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当代“强势群体”!
(2010-11-13 08:48:36)
标签:
中国收入和消费贫困线鸡飞蛋打超前消费杂谈 |
农民工,当代“强势群体”!
看到这个题目,别以为我是标题党,在故弄玄虚,吸引读者眼球。其实,看到当前很多城市白领,开着私家车还称自已是“弱势群体”;听到一些官员概叹如今官场不好混,出了事锒铛入狱不说,有时甚至玩丢了身家性命,仿佛当官也是“弱势群体”;再加上一些专家教授,为了评职称,发论文,不惜雇凶杀人。。。。。。。我就在思考,当今的社会各阶层,究竟谁是“强势群体”?
经过一段时间的琢磨,我得出了独特的,同时也是令人震惊的答案:农民工!
什么是“弱势群体”?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李实指出,界定“弱势群体”主要有三个标准:
按经济学标准,弱势群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较低,徘徊在贫困线边缘;就业不稳定,容易失业;工作条件恶劣;缺乏社会保障,等等。
按社会学标准,则包括社会地位、社会融合度等特征,比如一些职业虽然收入高,但缺乏社会尊重或者“难登大雅之堂”,从业者觉得被社会边缘化;再比如很多大城市的“城中村”,居民和外界缺乏沟通,语言、文化等也不相容,心理上有孤绝感。
按照政治标准,则涉及个人的权利权益是否得到保障,是否受到社会的歧视等等。
按照这些标准,农民工仿佛是理所当然的“弱势群体”。
但是,同样是按照上述的标准,我们却可以得出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按照经济学的标准,一些经济收入高的阶层,他们收入和消费水平较高,有的甚至是亿万富豪。他们工作体面,有车有房。但是,他们外表看似光鲜,其实危机感四伏。
从工作环境来看,他们干的全都是与人打交道的活,众所周知,这是最诡谲,最难缠,最多变,最麻烦的工作,所谓“江湖险恶”。他们上怕得罪老板,下怕职工造反,左怕开罪同事,右怕对手使绊。职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人在江湖漂,哪有不挨刀?”有钱能使鬼推磨,推到后来磨推鬼。复杂关系,足以让他们不敢强势,不能强势,不想强势,最后也不会强势,所以很多职场高手后来都是“夹着尾巴做人”。
从工作收入看,一些所谓白领,工资不高,心气很高,超前消费,引领时尚,再加上现在高房价,高物价,最后沦落为“月光族”,成为“卡奴”“房奴”“车奴”。一些官员,工资不高,消费很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不是贪污腐败,怎能消费得起?往往由此而东窗事发,鸡飞蛋打,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但农民工就不一样,钱是少了点,但这钱是血汗钱,挣得光明正大,花得精打细算,对得起天地良心,对得起老板同伴。他们那点家底,说得清来路,经得起调查,不用换户头,改名字,遮遮掩掩,见不得人。他们也不敢超前消费,不敢贷款买车买房。他们为拉动内需作不了什么贡献,但是他们一步一个脚印,一手一个砖块,建成了城市快车道,建成了城里人居住的高楼大厦。他们建成了城里的住房,但是他们自已却一直住工棚。他们没有多少银两,他们是“无产者”,但他们还不至于成为城市“负翁”!
从工作环境上看,他们在工地上,在危楼上,在看似最危险,最肮脏,最劳累的地方,但他们与钢筋打交道,他们与机器轮盘打交道,与农民工自己打交道,他们内心纯朴,需求简单,有粗活干,有工资发,有饭吃,有地睡,万事大吉。哪里像那些官员,当了科级想县级,当了县级想省级,为了加官晋级,无所不用其极,工作成绩造假,招商引资害人,贪污受贿进贡,锒铛入狱后悔!
如果你老板搞恶意拖欠,他还能组织几个工友,打他一打,闹他一闹,政府也是挺农民工的!这也说明农民工在政治上是“强势”的吗!
按照社会学的标准,所有的职业需要社会的尊重,压力都应当保持适度的范围。这样才能形成内心的“和谐”,不然的话往往产生边缘感,甚至还产生心理疾患,轻则悲观厌世,理想破灭,重则跳楼自杀,家破人亡。
以此标准看,农民工们除了在“社会尊重”方面往往处在所谓的“弱势”之外,其它方面往往处在“强势”地位。白领跳楼,官员自杀,时有耳闻。农民工除了工资被扣,爬楼上桥,讨回公道之外,他们中有多少人真正想不通而跳楼的?
渴望尊重,追求成功,是所有的职场中人的共同需要,共同期盼。但是,欲速则不达,多欲必贪心。在各种利益的冲突中,在各个阶层的比较里,在种种因素的刺激下(比如炫富广告),那些所谓的“强势群体”往往事与愿违,鸡飞蛋打,矛盾重重,在心理上反而产生“弱势心理”。
但是农民工除外。你想想,农民工们,吃的大锅饭,住的是工棚,穿的是满身灰尘的脏衣服,与城市里写字楼里的金领白领甚至蓝领比,相差何止云泥?他们本来就是社会最底层,本来就是社会最边缘。他们已经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处境,已经安然于这样一种心态。只要老板按时开工资,他们活得自在,从容,健康,甚至还有一些小小的满足,他们不用不必不需要来考虑自已是“强势群体”还是“弱势群体”,而按照老子的“处弱守强”的观点,“弱极则强”,所以他们才是真正的“强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