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版《红楼梦》的四大硬伤

(2010-09-04 09:08:44)
标签:

新版《红楼梦》

林黛玉

杂谈

看新版《红楼梦》睡着了

万众期待的新版《红楼梦》开播了。本来不爱凑热闹的我也凑了一下热闹,昨晚正襟危座在电视机前,欣赏新版的“四大名著”,可不幸的是,还没有看完第一集,人就睡着了。

理论上讲,睡着可能有自身的主观原因,比如身体素质不行,比如太累太困等等,我可不想把自已的原因推给一部无辜的电视剧,不过,不知为什么,我看其他一些电视剧,比如新版的《三国演义》,不仅没有睡着,还连夜里赶着看,落不下,而且还看了第二遍。于是,我就暗自思忖,这可能不光是我自已的原因,电视剧本身可能也有它的“客观原因”。

本来,一部五十集的电视剧只看了一集,就开始说三道四,有点不严肃,观点可能也有失偏颇,但是我还是把一些真实的想法说出来,虽然不能起到建设性的作用,因为剧已拍完,但至少可以作一点探讨,以供第三次拍摄作参考。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又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从第一集的拍摄情况来看,我认为新版红剧有这样几个误区,说出来与读者诸君讨论:

 一,从剧情的展开来看,过于拘泥于原著,没有跳脱出来,观赏性不强。红剧开头与《红楼梦》原著是一样的,没有太大改变。两个和尚,一座仙山,一块宝玉,然后“贾雨村”,“甄士隐”,这样写书,可能没有太大的问题,因为作者以其优美的文字可能让读者领略到“石头记”的神秘和妙境,但是电视剧是讲观赏性的,情节要有故事性和吸引力,这样才能让观众坐得住,不打瞌睡。如果一开始就讲林黛玉进贾府,把宝玉的来历放在第一次与黛玉相见的时候交待,效果可能更好,剧情也会更有吸引力。目前这样的设计让人怀疑剧组的所有人都没有读懂原著精髓,驾驭不了情节。

二,从语言来看,许多都是用的原著中的原文,与现在这个时代脱节。这一点李少红可能想沿袭《大明宫祠》的语言特色,但世移时易,年轻的80后,90后,00后可能适应不了过多的之乎者也。即使如我这70后,听着剧中的对白也觉有时空错落之感。再说大剧是自创剧,没有太多的纤绊,而红剧是经典,如何处理语言是一个重大问题,既不能照搬照抄,也不能弃而不用,应找到结合点。

三,从演员来看,好像不太符合我们读过原著的人的期待。林黛玉应是“娇喘微微”,“行如弱柳扶风”的形象,但从第一集出来的情形看,很像原著中的宝钗的形象,天庭饱满,地角方圆,珠圆玉润。如果黛玉成了宝钗的形象,宝钗又是什么形象呢?

四,从环境来看,导演似在有意营造一种梦幻之境,与“梦”的主格调一致。但是好像有点力不从心,整的环境与剧情有点背离。这种很生涩的唯美感根本不可能维持太久。

正是因为这些,在看电视的时候好像背了一个大石头,本人昏然睡去,当然也就是自然的事情了。

 

值得补写一句的是,今天看了马未都的博客《红楼梦一开播就乌云密布》,他写道:

北京台的王牌栏目《五星夜话》紧跟着严丝合缝地登场,《红楼梦》剧组的演职员们隆重出席,青春靓丽,珠光宝气,大大满足了大众的好奇心。

主持人问了两个枯躁的专业问题后,马上把问话权力丢给了观众。如果我没猜错,第一个问题是事先安排好的;导演李少红和制片人李晓婉一定不知,观众代表经心地问:“听说饰演林黛玉的蒋梦婕是导演的儿媳妇,所以才被选上。”

说实在的,这样八卦的问题确实让人意外,但它一定有收视率。李少红导演只好交待:我没有儿子,只有女儿,我到是真想有个儿媳妇,只是儿子还没生。现场话锋马上又指向制片人:那就是小道消息张冠李戴了,是制片人的儿媳妇!身为人母的制片人被迫甩出杀手锏,说自己的儿子已领结婚证,不是林黛玉,现在替儿子把隐私提前公布了,于心不忍 我们的娱乐圈确实太娱乐了,拍一部电视剧,演员和导演和制片人都要背负这样的八卦,还要去通过节目信誓旦旦表明自己的清白,可见这个圈子多么难以清白。开播第一天的《红楼梦》就乌云密布:山雨欲来风满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停车坐爱枫林晚,无那金闺万里愁。

 

  马老的博客看来是不是对红剧本身作出的评价,而是对当下的圈子里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批评,但是他所说的“开播第一天的《红楼梦》就乌云密布”我想是另有深意的。但愿我的那些评价不是“乌云”,而是众说纷云中的有一点价值的“一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