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为何更名襄阳?
(2010-12-03 22:51:24)
标签:
刘备《三国演义》襄阳市襄樊何不改襄阳城市 |
襄樊为何更名襄阳?
这两天,古城襄樊甚是热闹。因为,现实要为历史正名,要把襄樊改回更有文化历史价值的襄阳去!
作为襄樊附近的一小百姓,本没有什么话说的,改就改吧,反正一个城市叫什么名字,如同一个人叫什么名字一样,就一个代号而已,用不着去认那个真!
可是,看着媒体上越来越多的报道,说把襄樊改成襄阳,更有历史的味道,更有文化的味道,更能够提升城市的品味,更能够发展城市的经济,人真是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了!
我所知道的襄樊是一个出故事的地方。熟读《三国演义》的人,对襄阳当然不会陌生。120回《三国演义》有31回的故事便在这里发生。刘备马跃檀溪、水镜先生举荐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在襄阳郊外的隐居地隆中发表著名的“隆中对”,诸多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
我所知道的襄樊是一个出诗人的地方。唐代诗人孟浩然在这里出生并在郊外鹿门山隐居,人称孟襄阳。“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千古绝句,吟诵于此。王维在游历襄阳后,也欣然写下这首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我所知道的襄樊是一个出书法家的地方。宋代大书法家米芾旅居襄阳多年,号“襄阳漫士”,人称“米襄阳”。米公祠至今矗立汉水边。
至于喜欢读金庸的人,对襄阳更不会陌生。从郭靖、黄蓉到杨过、小龙女,一个个扣人心弦、跌宕起伏的传奇故事,在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发生。
也正因为这种丰厚的文化积淀,一位文人在十年前的一篇文章中建议,《襄樊何不改襄阳》,文中称“与几十年前才出现的‘襄樊’这个新地名相比,‘襄阳’这个地名实在是历史太悠久、名气太大、文化底蕴太深了。可以说它早已溶进了中国文化的血液,溶进了中国人的记忆。”
也正因为这个原因,有学者认为,“襄阳”地名是一个历史文化遗产。襄阳在人类社会历史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改襄樊为“襄阳”,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当今中国主流经济圈,势在必行。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冻国栋教授认为,将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是对历史文化传统的尊重。在历史上,襄阳的地位就高于樊城,此次改名更凸显了襄阳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扩大了城市的影响力。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尚重生教授认为,襄樊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此次更名实为大打文化牌,文化意图十分明显。但不可否认的是,更名襄阳市,将会扩大该市的知名度,提升城市的文化内涵,尤其是对旅游业有一个较大的促动。
看着这些论述,真的让人啼笑皆非。把襄樊改成襄阳,图个新鲜,造点影响,甚至沾点祖宗的光,博得更大一点的知名度,换得一些银两,都是可以理解的;但非要把此举说成是“以更开放的胸怀融入当今中国主流经济圈,势在必行”,这话就让人难以理解了。这种缺乏逻辑的论证,文人气十足,酸腐味扑鼻!
如果改个古代的名字就有那么大的作用,全国多少个城市可以改名啊!北京可改回燕京。西安可改回长安。杭州可改回临安。武汉可改回夏口。南京可改回建邺。
如果有历史蕴味的名字对城市发展那么重要,全国多少个城市现在应该是世界名城啊!比发说开封,比如说洛阳,比如说咸阳,这些城市都是中国古代强大时期的都城,在中国历史上比襄阳何止知名百十倍?它们的名字都现在一字未改,但是现在的经济发展情况呢?而后来的上海广州重庆等,它们的历史,它们的名字都缺乏“历史的蕴味”,但是它们的经济呢?
我在这里并不是要有意贬低什么。这些事实说明一个问题,城市的发展与很多因素有关,但是与之关联度最低的可能就是城市的名字!轰动一时的新闻作品《开封为何不“开封”?》,新闻标题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
襄樊市居汉江中游,被汉水分为南北两城,南为襄城,北为樊城,襄樊系襄城、樊城两城合称。而襄阳以地处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该市即以古襄阳、古樊城为中心。襄樊市土地面积1.97万平方公里,户籍总人口为588.88万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1201亿元。襄樊是国家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还曾在CCTV中国魅力城市评比中,入围“十大魅力城市”。
这些材料说明,襄樊的名气已经很大了,在湖北省,它与世界水电名城宜昌一起,被命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它同时还是联结中西部的重要铁路枢纽。应该说,当地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经济,惠及普通百姓,为“襄樊”二字增光添彩,而不是搞打擦边球的“摘牌”行动!
其实,在城市更名过程中,有些活生生,好端端,甚至响当当的城市被我们从地图上“玩丢”了的,全国著名的轻工业城市沙市就是其中之一。曾经的“活力28,沙市日化”,曾经的“沙松电冰箱”,都已成为遥远的历史绝响!现在,它仅作为荆州古城的一个区,悠闲而无奈地躺卧在汉宜高速一旁,任由世人慨叹和评说。
在城市改名过程中,也曾经有过议而未改的,比如石家庄,它们算了一笔账,光更名费用就多达数亿元,而这是没有产生任何社会效益的浪费之举!
襄樊更名襄阳,在我看来,与全国各地名人故里之争,与名人的墓穴之争等如出一辙,商业的意义大于文化意义,商业目的大于文化目的。城市更一名,全市甚至全国多少单位,多少个人,多少组织要为之换牌,换名,换章啊!它可以让一些标牌制作商们大发一笔横财,但是,又是谁在为如此大的换牌行动买单呢?可以说,归根到底还是当地的老百姓!
襄樊诞生过众多的文化名人,也正因为于此,所以过去的“襄阳”比现在的“襄樊”更有名气,这本是值得珍视的宝贵文化遗产,应当成为激劢城市创新与发展的精神动力;但是,如果我们过于的泥古,怀古,甚至食古不化,贵古贱今,这就走向了事物的另一面。如果我们现在的文人打造不了一个文化的襄樊,而指望从古代的文人们的诗句中借机生蛋,瞎忽悠,乱折腾,那简直就是罪过啊!
襄樊更名襄阳,文人折腾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