落后,捐赠制度不健全,他自已创造条件行善,比如直接将挖土机送往灾区,比如直接向受赠者发钱,等等。
其三,他还成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镜鉴。他将到北上广等地“敲锣打鼓”做慈善,目的是让那里的企业家们“揽镜自照”。我们可以想像,那些地方的富人大亨们,在看到来自外地的企业家在家门口大张旗鼓地献爱心,搞捐赠,怎么能坐得住?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他们很可能将从良心深处检讨自已,而不是看戏不怕台高地对别人的捐赠活动指三道四,为自已地为富不仁找借口,扯幌子!
做善事的确当低调。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陈光标是企业家,而且不是那种富可敌国的财富大佬,他还要有源头之水,也就是还要赚钱,不然的话,他的“秀钱墙”活动也可能持续不了多久。也正因为如此,他高调做善事,除了满足他善良的做人愿望,鞭策其他“铁公鸡”企业家之外,也是在为企业进一步创造“回报社会”的资本。仅仅从这一点上讲,我们应当原谅理解甚至支持他的这种高调行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